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度”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 ,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 ,超过这个界限 ,就要引起质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一定的“度”。人类只有认识和把握了其“度” ,才能获得自由。新闻宣传也不例外。能不能认识和把握新闻宣传的“度” ,事关宣传质量、宣传效果和舆论导向。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光是该不该宣传什么的问题 ,大量的是对某一事物的宣传应该把握怎样的尺度 ,这就是所说的新闻宣传的“度”。把握它不但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 ,还要有迅速洞察事物本质 ,善于把握全局 ,准确引导舆论的能力。新闻宣传的…  相似文献   

2.
媒体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时,要注意把好度,努力实现新闻舆论监督的最佳效果,坚持帮忙不添乱。所谓“度”,从哲学上来看,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反映质与量的统一。只有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本文中的“度”,是指舆论监督所报道的事情一定要准确,要讲分寸,  相似文献   

3.
所谓“度”。哲学上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规定。一旦越过.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变化。“新闻度”。笔者认为就是新闻宣传保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规定性。怎样才能把握好“新闻度”?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坚持辩证法.力戒片面性。新闻最忌走极端.顾此失彼。有一位乡镇通讯  相似文献   

4.
度的概念来自哲学。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质的度,新闻也不例外。新闻工作难做,并非难在局外人所说的紧张和辛苦上,而是难在对度的把握上。所谓是非易混,火候难辨也。新闻的度,既是新闻学上需要回答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新闻实践中时时碰到的一个现实问题,有认真探讨之必要。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新闻不可能也不应该有闻必录,因为它不是对客观事物纤毫不遗的复制或“克隆”。不论记者主观上如何力求客观公正,如何完全不加褒贬地“纯客观”报道,但他在对新闻素材的  相似文献   

5.
“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人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度”?在唯物辩证法中,“度”表示着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中国传统的说法,就是适中,既不过分也无不及,恰到好处。就如炒菜一样,只有掌握恰当的“火候”,才能炒出好吃的菜来。怎样才能把握这种最佳度呢?对于宣传舆论工作者来说,首先要打好理论路线功底,学好唯物辩证法。因为唯物  相似文献   

7.
作为党的耳目喉舌的报纸,要准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新闻报道在分寸上需要把握好。所谓分寸,也就是哲学上讲的“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一定的质的数量界限。报纸工作的主要环节,都有个度的问题。在稿子的写作上,有个度的问题。“过”与“不及”,都直接影响着稿子的成败得失。有家报纸发表的一篇通讯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几位农民进城办事,乘公共汽车到办事地点。该车的女乘务员态度和气,说话好听,使这些农民深受感动。汽车到了某站,该下车了,但他们舍不得下。又过了一站,他们还舍不得下……这个情节显然被作者渲染“过”了,令人觉得荒唐可笑,影响了稿子的可信性。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在宣传报道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标题的制做上,如何概括新闻事实,也有个度的  相似文献   

8.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宣传的总任务、总要求,也是新闻宣传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要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把握好“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把握“度”的观念和正确的标准,二是要能通过科学的思想方法把握准“度”,三是要善于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讲求宣传艺术,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度”。有些导向上的错误,就是因为不讲求宣传艺术、没有把握好“度”而造成的。 何谓“度”?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度”表征着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过犹不及”,“过”是过度,“不及”是达不到。凡事做得过火,就同做得不够一样,都不好。只有恰当的度才是正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具体实践。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在2004年创办了以民生新闻为主体的大型新闻资讯栏目“民生大参考”。之所以称为“大型”,是因为该栏目从规模到结构,从形态到语态都打破了以往新闻栏目的模式。新闻取舍标准紧紧围绕“五度”展开,创造了民生新闻比较鲜明的特色。时至今日该栏目仍然在发挥着重要影响,在本土观众中享有较高声誉。“五度”标准也成为众多民生新闻栏目的标尺。  相似文献   

