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搞笑汉字     
“巾”对“币”说: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两厅。“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自”对“目”说:你单位裁员了?“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个”对“人”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手杖几乎寸步难行。“办”对“为”说:平衡才是硬道理。“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两条腿都炸飞了!“占”对“点”说:买小轿车了?“且”对“但”说:胆小的,还请保镖了?“日”对“曰”说:该减肥了。“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寸”对“过”说:老爷…  相似文献   

2.
狼的自由     
“只要让我成为森林之王,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享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狼对其它动物发表着竞选宣言。于是,渴望自由的动物们便推选狼做了森林之王。某天,牛来到河边想喝点水。狼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满脸笑容地说:“啊,朋友,你好。你现在想干什么呢?”牛说:“喝水。怎么这里的水不能喝吗?”狼说:“当然可以喝,你想喝多少就喝多少,这是你的自由。不过,我是森林之王,这水自然就属于我的,我当然也就有收费的自由了。”牛瞪大眼睛:“收费的自由?那么,请问,这费用是怎么个收法呢?”狼说:“啊,朋友,为了使你的自由和我的自由都得到保障,你看…  相似文献   

3.
汉字的对话     
“个”对“人”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手杖几乎寸步难走。“日”对“曰”说:该减肥了。“人”对“从”说:你怎么还没去做分离手术?“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两厅。“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吕”对“昌”说:和你相比,我家徒四壁。“自”对“目”说:你单位裁员了?“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两条腿都炸飞了!“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占”对“点”说:…  相似文献   

4.
秦美珠 《新读写》2020,(1):17-17
《韩非子 说林》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的途中迷了路。管仲懂得老马识途的道理,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其后,于是找到了路。队伍走到山中,找不到水源,又陷入了困境。隰朋又出了一个主意,他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找到蚁窝,掘地得水。  相似文献   

5.
冠礼属于古代“五礼”(即: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中的嘉礼。《仪礼》中专门列有《士冠礼》一篇。何谓“冠礼”?《仪礼本义·士冠礼》下引高紫超云:“加冠于首曰冠。冠者,成人之始,圣人重之,故特定为冠礼。”在谈冠礼之前,下面先谈谈冠的问题。《说文》释“冠”云:“(?)也。所以(?)发,弁冕之总名也。从冖从元,元亦声。冠有法制,从寸。”徐锴曰:“取其在首,故从元。”所以,冠又称“元服”。《汉书·昭帝纪》“帝加元服”可为之证。“寸”篆文作“(?)”,《说文》释曰:“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从一。”“又”即右手也,“寸”为指示。因此从文字学的角度看,“冠”乃是一个会意字,以示人手持冠加于头也,此当为其本义。故段玉载所谓“冠有法制,从寸”,其实只是  相似文献   

6.
“办”对“为”说:平衡才是硬道理。“由”对“甲”说:这样练一指禅挺累吧?“占”对“点”说:买小轿车了?“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个”对“人”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手杖几乎寸步难行。“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自”对“目”说:你单位裁员了?  相似文献   

7.
朱留娟 《语文天地》2014,(32):75-76
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老子提出“终身贵生”的生命价值观开始,生命教育的理论就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生命教育一度缺失。当前形势下,生命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应是持久性的教育,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正确  相似文献   

8.
“付”、“副”、“傅”这三个字,音同义异,在使用上常常出现混淆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加以区分。先看“付”。《说文》:“付,予也。从寸,持物对人。”寸,徐铉云:“寸,手也。”作为部首,是手部的一个分支。从寸的字多与手有关。如肘、射、封等。《字汇》:“付,授也。”拿东西交给别人就是“付”。《群英会蒋干中计》:“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  相似文献   

9.
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该先有一桶水。不错,现在的教师身上都有几桶“水”。但是,我们更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才可以把这杯“水”,甚至把这桶“水”全都送给学生,并让他喝下去,变成自己的水呢?一、循循善诱,为学生倒上一杯水我曾接手一个新班,面对没有一点英语基础的学生,他们只会跟我说中文。学生Tom跟我打招呼:“老师好。”我会指着自己说:“I‘m M iss Y ang.”并对他说:“H ello,Tom.“下次他就会说:“H ello,M iss Yang.”遇到语文、数学老师,他们也会用英语问好。进入课室时学生会有礼貌地说:“报告!”这时我会走到门口,跟他们一样行队礼,说:“M ay Icom e in,please?”下次,学生也会这样说了。有一次,有个学生说:“M ayI com e in,please?”我突然想起一个chant,就说:“One two threefour,com e in please and shut thedoor.”没想到记忆力不错的学生把它记心里了,下次就用上了。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学生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了。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喝下水在讲到Air这一课时,我做了一个小实...  相似文献   

