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周航  申素平 《复旦教育论坛》2022,20(6):25-31,79
“教育(法律)行为”概念的引入有利于促进教育法的体系化与法典化、整合各类教育法上的行为,并弥补现有概念工具的不足。然而,学界对教育行为、教育法律行为的具体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仍缺乏深入讨论。其一,教育行为概念的用法存在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其二,教育法律行为概念的界定系由传统法理学上的法律行为转变而来,过于简单,难以揭示各类教育行为的共同本质,难以承担建构教育法内在体系的功能,也难以彰显教育法的独特价值追求。为构建具有普适性的教育法行为概念,应将教育行为界定为与教育有关的一切活动,包括教育法律行为与教育事实行为。对于教育法律行为来说,“直接产生法律效果”是其法律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性)”则是其根本目标。因此,可以将教育法律行为界定为:教育法律规范调整的,法律主体基于教育性目的所作出的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学校领导行为探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校领导行为是学校领导在决策、计划、传播、创新等职能活动中的领导与管理行为,对学校管理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领导行为具有示范教育性、灵活多样性、情感性、影响的深远性等特征;表现为系统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行为方式,12种基本领导行为。正确地选拔、考核和培养学校领导人员;在立法或行政监察规章上对学校领导运用职权的失误行为提供认定与处罚依据;形成并完善监督机制;营造道德教化和行政道德氛围,提高学校领导的道德修养,是防止学校领导在运用职权时出现滥用权力、渎职、权力无为等失误行为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现在大多数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以自我为中心,极少为他人考虑。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问题行为有显著的相关性,父母的教育卷入程度越高,儿童的问题行为出现得越少。因此,父母要增强教育卷入,提高亲子沟通与共同活动频率,减少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由“反教育行为”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教育行为,是指学校教育中不含教育性、不具备教育价值、对学生不可能起到教育作用的行为。它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教育活动”进行却没有设教育目标、不含教育内容、没有起到教育作用的行为;另一种是在学校教育中出现却对教育活动起相反作用的行为。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罚学生致死、学生不堪负重自杀、反科学、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等反教育行为不绝于耳。这些反教育行为与我国目前进行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对基础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行为干预技术在转变问题行为学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行为是扰乱他人或阻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即那些经常出现、扰乱性较大、对学习影响较严重、需要长期教育才能矫正的行为。它分两类:一类是攻击型,表现为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不与同学合作、破坏公物、欺骗或偷窃等;另一类是退缩型,表现为羞怯胆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试图通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活动,了解其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转换情况,亦即实际教育过程中哪些教育观念没有转化为教育行为,观念与行为之间存在哪些差距和不一致的现象,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还指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健康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健康手段,对身心进行健康培育的一种教育行为。体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健康水平,是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视体育活动,重视营养等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8.
学校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来体现的,教育行为是教育者受教育思想影响支配的在教育活动中的外在表现。教师教育思想先进,教育行为具有教育性,才能有效地培养好学生。学校教育出现症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效性不强,这与“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现象依然存在”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我国儿童问题行为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近十年来儿童问题行为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不够深入,尤其缺少实证性研究,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中小学的广泛开展,把问题行为放到行为障碍和情绪障碍中进行研究,可能是问题行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幼稚园行为课程是由张雪门先生创编的。其基本观点是:幼稚园的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目标是以社会需要为远景,以儿童个体发展需要为近景的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内容为儿童的诸般活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实施包括动机、目的、活动、活动过程、工具及材料。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不仅反动了当时幼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与儿童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现象,而且对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交流、传达思想的有效工具,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出现了教师说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现象,形成了教师的话语权威,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而就要考虑教师说什么、怎样说、说多少的问题,充分利用“言说与不可言说”的优势,培养学生自觉领悟言说之外内容的能力,就有必要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反省教师的教育行为,本为此提出了教师教育行为转型的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12.
行政教育行为失范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有关个人为谋求利益和荣誉而采取违反国 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行为。它严重影响 微观教育主体的具体教育行为,成为发展教育的最 大羁绊,本对此进行了评价 。  相似文献   

13.
归因理论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罗斯和安德鲁斯共同研究而形成的,它是一种建立在社会认识和人际关系理论基础之上的关于人们行为因果关系的理论。在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工作者能否对教育行为的成功或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能否正确运用归因理论为自己的教育活动服务,往往对整个教育教学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大致有:第一,心理活动的归因,研究关于人的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第二,行为的归因,根据行为和结果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征、素质或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因果推论;第三,期望和预测,即从过去的一定行为和结果推测在某种状况下可能发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在诸多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是指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亲社会性的发展,反之,消极、对抗性的亲子关系则促使了儿童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综观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一些新的现代教育理念综已逐步渗透到教师的教育行为之中。然而,走近孩子一日生活或某一专门的语言活动中,仍会发现教师的观念与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幼儿科技活动的目的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还不能真正落实到他们的教育行为中去,只有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深化教育观和儿童观,才能使观念逐渐地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本文分析了在幼儿科技活动中教师的观念与行为脱节的表现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如火如荼,成果丰硕。但笔者发现,在众多的研究文献中,少见针对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其功能的研究。文章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育戏剧能让孩子通过戏剧扮演的实践活动,领略知识的意蕴。这种教育方法能够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但它以行为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在幼儿园教学中很容易产生从众行为。本文将对教育戏剧活动中如何避免幼儿从众行为的策略进行探讨,以真正促进幼儿的想象、创造、表现等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校制度就是对师生活动范围及活动方式的规定,于学校教育活动以明确的导向、给师生提供一整套关于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受到鼓励的、什么是被禁止的信息,同时对师生活动的行为划定了界限。在界定范围内的活动行为是得到许可、赞赏和鼓励的,超越界限的行为或活动则受到排斥、谴责和打击。当然,我们应当看到,学校制度的制定,都有某种价值前提,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化理论总是镶嵌在其中的。学校制度完全被学校成员接受后,并内化为成员共同的行为观念,这时制度就转化为一种学校化。可以说,学校制度是可以衍生学校化的。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人格权威的内涵及展现 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大量的决策与管理的行为,罗杰斯、坎托尔等把教学视为包括领导在内的过程,认为可以把教师的某些行为作为一系列领导行为、把教师作为领导角色加以研究。涂尔干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活动,教师作为“领导者”,其权威状况是影响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