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力 《良师》2003,(21)
咪咪上一年级了,她对汉字很感兴趣,为了多掌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她去向赵老师求教。赵老师知道咪咪的来意后,和蔼(ǎi)地说:“学习汉字,要先掌握汉字的基本部件,也就是我们说的笔画名称。”“我知道,不就是点、横、竖、撇(piě)、捺(nà)嘛。”咪咪说。“对。”赵老师接着说,“写汉字时,由落笔到抬笔,或者由起笔到收笔,叫一笔,也叫一画。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形状叫笔画。你刚才说的这五种笔画名称,是构成汉字最基本的五种笔画。由这五种基本笔画变化出来的其它笔画共有二十多种呢!”“哇,这么多呀!”咪咪有些吃惊地说。赵老师说:“这些笔画,你要…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学研究》第二期,发表了黄兆林同志的文章《部首名称应该规范统一》。该文指出了目前小学识字教学中指称部首的混乱现象。从汉字部首名称的源流、科学性和汉字的科学体系三个方面,阐明了部首名称必须规范统一的依据。提出了基本上沿用“以其独立的字音”为名称的主张。本文同意“部首名称应该规范统一”的意见,但对部分部首的读法持不同观点。如《新华字典》收入“曰”部的字,有的和“日”有关,有的和“曰”(音mào,小儿及蛮  相似文献   

3.
本校同年级的几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 ,遇到“汉字的间架结构”这一问题 ,对于有些汉字的间架结构产生了意见分歧。其原因是参考资料不同 :一本是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4年出版的《小学生笔顺字典》 ;另一本是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3年出版的《3 0 0 0常用汉字基本知识手册》。在《小学生笔顺字典》中 :“发”字为独体字结构 ;“凹”为半包围结构 ;“竞”为上中下结构 ;“树”为左中右结构 ;“坐”为独体字 ;“老”为上下结构。而在《3 0 0 0常用汉字基本知识手册》中 :“发”为半包围结构 ;“凹”为独体结构 ;“竞”为上下结构 ;“树”为左…  相似文献   

4.
部编五年制语文课本第六册《喇叭花》一文中的“花蔓(wàn)”的“蔓”和第九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蔓(màn)延”的“蔓”,其字形究竟属于什么结构呢?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质疑:按照各种版本的语文基础知识专著的说法,“蔓”字下边部分“曼”属于上中下结构,这种说法无庸置疑是正确的,现在再加上部首“艹”,哪该属于什么结构呢? 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认清什么是汉字结构。汉字结构是指汉字各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由于汉字极其繁复,各种版本的论述又详略不一,名称众多,但有其规律,我认为对小学生不必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个名称是从一九四九年下半年用起来的。解放以前,这个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才统称为“语文”。——《认真学习语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38页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12日,萧山长河镇小。我和学生一起学习《现代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一棵斜长的榆树》。揭题后我安排学生质疑。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什么叫榆树﹖”我一愣。怎么提出这个问题,这在试教时可没人提出过,而且榆树是怎么样的,我还真不知道。好在这一树的名称对理解、感悟课文无关紧要,于是乎,我说:“榆树只是一种树的名称,就像你叫××一样,是一个名称,懂了吗﹖”学生点点头表示懂了。课后,导师汪潮教授对我说:“‘什么叫榆树’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不满意。学生不知道的知识,你老师应该给学生介绍呀!怎么能蒙混过关呢﹖”我心里很不…  相似文献   

7.
认识三千多汉字,能熟读报刊文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世界各国的名称、首都名称、地理位置,我国各省的地名、气候特征了如指掌;无师自通,在电脑上能进行多种操作;所到之处,大人小孩都叫他“刘博士”。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8.
那天,我在密尔沃基的家里翻看下午到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纸上有一个栏目吸引了当时只有13岁的我。栏目的名称叫“信之囊”,上面登着一些寻找笔友的年轻人的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9.
拼昔字母教学结束以后,便是看图识字。开头两页的教材是“人手口大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我考虑到算术课上已经教儿童认过一到十的阿拉伯字,而且一到十各字字形较简单,就决定先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再教“人手口大小”. 在教“六七八九十”前,儿童已学会了“丶一(?)丿(?)(?)(?)”等基本笔划和“一二三四五”五个汉字。上课开始,我用生字卡片组织儿童复习“一二三四五”。先是大家—起拼音读字,再单读汉字,然后叫儿童看着卡片上的汉字复习字形。如“一二三”叫儿童说出各是几横;“四五”两字叫儿童唱笔顺.接着指名两个儿童上黑板默写“四、三、五’,要其它儿童注意字形和笔顺是否正确。默写以后,进行评讲,以提高儿童判断书写是否正确的能力和加深儿童对字形结构的印象。如我指  相似文献   

10.
六书简论     
“六书”这个名称,始见于《周礼·保氏》,而“六书”的细目,则始见于刘歆《七略》。由此可知,用“六书”分析汉字,是从汉代古文家开端的。  相似文献   

