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泥产业是目前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工业产品,水泥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新疆水泥的生产现状,根据新疆水泥的生产特点从生产源头的材料选择,生产过程的技术改革再到水泥生产结束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出了相应措施。为新疆的能源综合利用,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泥玩环保     
一提到水泥,人们往往把它和重工业、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灰色和肮脏联系起来,它似乎是一种戕害环境的可恶的工业产品。早期的水泥确实声名狼藉,自1800年初硅酸盐水泥问世以来,水泥材料的配方一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尽管配料的比例略有不同。水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人为制造的二氧化碳总量的5%。粗略估算,每生产一吨水泥,便会向大气中排放出同样多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材料组分和水泥外加剂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了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熟料+石膏=73%的材料组分可以生产P·C52.5R优质水泥,节能减排的效果较明显。在H~2水泥精的功能作用下,矿渣、粉煤灰、石灰石的三元体系优于矿渣、粉煤灰的二元体系,体现了叠加效应1+1+1〉3。优化组合的混合材掺量27%的条件下台时产量提高12%。如果进行研磨体级配调整,水泥比表面积提高的条件下,混合材掺量还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水泥陶瓷材料显微结构,不仅记录了制品生产过程的全部,而且也反映了制品的物理化学性能。水泥材料的显微结构研究,以C3S、C2S和中间相的形态、自形程度和相互交代关系为对象,陶瓷材料显微结构研究,以新生矿物相和骨料胶结物为对象。确定制品生成过程中的温度、压力、通氧条件的相对差别,进一步推断各生成环节的工艺失衡条件。用以指导材料制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材料生产是人类改造自然物质使其适用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科技手段,是各发达国家优先发展的关键工业领域,与信息和能源一同被誉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材料工业发展迅速,钢铁、有色、水泥等大宗材料的年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的"材料生产中心".  相似文献   

6.
水泥是现代建筑项目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持续增加,保持水泥供应量的符合社会需求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目前,国内水泥生产企业正积极创建以机械设备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模式。液压传动体系是水泥机械设备的核心构成,对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处理好水泥设备液压传动系统的故障是设备维修人员的主要工作。针对这一点,本文对水泥设备液压传动系统的结构及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水泥稳定砂砾属于水泥稳定土的一种。所谓水泥稳土,是指在土壤或基层材料中,掺以一定数量的水泥,经混合和加水压实,使得达到稳固的结合,以提高其力学强度和耐水、耐冻性。加入土壤或基层材料中的水泥和水接触后,即起水解和水化作用,分解出氢氧化钙,并形成其它的水化作用。其物理和化学的交叉作用使土壤或基层材料力学强度提高。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混合物称为水泥稳定土。视所用材料的不同和颗粒组成的不同,分别称为水泥稳定土、砂、碎石、石屑、砂砾和水泥稳定砂砾土。  相似文献   

8.
水泥基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与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宏观力学及耐久性能,纳米压痕能够测定硬化水泥浆体微观结构各相的力学性能。本文介绍了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样品制备方法及试验方案,结合统计纳米压痕技术、相关电镜及微观测试方法,详细分析了水泥基材料中微/纳观组分及力学性能和加入细掺料的水泥基材料组分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水泥基材料界面区微观力学性能,尤其对硬化后水泥浆体中大量存在并显著影响水泥基材料的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物理化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为今后纳米压痕测试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推广,建立水泥基材料微观力学性能与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赵建安  郑宗强  曹植  姚建华 《资源科学》2016,38(9):1791-1800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水泥生产国,水泥生产碳排放量大。除因产能、产量规模差异形成省区间排放总量差异外,碳排放系数区域差异也影响着总排放量不同。本文以省区为单元,基于全国20个主要水泥生产省区的碳排放系数抽样调查基础数据,分析和比较了省区间水泥熟料工艺碳排放系数、熟料燃料碳排放系数、水泥工艺碳排放系数、水泥燃料碳排放系数及间接碳排放系数的空间差异,结合ArcGIS对各类碳排放系数的空间差异分布进行直观体现;并以生产线为对象分析省区间水泥生产碳排放系数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熟料工艺碳排放系数在总体上呈现由西部、中部省区向东部省区递减的态势,差异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省区间水泥用石灰石品质的不同,即生料中石灰石的CaO含量起到基本决定作用,替代材料用量及CaO比例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熟料燃料碳排放系数总体分布格局是东部沿海省区相对较低,中西部省区较高,差异原因主要是各省区水泥生产线所用煤炭种类及低位发热值的差异。煤炭低位发热值较高的省区,燃料碳排放系数就越小;水泥工艺碳排放系数及燃料碳排放系数的总体格局是多数东部沿海省区相对较低,中西部多数省区相对较高。差异主要与水泥熟料比直接相关,熟料比越低则水泥碳排放系数亦越小;间接碳排放系数主要由大区电力生产碳排放系数所决定,但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对间接碳排放系数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和人类生活、生产休戚相关的材料,现代混凝土材料已成为建筑工程的不可替代的主要材料,但近百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许多次大地震中,有无数生灵葬身于倒塌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下。于是,震后若干年,人们仍对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存有一定畏惧感,担心地震袭来再遭不测,这说明钢筋混凝土建筑还存在着抗张、断裂韧性强度低,容易震损脆裂的严重缺陷。为此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应用高新科技研究新型水泥。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水泥行业的物能代谢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北京地区水泥生产和使用过程的物能代谢及其环境影响进行研究.水泥生产过程物能代谢的时间序列分析表明,从1949至2002年,水泥产量呈加速增长的趋势,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扰动.水泥生产过程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包括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消耗大量的矿质原料和能源;排放CO2;造成环境酸化、人体健康损害和环境富营养化.