11.
姚兰 《新闻窗》2008,(4):37-37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宣传的总任务、总要求,也是新闻宣传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新闻单位要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把握好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把握度的观念和正确的标准,二是要能通过科学的思想方法把握准度,三是要善于在新闻宣传中体现好度。这三方面,也是对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的客观要求——政治强,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质的“度”,提倡新闻舆论监督的“度”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从新闻舆论监督的效果上来讲,它的难度并不仅仅是记者的紧张和辛苦,而是难在对“度”的把握上,即整体的一种火候,需要在客观、公正的报道中达到预期议程设置的效果。反思近年来在新闻实践中舆论监督个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概念,越来越多地被新闻界的同仁们所谈论,那就是:度。什么是“度”?怎样认识新闻报道中度的作用?为什么它变得“时髦”了?怎样掌握这个度?这些问题,确实需要大伙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一番。本文算是在这个课题上的点滴想法。一“万元户”宣传上的教训,如今已成为过时的话题。如果从“度”的角度想一想,也许还有新的启发。要宣传“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报道若干“万元户”的出现,确实是个好办法。但问题是报纸上“万元户”的“浓度”大大超过了实际生活中“万元户”的“浓度”。报纸上,比比皆足,生活里稀稀疏疏。结果,我们的报道夸大了农民的富裕程度,  相似文献   

14.
“度”的概念具有多义性.与编辑出版活动有关的,主要有“计量”、表明物质有关性质所达到的程度、最低或最高限度,以及唯物主义哲学所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孔子中庸之道所谓“过犹不及”、不偏的适度等编辑出版活动中.“度”的掌握十分重要,把握得不好,就会造成谬误和失败,大到影响整个社会精神生产,小到牵涉编辑出版集体或个人的前途命运.下面对编辑出版界中的某些热点,略作“度”的分析,以抛砖引玉.精神生产增长度报载:我国目前有出版社540多家;报纸7000多种(含内部报纸);期刊约17000种(含内部期刊);每年出书9万多种,印数达280多亿册.对于这样一种编辑出版规模,有说是超负荷的,有说是需放开的.但好像谁都没有指明我国的精神生产规模究竟应该多大,究竟应该保持多少增长率,才是最合适的(适度).在这方面,精神生产的确比物质生产复杂得多,“度”的确定远为艰难.但又不是不能确定的;而且主观认定的“度”与客观实际、社会需要相符合的程度如何,又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我国发展、变革及稳定的局面,不能等闲视之.我以为,在确定精神生产的增长度时,要注意研究以下一些问题.一、我国的经济实力、精神生产能力与社会对精神产品的消费能力.我国的出版单位,由事业单位事业管理,改革为  相似文献   

15.
“度”是什么尺度”在这里是哲学名词,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也是由县变向质变转化的临界点.水变成气,低变成高,美变成五等等现象都是由度来进行衡量和解释的.而“度”在新闻实践中除具备以上特点与功能外,还是新闻采访、写作当中的一种操作技巧.比如,一件新闻作品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客观事实的简单重复和再现,而应当是主观性、倾向性与客观事实信到好处的一次碰撞与结合.一件新闻作品如果过分强调了自然性、客观性,那么,这样的新闻就像没有烧开的水一样没有多少价值.相反,如果过分地突出和强调了主观性和…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所暴露的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这也是我们搞批评报道的初衷。为此,我始终认为,在从事批评报道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先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从整体利益出发,从全局观念着眼,紧紧地把握好批评报道的“度”。这个“度”把握得好自然就会达到批评的目的;“度”要是把握不好,要么激化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要么不痛不痒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既是一个永恒课题,也是一个人们相对熟悉的“老问题”。最近,由王玉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理论嬗变》一书,选择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现代实践哲学的全新理解,从“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两种思维方式转换的角度,来研究二十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程史和在指导中国革命斗争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得出了一系列有启发意义的结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基本特征的重新概括:…  相似文献   

18.
党的新闻工作者,要有广博的知识,要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要拿得起十八般武艺,而更重要的是,要对党的事业负责,不随心所欲,不以偏概全,宣传报道中注意掌握好“度”。万物都有个“度”。水到了0℃,就结成了冰,而上升到100℃,就变成了气体。0℃—100℃,这就是水的“度”。改革、开放、搞活也有个“度”,有个范围。我们只能在这个符合中国国情的范围内解放思想,做历史允许我们做的事  相似文献   

19.
“度”与“渡”的错用,报刊上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上,仅北京几家大报的标题就有:《初渡儿童节》,《渤海渡假乐园建成》、《芬中航线喜渡五岁生日》等等。上述标题中的“渡”字应为“度”。其实,区分这两个字并不难。度——用于度假、度日、欢度、度  相似文献   

20.
准确把握宣传的“度”夏震霏要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准确地把握宣传的“度”。而把握宣传的“度”是门学问,这个“度”不是计算机能够计算出来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很好地领会和把握。“度”涉及分寸、力度、口径、时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