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震动全国的三鹿婴幼儿问题奶粉事件被公告天下。这距首次报道问题奶粉已有半年多之久。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媒体在舆论监督、社会预警方面是缺位的,至少不够称职。尽管在三鹿奶粉的问题被曝光后,媒体迅速地跟进,探寻发生问题的根源,告知公众事件处置的最新进展,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公众对重大事件的知情权,但由于此时距问题奶粉被发现已过去半年多,媒体并不是在第一时间做出信息告知的,面对这一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2.
安徽阜阳,一个手足口病让国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幼小的生命就这样无辜地离去,实在让人心痛不已。而四川汶川大地震更让国人陷入万分悲痛之中,全国上下共同抗震救灾,演绎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泪飞顿作倾盆雨之际,想到这么大级别的地震为什么没有预报?或又是莫名其妙的保持稳定的思想在作怪?由于地震,手足口病的事就处于次要地位,甚至被大多数人淡忘了。但是人命关天,笔者不得不在灾难发生时刻再提知情权问题。  相似文献   

3.
4.
知情权概念最早由美国记者肯特·库柏提出。它是指“公民有权知道其应该知道的信息,国家应保障公民在最大的范围内享有获取信息的权利”。①也就是说,公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决策、政府的重要事务以及社会与普通公民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知情权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执政党的方针政策,还包括政府掌握的一切关系到公民权利和利益的,以及公民个人想了解或者应当让其了解的其他信息。它是公民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起点。普通公民只有及时了解社会上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情,才能对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馆务公开与公众知情权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提出了关于读者和馆员的知情权的概念,阐述了其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现实意义;进而指出馆务公开是实现读者与馆员知情权的重要平台,并就如何搞好馆务公开工作、保障读者与馆员知情权的实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湖南浏阳市出台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设立新闻发布四级应急响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在事发后"力争第一时间发布",对恶意阻挠记者采访的要追究事发单位及事发地政府领导的责任。突发公共事件"力争第一时间发布",让公众知情、让媒体"说话",浏阳市的制度设计是保障公众知情权、新闻监督权的有益举措,反映出政府的开明  相似文献   

7.
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公众人物因为身份地位的特殊,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同公众利益密切相连,公众对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关于他们方方面面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一方面公众人物要维护自身的隐私不受到侵犯,另一方面传媒要满足公众知情的权利,本文就公众人物隐私权与知情权冲突的问题作一较为深入的探讨。一、公众人物的含义公众人物(PublicFigure)一词来源于一起在美国新闻史上里程碑性的案例———1964年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法官威廉·布伦南认为沙利文作为警长,社会地位特殊,媒体对其进行批评不构成诽谤,从而树立了“确有恶…  相似文献   

8.
关于公众知情权的深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建明 《新闻界》2005,(5):39-40
2005年9月,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灾害性事件伤亡的人数不再是国家机密,应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我国在扩大公众知情权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一步.“知情权”是上个世纪60年代后世界上非常流行的概念,这不仅由于许多国家的人权受到重视,而且许多国家的政府要解决棘手的问题越来越需要大众的配合.公众不知情,政府不可能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在一个国家,公民知情权的多少关系到政府执政的成败,也是政府同人民关系是否密切与和谐的标志.认识这一点,对于新闻媒体和新闻发言人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林爱珺 《新闻前哨》2007,(11):96-97
推荐人:童兵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务院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推荐意见:知情权是公民获取信息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实现民主权利的必要条件。暨  相似文献   