水泥生产和使用过程物能代谢的空间格局分析显示,水泥产量和水泥生产过程环境负荷的空间差异非常显著.由于产地与使用地分布格局的明显错位,以及外地水泥的大量调入,2001年水泥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该年本地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大致处于同一水平.在水泥最终产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2001年的砂石消耗量及其生态包袱的总和是该年本地水泥生产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及其生态包袱总和的4.2倍.由此可见,只有将物质流分析贯穿水泥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才能比较客观地揭示出水泥行业物能代谢及其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一、水泥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水泥混凝土是水泥基复合材料,水泥是水泥混凝土最重要的组成材料,水泥混凝土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水泥的地位和作用。 水泥混凝土将成为21世纪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3.
热膨胀的测试方法是不断发展的,水泥基材热膨胀性能的测试方法目前尚没有统一规定,本文介绍静水力学称重法、直接测长法、内置光纤光栅传感器法在各自的适用范围内均能较为准确地对水泥基材料的热膨胀性能进行测量.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方法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和讨论.以求能够更加精确地测量水泥基材料的热膨胀性能,为热环境作用下水泥基材料的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二灰碎石三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断裂韧度与弯拉强度有关;二灰碎石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相比,强度和断裂韧度较低,干缩性能和疲劳性能较好;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水泥固化机理、常用水泥固化材料和影响水泥固化体性质的因素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水泥生产是除化石能源以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中国是世界上水泥产量最大的国家,水泥生产的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2011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0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58.8%。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占世界水泥排放的比重增至60.6%,与此同时,水泥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也增至11.3%。当前,国际默认的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已不能满足中国碳排放核算的需求。加强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研究,对科学、准确核算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水泥可持续发展自愿性协议(Cement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CSI)即WBCSD/CSI和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CDMA)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核算边界、计算方法基础上,对上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在辨析参数选择、不确定性差异的基础上揭示了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各种计算方法在中国的适应性,为未来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的选择及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泥基吸波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收电磁波、力学等性能,在军事、建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技术以水泥基吸波材料为研究对象,重点挖掘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申请信息、技术发展脉络等内容,以期掌握水泥基吸波材料的发展状况及研究热点,为国内水泥基吸波材料的研发及专利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凡细磨材料、加入适量永后,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的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通称为水泥.就现代水泥工艺学加以简单的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生产是除化石能源以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中国是世界上水泥产量最大的国家,水泥生产的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2011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0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58.8%。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占世界水泥排放的比重增至60.6%,与此同时,水泥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也增至11.3%。当前,国际默认的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已不能满足中国碳排放核算的需求。加强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研究,对科学、准确核算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Climate Change,IPCC)、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水泥可持续发展自愿性协议(Cement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CSI)即WBCSD/CSI 和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China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CDMA)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核算边界、计算方法基础上,对上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在辨析参数选择、不确定性差异的基础上揭示了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各种计算方法在中国的适应性,为未来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的选择及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山区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结合山区当地富有的矿尾砂、河床材料进行实验,探讨当地材料用于农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可行性,进行水泥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