11.
汉字(之二)     
汉字基本上是表意文字,因此字形和字义的联系十分密切。分析字形有助于了解字义,所以学习古代汉语的人应当懂得汉字的构造。中国古代学者一向用“六书”解释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是人们总结的汉字结构的六种原则。“六书”一词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周礼只是提到了六书。到了班固才具体地说出六书的名称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汉书·艺文志》)到了许慎才具体地谈到  相似文献   

12.
不应忽视有关银元的教学雷从海中学语文教师都知道,银元,作为旧中国重要的流通货币,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多处出现,而且出现时不只一种名称。如在《一面》中叫“银元”,在《茶馆》《老哥哥》中叫“现大洋”,在《包身工》中叫“大洋”、“洋”,在《多收了三五斗》中...  相似文献   

13.
释旦     
有关旦字的形体结构,历来说法不一。举例如下: 象形说此说流行的时间最长,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说文》:“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此后,高亨先生把“旦”字归入象形中的合体象形字(见《文字形义学概论》)。梁东汉先生认为“旦”字象太阳刚刚升起之意,是象形字(见《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会意说此说流行甚广,清代王筠的《文字蒙求》:“旦,从日见一上,一,地也。会意。”他是把“旦”归入会意中的“字之部位见意者”,即“日”的部位在“一”之上,表示“明”的意义。台湾学者戴君仁先生的《中  相似文献   

14.
<正>同学们学了《庖丁解牛》后,对庄子哲学忽然有了兴趣。我尽可能用通俗的话和大家聊聊庄子的哲学。首先要有一定的想象力。想象世界产生于一种“精神”。它有两个变体,一个是人的主体意识,一个是除自主意识之外的世间万物。大家看过《聊斋志异》里的《画皮》吧,人的主体意识和世间万物,就是那种“精神”的两张画皮,这画皮古人称为“皮相”。这两张“皮相”又各有自己的名称,一个叫“我”,另一个叫“物”。中国人的世界是三分的,一个是那个令人糊里糊涂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终极存在,  相似文献   

15.
赖斯捷 《湖南教育》2009,(11):55-58
几个月前,网络上对汉字是否应采用“识正书简”展开热议,再度引发民间与学界的汉字繁简之争。 关于汉字繁简体的争论在我国其实一直没有平息。在去年“两会”上,有21位文艺界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6.
汉字大约是在三、四世纪开始传入日本的,与日本文化密切相关,它铭刻了日本民族的精神史。所以今天在普通日本人的心目中,“汉字是中国的”这种意识很淡薄,他们将汉字看作“日本文字的一种,不是假名的文字,是笔画多的文字”。可见汉字已经融化于日本民族的血液之中。“对外意识”是日本富山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山口博先生所作的《“万叶”,这个歌集的名称》一文中多次出现的一个词组,用此词组充分而准确地说明了采用“万叶”这个汉语词的由来和《万叶集》编成的时代背景。山口博先生指出:“我认为万叶集是以对外意识为  相似文献   

17.
去年2月份前后,我这个自称“一辈子只爱篮球”的女生,竟然莫名其妙地迷上了足球。那次我偶尔买了一本《足球俱乐部》,就被彩页上的7号帅哥给吸引住了。后来听朋友侃球时才知道那个留莫干西头的人叫贝克汉姆。于是我开始留心与足球有关的事。渐渐地我被《足球俱乐部》中“信虫部落”吸引住。所谓信虫,就是常给俱乐部或球星  相似文献   

18.
忆恩师     
刘方 《师道》2008,(11):36-37
“活字典”刘朝库 刘朝库老师是我们村最有学问的一个人,也是在我人生历程上起了决定性作用的一位老师。他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十里八乡无人不知其大名。尤其在汉字认读上,有独门绝技:无论多么生僻、难认的汉字,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于是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活字典”。老百姓都认为他一定把整部《康熙字典》都吃进了肚子里。  相似文献   

19.
银元小史     
银元在课文中有很多名称。如在《老哥哥》中叫“现大洋”,在《多收了三五斗》中又叫“现洋钱”和“袁世凯”,在《包身工》中又叫“大洋”或“洋”,在《药》中则叫“洋钱”,而在《祝福》中又叫“鹰洋”。只有在《一面》中才称其本名为“银元”。银元为什么有这样多的名称而又总带一个“洋”字呢?原来它来自国外。中国过去又习惯于把来自国外的东西都称为“洋”。银元在15世纪末开铸于欧洲。16世纪时,西班牙  相似文献   

20.
许多书写被电脑打印所取代,汉字书写大幅度减少,人们对汉字越来越陌生了.《中华汉字听写大会》在题目设计上既有书面语,如“瞋目切齿、曲水流觞、海晏河清”;又有口语,如“秕糠、棒槌、嘎嘣脆”;还有方言,如“愣葱、一大趸儿”.《中华汉字听写大会》热播的意义在于,提醒大众在网络时代不要忘记母语,重新审视汉字,理解文字的内涵,同时也提醒我们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识字教学.如何加强识字教学呢?我主要采用汉字构形规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