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90年代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从媒介发展的角度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与电子媒介传播——主要是电视文艺传播的兴起有相当的关系。电子媒介——电视在主动性、易解性、娱乐性、快捷性方面都占有很多的传播优势,抢走了文学文本传播中的受众。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图像传播的扩张、受众个性的被销蚀及其自由选择权的丧失、文本传播本身依赖的社会经济支持的被夺走等。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播媒介在法制传播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 ,主要是 :法制传播文本出现信息误差 ,从而误导受众 ;侵害民事主体的名誉权 ;色情、暴力内容充斥法制传播文本 ,误导受众 (尤其是青少年 )的价值观 ,引发犯罪 ;媒介监督职能行使不当 ,影响司法的独立与公正。  相似文献   

3.
英国作家扎迪·史密斯在小说《美》中以文字媒介到油画媒介的跨媒介叙事关系,展现了当代文学与艺术之间建立的新的叙事方式及审美体验。史密斯对五幅油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视觉化呈现,不仅建立了油画与文字媒介间的跨媒介叙事关系,还以油画视觉形象与文本中主人公人物形象的结合,展现着文本叙事中黑人女性与白人男性的凝视与反凝视活动。此外,小说对油画艺术媒介中色彩层次及明暗光影关系的呈现,丰富了原有文学文字叙事中的视觉审美体验,增强了小说叙事中对空间叙事结构的表达效果。最后,作品《美》以跨文化传播形式建立了不同国家油画艺术的跨地域关系,对文学的跨媒介叙事及跨文化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传播学角度看,Moment in Peking是一种传意写作。其特点在于作者明确的写作意图与强烈的受众意识。作者林语堂先生了解西方受众的期待域并预知作品所容涵的汉文化信息对于西方受众的理解所存在的障碍:读者对英语语言媒介中大量的汉语拼音词汇意义的认知障碍、英语读者对汉译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的认知障碍、英语读者对整体语境的感知障碍以及英语读者、英语语言媒介与汉文化思维的矛盾。对此,他采取以受众思维方式构筑文本叙事逻辑、以外显式语言信息构筑原语文化语境、以连接式立体文本克服读者对原语文化词汇认知障碍等有效的写作方法。这种传意写作方法对于我们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播而言仍不失其典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初中文学类文本教学存在过度解读文本或者随意解读文本现象,导致文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文学课程理解肤浅等问题。而通过文本"细读"是让初中学生回归文学本体教学的关键。通过对字、词、句等单独元素意义的追逐,对文学形象的探索,对文本意义的追求以及对文本张力的理解可以让初中生在以文本本体为核心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作品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以视觉元素为主要信息传递媒介的广告设计中,受众的视觉感受是设计师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而合理的视觉引导将促成整个广告设计主题信息的有效传递,是广告设计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在媒介/受众的二元关系中,媒介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决定了受众的接受行为,但对于每一个受传者而言,有选择的接受信息导致了受传者行为的不确定性,使得一则报道经过播发之后,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有时要大于或者小于作者对于文本意义潜能的把握,所以说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以受众的接受行为为最终的判断依据的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教学正日益普及,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树立教学的个性化,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文学教学中,应注意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进行文学的原生态教学,将最具光彩并能显示作家成就与创造性的文学片段显示出来,以补充现行文学史教材中理论分析多,作品段落少的不足;充分吸收“图志学”成果,讲授图片的文化精神意义,贴近活着的文学历史。根据多媒体属冷媒介需要受众参与的特点,教学形式与内容设计上运用留白与动态等介入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视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多媒体文本,通过视听元素构建形成一个多层面的开放的图式结构。从视听元素层到意象层,再到意蕴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3个结构层次中视听元素融合形成的"不确定点"和"空白处",激发受众想象空间。受众根据自身的"先在结构","补白"构成理想"世界",接受并自觉倡导传承电视公益广告所传播的真善美。电视公益广告文本召唤的想象空间以其视听艺术方式改变受众的所思所行,艺术化地引导受众的社会实践,其艺术美学范式成为了一种媒介经典。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活动中,作者──文本──读者这三个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书面交际过程。作者是发出交际信息的源,读者是接收和处理交际信息的另一头,而文本,从作者角度视为作品,从读者角度却称为读物,正是交际信息的载体,充当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  相似文献   