10.
乔莉萍 《新闻传播》2006,(10):40-41
随着现代政府的行政事务日趋复杂,政府逐渐发现很难在一切问题上都获得公众的赞同。要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政府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与记者招待会等制度,以向公众及时提供资讯,力图通过公众的参与来获得公众认可与支持。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政府公共关系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政府高效施政的重要方式,而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法理依据就在于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1.
记者被打早已经不是新闻了,将新闻记者列入“高危行业黑名单”已经不是危言耸听,它的危险程度仅次于矿工和警察。记者的公务行为,特别是对不良现象的采访,已经成为风险极高的工作。关于记者被打伤甚至被打死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据中国记协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就有30多起。去年3月26日,大河报记者随南阳中院执行人员到湖北荆门执行案件采访,被当地人员打折三根肋骨。再如去年8月16日,湖南凤凰“8·13”特大塌桥事故发生后,媒体前往采访报道,却发生了5名记者在采访中遭遇围殴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戴正坤 《新闻窗》2006,(3):33-34
知情权一词愈来愈多的出现在新闻及法律的学术论文及专著中,论及重要性,专家及学者们都有一个共识:知情权是民主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在新闻方面的学术文章和专著中,专家、学者、新闻界同仁们认为,大众媒体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最重要的手段,媒体存在的基本价值就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应该把满足公众知情权奉为己任作为追求。著名专家喻国明教授还认为:我国传媒体制改革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从“喉舌论”到“知情权保障”。  相似文献   

13.
记者被打早已经不是新闻了,将新闻记者列入"高危行业黑名单"已经不是危言耸听,它的危险程度仅次于矿工和警察.记者的公务行为,特别是对不良现象的采访,已经成为风险极高的工作.关于记者被打伤甚至被打死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据中国记协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就有30多起.去年3月26日,大河报记者随南阳中院执行人员到湖北荆门执行案件采访,被当地人员打折三根肋骨.  相似文献   

14.
从原始意义上说,尊重和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行为主体应是政府。自1945年美国记者肯特.库柏首次使用“知情权”一词以来,尊重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便被解释为西方国家政府的法定义务和公民应享有的一种民主权利。公众知情权成了民主社会的标志之一。经过演绎,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尊重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也渐渐地被新闻媒体奉为责任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王卉 《新闻前哨》2013,(10):96-96,101
知情权是近几年传播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予以关注。尤其是随着公共舆论在网络中的凸起和一次次“网络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所引起的波澜,为我们进一步审视网络对知情权的推动提供了更好的观察视角。本文从公众知情权的角度入手,着重从网络传播的快捷有力、低门槛、隐匿性等特点来探讨其对知情权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来,在大家的心目中,新闻工作的分量越来越重了,各种传媒都履行起了新闻舆论监督的神圣职责。于是,许许多多类似“包青天”的美誉也毫不吝惜地送给了我们的记者。但是,新闻界也确实还有人搞有偿新闻,搞不正之风,以至于年年要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会议敲敲警钟。这里一个棘手的问题出来了:谁来监督监督者?有人说,可以让学者来监督。要说学者,那当然是新闻传播学或其它相关学科的学者,守望新闻传播是他们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不难理解。可光靠他们,还显得势单力薄了一些,就像囿于学术圈的反腐败讨论并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蔓…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读者知情权及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需要在信息中获得发展自己的机会,因而对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这样就使得知情权的实现变得十分重要。目前,作为图书馆读者基本权益的知情权观念还未普及,而且还存在很多不利于实现读者知情权的因素。如何从法制建设的层面最大限度地保障读者的知情权,缓解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确保图书馆的运作更具理性、更具透明度和更负责任,这些都成为本文着重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吴峰 《今传媒》2006,(2):55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双苯厂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苯、苯胺、硝基苯等污染物对人体有着致命的危害。化工厂距离水源太近是污染的最直接原因。污水流过了附近10余个县市,直逼拥有900万人口的哈尔滨。直到11月21日,也就是爆炸发生8天后,哈尔滨市政府才发出公告,称由于要对市区供水管设施进行检修,故从22日起停水4天。但在22日又发布公告称,根据黑龙江省环保局监测报告,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后可能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连续两天的公告,停水原因差别却如此之大,给当地公众造成了困惑。现代社会当中的公众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像…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曾说:“谣言是一支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如果公众对于事件没有充分的知情权,而公众又迫切想了解事件的内幕,那么剩下的唯一渠道就是靠推测、猜疑和臆度了。这也就是为何“大道消息不畅,小道消息必然兴风作浪”的原因所在。在“宝马撞人案”中之所以谣言四起,主要原因还在于公众知情权的缺失。而造成公众知情权缺失的首要原  相似文献   

20.
新闻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基于人民委托所享有的依法从事采访、写作、发表、出版新闻作品并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