10.
快乐大本营     
成语新解语文课上,老师问小D:“你解释一下什么叫‘得寸进尺’?”小D想了一下,低头说:“这好像是一道算术题——已经有了九寸,再加上一寸就是一尺。”★彭文刚四川隆昌油建公司生活区东新街45号  相似文献   

11.
“登轼而望之”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一文中有“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几句.今人对其中“登轼而望之”解释不同,一种认为此句中的“轼”是名词,作“登”的宾语,“登轼”是登上车前横木的意思.另一种认为“轼”是动词,“登轼”是连动关系,即“登上车,扶着车前横木”的意思.郭锡良先生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第一版)在“登”后专门加了标点.哪一种更符合情理呢?我认为“登轼”解作动宾关系,译为“登上车前横木”更准确.首先,从古战车的规格看,“轼”是能够登的.《中华大字典》解释“轼”为;“古代车厢前面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术,有三面,其形如半框,也作式.”清人戴震在《考工记图》中说:“式中较皆车栏上之木,周于舆外,非横在舆中.较有两在两旁,式中有三面.”《周礼·考工记》上说:“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舆人为车、轮崇、车广、衡长叁如一,谓之叁称.叁分车广去一以为遂.叁分其遂,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其下郑注:“兵车之式,深尺四寸三分寸之二.”据此可知古代兵车的式,车厢前面的长六尺六寸,两旁的各长一尺四寸多.(均为古代木工尺)车轼的高,《周礼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收藏者邀请一位古董商对其高价购买的一块长约4寸的田黄印石进行鉴赏评价。古董商说:“这块玉值不了多少钱!因为它上半截有裂纹,下半截有杂质。”“我可是以高价买的!”收藏者大吃一惊, 虚汗直冒。“你听我说完啊!”古董商笑着说,“你若把上下两截锯掉,只留中段,价格就会成倍往上涨。”收藏者听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3.
与一位朋友谈诗,他对唐诗中不少句子表示不理解,并举例说,白居易《轻肥》的开头“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就说不通:“意气”是人的心理状态,怎么可以“满路”?李商隐《无题》的结尾“一寸相思  相似文献   

14.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素有“三绝”之誉。所谓“三绝”,是指他的画、书、诗皆臻精妙。传说郑板桥罢官回乡,寓居扬州后,以书画自给,名重一时,有缙绅李某寄赠一联,上联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按纸沉思其下联,良久不得,展视乃“一官归去来”,叹为妙笔。由是郑板桥三绝之名更噪。但是板轿的“三绝”中,人们对他的书与画最为熟悉。二百多年来,人们对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和他的兰竹画,几乎是家喻户晓,寸纸尺楮,皆争宝之。而对于他的诗词,相对地说,就不怎么熟悉,知  相似文献   

15.
大河与小溪     
从前,有一条大河,河里的水很多,常常帮助农民浇庄稼,为人们做了很多贡献,人们都对它很感激。大河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就对小溪说“:大河无水小河干,你有水全都是靠我的,只要我的水一干,你的水也就会干。”小溪听了,生气地说“:根本不是这样的,应该说‘小溪无水大河干’。你都是靠  相似文献   

16.
老师,把你的爱释放给学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说,教师的最大欣慰莫过于“桃李满天下”,而陶行知却告诫教师要“爱满天下”。合格教师的第一要素不是对教材的熟悉和教学基本功的过硬,而是他的生命之爱、人文情怀。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爱就是理解、尊重和信任 有一位教育学专家曾形象地指出: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  相似文献   

17.
细说孔貌     
孔子形象的塑造,必须反映或接近历史的真实。详加考察后,笔者将其体态、相貌之特征,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1)身材高大。《荀子·非相》说:“仲尼长,子弓短”。《史记·孔子世家》更明确地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此后历代凡言孔子身高皆主此说。这里所记尺度当属周制,一尺合今19.91厘米,按此计算约等于今191厘米,就是孔子的具体身高。(2)上身长,下身短。《庄子·外物》描述孔子的体型特征为“修上而趋下”,“上”、“下”是方位词,用于体  相似文献   

18.
儿子今年上一年级了,班主任老师说儿子的握笔姿势特别好,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老师还说,班上有很多孩子写作业都是趴在桌上,拿笔也不规范,多次指导,效果甚微。老师问我有什么好经验,我说:“我在儿子五六岁时就注重对他进行握笔‘三个一’的培养。”具体地讲,“三个一”就是眼睛离书本一尺;身体离桌子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那么,怎样使孩子做到“三个一”呢?  相似文献   

19.
歇后联拾趣     
冯梦龙《古今谭概》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穷书生向朋友祝寿,没钱买酒,就提了一瓶水去,对朋友说:“君子之交淡如。”朋友心领神会,回答说:“醉翁之意不在。”两人促膝而坐,谈话十分投机。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五册的《触龙说赵太后》后有一道练习題:“未填沟壑而托之”。五省(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编委会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对这个“之”的解释是:“代词,指太后。”说它是代词是对的,但说它指太后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