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南京云锦继承中国丝织工艺的精华,是独特的织造工艺的杰作,正如一代云锦大师陈之佛所赞誉的:南京云锦是中国丝织工艺史上最后一个里程碑,也是艺术成就的高峰。它浓缩了中国丝织工艺的历史、文化和技艺,在蜀锦和宋锦已被机器生产取代的今天,它是唯一的中国织锦工艺的活文物。  相似文献   

2.
李萍  周斌 《档案与建设》2012,(12):40-43
众所周知,"南京云锦"继承中国丝织工艺的精华,是独特的织造工艺杰作。正如一代云锦大师陈之佛所赞誉的:南京云锦是中国丝织工艺史上最后一个里程碑,也是艺术成就的高峰。它浓缩了中国丝织工艺的历史、文化和技艺,在蜀锦和宋锦已被机器生产取代的今天,它是唯一的中国织锦工艺的"活文物"。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份笔者有幸在西安市档案馆举办的“西安市对外交往礼品陈列展”上见到一幅制作精美的南京云锦.它是南京市送给西安市委、市政府的,现珍藏于西安市档案馆。  相似文献   

4.
《中国博物馆》2009,(3):70-70
中国钱币博物馆经过悉心准备,于2006年3月隆重推出“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展”,本次展览是中国钱币博物馆重点科研课题“中国古代铸钱工艺研究”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其主要在于通过模拟铸钱工艺,研究其发展演变过程,解开中国古代两千五百多年前铸钱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百年老厂南京中兴源丝织厂曾经辉煌一时,留下许多宝贵档案资料。文章从云锦这一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入手,系统分析了中兴源丝织厂与南京云锦的关系、八宝团龙妆花缎的复制、云锦色彩及数字化研究等,尝试利用科学的手段保护非遗文化,真正实现档案的活化再利用。  相似文献   

6.
万宝宁 《档案与建设》2018,(5):65-67,46
南京云锦始于孙吴,兴于刘宋,大发展于元,全盛于明清,没落于民国中期.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它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格调高雅.它有元明清三朝700多年为皇室服务的历史,一直是皇家御用物品,用于度身定织皇室龙袍.尤其是明代南京云锦中的妆花织物,将它的丝织工艺达到最高水平,至今无法超越;且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至今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丝绸文化花海中,有着一朵独特又艳丽的玫瑰,因其繁复的工艺和华丽的色彩被后人所钟爱,它就是庄严华丽的乾隆云锦。本文以云锦背景为依托,对比研究了乾隆年间云锦的色彩工艺特点,为今人展现云锦古有的传奇工艺色彩。  相似文献   

8.
正民建南京市老龄委主任过克宏、纺织支部主委鲍蔚云约作者写一篇关于民建会员、南京云锦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王道惠的采访稿。王道惠是新中国第一代云锦挑花结本传人,对云锦事业有卓著贡献,她与南京云锦应该有很多故事。作者自己也曾是一名纺织单位美工设计,做过16年美术设计工作,熟悉相应产品生产工艺。当年系统内美术工作者每周一次业务活动日,或写生,或去图书馆收集美术资料,与纺织、轻工美术设计人员皆有联系,与同行相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08,(4):4-4
据新华网:南京市政府日前正式公布了首批8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南京云锦”“秦淮灯彩”等国家级、省级“非遗”.独具特色的“老地名”也跻身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御道街、朝天宫、贡院街、杏花村、凤凰台、朱雀桥、乌衣巷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博物馆》2009,(3):59-59
中国丝绸博物馆基本陈列——“中国丝绸文化”于2004年完成改造。该陈列分“丝绸故事”和“丝绸工艺”两部分:“丝绸故事”由丝绸厅、丝绸之路连廊和服饰厅组成,展示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的古代织绣文物,全方位讲述了丝绸的起源与发展、丝绸的主要种类、丝绸之路及丝绸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丝绸工艺”由蚕桑厅、染织厅、织造坊组成,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古代是否有“报纸”这一文献类型,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史学界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报学界则认为“邸报”就是我国古代的报纸,它又名“邸抄”、“条报”、“杂报”、“朝报”、“状报”、“录报”、“塘报”、“驿报”等等,道光以后称为“京报”,因而“一部中国古代报纸史基本上就是一部邸报史。对“邸报”产生的时间,报学界有的人认为产生于先秦或两汉,有的人认为产生于唐代,目前后一种说法占上风。如梁家禄在《中国新闻业史》中称:“最早的报纸是距今一千二百余年出版的《开元杂报》”;郑如斯和萧东发在《中国书史》中也称:“‘邸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代卷帙浩繁的诗的海洋中,有一个鲜为人知、但却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瑰宝,这就是变幻无穷的<璇玑图>.   璇玑图,又名织锦回文诗,是东晋十六国时,前秦秦州刺史窦滔之妻苏蕙通过诗誌和韵律,抒发内心愤懑之情,在织锦上独具匠心编成的一种回文体诗.……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古都南京是鲁迅思想的启蒙之地。许广平曾说:鲁迅对于“学生时代,他最高兴回忆到的是十多岁在南京”。周作人也说过:“鲁迅与南京的关系相当不浅”。  相似文献   

14.
凯言 《陕西档案》2009,(1):49-49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的“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是喜庆心情的流露。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一时间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协办的《南京广电集团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广播电视》有奖征文活动圆满结束,评选结果于7月27日揭晓。 南京广电集团周天江撰写的《弘扬团队精神是集团发展壮大之魂》、国家广电总局梁平撰写的《“三个代表”与广播电视的“三重属性”》、中央电视台胡黎明撰写的《广播电视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国记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博物馆》2009,(3):47-47
“中国历代钱币陈列”是中国钱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于2002年10月正式对外展出。分为“中国古代钱币陈列”和“中国近代钱币陈列”两部分,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货币四千年的发展全貌。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图书馆学史基本问题的认识具有历史性,目前对“古代校雠学”与“中国图书馆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停留在经验性的认可,因此,有必要在逻辑上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书写“中国图书馆学史”可能的突破方向。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四方面打破“古代校雠学”与“中国图书馆学”之间的学科壁垒,发现“古代校雠学”与“中国图书馆学”之间具有互包性的交叉关系、客观存在实践上的连续性,“古代校雠学”的部分观念具有广泛的价值共性。在“古代校雠学”具有图书馆学合法性的基础上,论证“知识论”是书写“中国图书馆学史”的突破方向,其是古今图书馆学的同源本体、一致认识、共同价值和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内容产业     
《视听界》2014,(6):10-10
好享购物“南京掌上公交”正式上线由南京公交集团和江苏广电总台共同研发,好享购物控腋运营的“南京掌上公交”App客户端经过一年的线上测试,于10月30日上线。“南京掌上公交”囊括了南京江南公交、扬子公交300多条公交线路、4000个公交站台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9.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不久前,一家媒体采写了35军104师“首占国民党总统府”的故事;另一家媒体则于近日登载了103师侦察连几位老同志的回忆文章,称他们才是“首先占领南京总统府”的。那么,到底谁先占领总统府?日前,《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双方亲历者、南京地下党和军事专家,试图穿越60年前的历史迷雾。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历史只称“史”。记载史的人称“史官”,是朝廷的官员,其职责除了记录本朝的天文、地理、人事、灾祸及研究前朝历史外,还为朝廷掌管“典籍”。可见,古代的“史”的范围比现在更广泛。“历史”一词于近代才出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学堂里开设“史学”课,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