11.
目前,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思维正在被突破,传统日益被看成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资源。汪曾祺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三个方面,都表现出浓郁的传统色彩,这些传统因素为现代意识所激活,成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
媒体批评具有与传统文学批评不同的特征。首先,媒体批评的主体泛化,批评意图多元化;其次,媒体批评的批评对象是文坛新动向、有争议性的文学话题、能吸引大众注意力的文学热点、焦点问题等:最后,媒体批评的接受过程呈现出开放互动性。  相似文献   

13.
从言意关系看文学意义的生成,它应该包括作者赋义、文本传意、读者和批评家释义三个阶段。就作者赋义而言,中国古人持"语言工具论",所以"言不尽意";而现代西方人则持"语言本体论",所以"意义生成于自身"。就文本传意而言,中国古人借"象"来传意,即"取象尽意";而现代西方人则在语言自身的语法结构和逻辑结构中寻求意义,凸显了文本自身的意义传承功能。就读者和批评家释义而言,中国古人认为意在言外,即"义生文外";而现代西方人则认为意义产生于作者、文本与读者的互动中。总之,我们古人把这三个阶段统一成整体;而现代西方人则将它们推向了深入。  相似文献   

14.
文本含义扣作品意味是文学意义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文学意义的接受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理解和解释、阐释与批评。理解和解释是对文本含义的揭示,阐释与批评是对作品意味的诠释。文学意义以文本含义为中心,文本含义以一种逻辑统一性或整体性制约着文学意义的显现。作品意味不可能是文化的漫无边际的驰骋,也不能是语言符号无始无终的能指游戏,文本含义使这一切都包括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为解读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提供了新的解释。电影片名兼有文学文本属性和广告属性,但更主要的是广告属性。电影片名翻译不能单纯从传统翻译理论着眼,而要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从受众的反应出发,采用交际翻译方法,既注重译名广告效应,又兼顾片名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文化充斥的当今社会 ,如何解读媒体文化日益为学界所关注。媒体文化的解读首先在于 :媒体对文本意义的建构有自己的规则和套路 ,它们可以用来诱导受众对文本意义的解读 ;其次 ,受众参与了信息意义的阐释和商讨 ,且受众是阐释意义的能动主体 ;最后 ,不但要检视媒体文化意义 ,而且也要检视意义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运营与新闻传播过程中,需要运营、传播主体认真研究与精心操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对受众资源的研发是一个重中之重的课题,这不仅因为受众资源对于媒介事业的重要性,更由于在这个环节上我们投入的精力远远不够,因此就媒介对新闻资源的研发问题进行阐述,以求引起有关研究者、运营者的进一步重视,实现媒介事业发展的健康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媒介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分享传播,人类进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时代成为当下媒介素养讨论的核心。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在批判认知的基础上加入媒介生产维度。媒介技术关系到媒介生产和批判认知,媒介生产需要考量传播伦理。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建构积极的受众。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传媒时代,文学批评呈现出泛文化、娱乐化、大众化的特点。批评主体的迷失;批评功能的弱化;基于文学文本的感悟的缺乏是文学批评的主要缺失。建立起文学批评内在的价值尺度和伦理尺度、构筑一种大众传媒与文学批评的双向互动的双赢局面是文学批评的未来构建。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作为读者中心论范式的文学理论,为方言电视节目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方言作为方言电视节目的信息载体,反映着地域文化内涵。方言电视节目要以地域文化为基础,顺应受众的期待视野,同时又不能一味迎合,要把握一种适度的审美距离,超越其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