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早在刚学会使用劳动工具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了美的观念和美的追求。随着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进展,自然界的山川草木、日月星辰渐渐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诗歌的雏型——远古歌谣中就保留了上古人对自然美的描述。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句已触目皆是,但那些用作比兴片断描写还只是我国古代山水诗的滥觞。自南朝刘宋时起,山水诗作为诗歌新流派步入诗坛,南朝以降更是蔚为大观。名家高手,层出不穷;名章佳什,难以数计。千百年来,这些艺术地再现名山胜川自然美的古代山水诗,引发着人们的美感,陶冶人们的情操和乐趣。  相似文献   

2.
山水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对社会生活高超的反映技巧和精湛的艺术造诣,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瑰宝。透过古代山水诗所传达的山水之韵和人性之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诗篇蕴含着华夏民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和深刻的生态智慧,对这些审美理想和生态智慧进行挖掘,对人们今天开展生态保护和生态家园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审美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审美时的主体心态,是审美关系得以成立的关键。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土壤上产生的发达的心理美学思想,具有和西方美学明显不同的特点,它主要包括三个理论层面,三者大致形成一种由此及彼渐进深入的心灵程序。虚静是体验的发端,“游”是体验的展开,而物化是由此而达到的高峰体验。从虚静的“一”到物化的“一”,不是心理的大循环,而是审美的飞升,在活泼泼的生命运动中,“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相似文献   

4.
丰富多彩的中国服饰文化,渗透在中国人的情感、习俗、审美情趣、道德风尚和社会制度中。它不仅成为一种鲜明的民族外在标志,而且积淀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服饰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5.
隐逸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古代中国士人崇尚隐逸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隐士文化。中国古代山水诗与隐士文化有着天然联系。以“二谢”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发展进程,是中国古代士人隐逸审美心态发展、渐变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士人在山水审美中脱离世俗尘嚣,走到与道相冥合的人生境界,既完成了对“道”的维持与操守,又保证了自己的生存意义与人格意义。  相似文献   

6.
侯艳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5):100-102
古代山水观念主要经历了以山水比德、自然,即道、儒、释三教合一的流变过程,它使主体观照山水的视角、目的及方式存在很大不同,这种不同促进了山水诗审美经验的演进,从而影响了山水诗的发展与演化。  相似文献   

7.
山水诗是深受国人喜爱的一个文类,山水诗研究很早就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进入总结时期。如今,我国社会面临着重大转型,山水诗研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在总结山水诗研究的基础上,考察现代语境的新变化.探讨山水诗研究转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谢灵运是六朝时代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和素养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具有"赏情适性"的审美追求。此种创作审美追求突破了"诗言志"的传统,强调了审美主体的心灵自由性,以及审美的超功利性,把文学上升到审美经验层面,摆脱玄言的藩篱,走向诗的审美独立,成为我国诗歌美学转型期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9.
谢灵运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永嘉时期是其被贬为太守赴任路上或赴任以后山水诗创作的高峰期,他的山水诗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其诗中不仅有新颖细致的山水描摹,还有记游时其心中的兴趣和悟理表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南朝的文坛注入了新的亮点,从中可以使读者品味出他强烈的心态反差:欣赏山水的自然欣喜之乐伴着心间无限的痛苦、惆怅之情。  相似文献   

10.
山水诗人     
在以前,我们介绍过田园诗人——陶渊明,之后我又想到了谢灵运、孟浩然等山水诗人,似乎田园诗跟山水诗总给我一种藕断丝连的感觉,而我却把它们分离开来,遗憾顿生。值得庆幸的是我还有机会弥补这一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山水诗作为艺术美的表现,再现了中国社会历史变化的脉络和时代社会的变迁.其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意识,尤其是儒学价值观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李白山水诗具有形态美、意象美和历史感,文章即从这三个审美层面深入论述其恒稳性、铸灵性和蕴藉性,以求得对李白山水诗审美价值的纵向把握.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从历时性的视角观察,古代山水诗的演进呈现出逐渐提升的三种层面,一是山水起兴层,二是巧言切状层,三是无我之境层。山水起兴层形成于先秦时代,以《诗经》《楚辞》为代表;巧言切状层产生于魏晋南朝时期,以谢灵运的山水诗为代表;无我之境层诞生于盛唐时代,以王维的山水诗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4.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生长西蜀,饱览过峨嵋、玉垒的连峰叠嶂和锦江、平羌江、巴峡峡、巫峡的奔湍走壑,仗剑出夔门后,足迹所至,北达幽燕,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纵横数千里。在长期的漫游生活中,他寻幽访胜,餐食烟霞,以豪迈的气概和奔放的情怀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山水诗篇,具有很高的审  相似文献   

15.
王维的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典型代表。山水意识是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通过观照山水以获取美感的心理活动,山水诗是山水意识的产物,中国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自然景物为审美对象的诗歌作品。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中国山水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清冷空灵,如梦如幻——中国古代山水诗画的审美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一体,诗画互证,这是中国传统诗画艺术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中国诗画都在追求空灵飘渺、静穆深远的审美意境,体现了禅道理论对诗画艺术的深刻影响。中国禅道哲学重视幻化和妙悟理论,在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空寂之境,展现了鱼跃鸢飞、花开花落的无限生机景象,启迪着诗画艺术追求淡尽风烟、澹泊空明的审美境界。禅道和诗画艺术的相通圆融,开创了一个独特的意蕴空间,给我们很深的审美启示。  相似文献   

17.
谢灵运钟情自然山水,他悟乐于山水、得自由于山水、融创造于山水,并认为美在山水,乐在山水,这不仅增添了他山水诗的诗意色彩,而且彰显了山水诗的审美特质。文章从美形引人、美情感人、美理服人三个方面探索其山水诗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8.
徐昌才 《初中生》2007,(1):31-33
在古代山水诗人的笔下,山水诗是一个充满灵性、显露生命的童话世界.山水诗人总是怀抱赤子之心,与自然相亲,与生命同行,用生花妙笔抒写了一曲曲鲜活灵动、生机盎然的天籁之歌.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古代山水诗在审美方式上用"以物观物"、万物同情的方式观照自然山水;在表现内容上注重生命意识的表达,以个体生命、生机盎然的事物为主要审美对象,以宁静、自由、和谐、永恒之美为主要审美特征;在审美理想上则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冥合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