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悦英 《河北教育》2005,(23):28-28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亮点。但其中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也给了学生体验的过程,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点拨、引导.使得学生的体验深度不够,如过眼烟云。本文就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的策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鲜花是美的,儿童的脸是美的,书法家的作品是美的,语文学科中的古诗是美的,音乐的旋律是美的……而美的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却常常被忽视。在我给学生讲到数学美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同样,许多老师也认为审美教育是语文、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内容,而忽视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认为美与数学是没有联系的。其实,数学课程中隐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让学生感知、欣赏和理解数…  相似文献   

3.
“感悟”一词的意思是感受和领悟,感受的是过程,领悟的是结果。“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而使学生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培养数感。数感是人对数字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感悟?《辞海》指出:感悟就是“受到感动的醒悟”。感悟就是悟,有浅悟、深悟、渐悟、顿悟等等,形式复杂多样。感悟因人的差异,呈现不同的层次。感悟的获得是“渐修”,日积月累、阅历经验、个性认识是感悟的先决条件。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如何培养?这里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体验”是通过亲历来感知和认识周围的事物。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就是要让学生直面文本,感受、体味、揣摩。“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阅读教学的感悟就在体验的基础上,不断走进作品生命完成从无觉无悟,到有觉有悟,再到领悟的生成过程。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重认知轻情感  相似文献   

6.
顾月琴 《现代教学》2008,(12):54-55
情境教学是针对学生蕴藏着的学习主动性,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和体验,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教学从“学”的方面可界定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它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教”的方面可界定为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表达感受、态度和进行价值判断.从而让学生领悟知识,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新课标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是从关注学习个体知识构建的角度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过去许多教师总是埋怨"这个题目(或方法)我讲了不知多少遍,学生还是搞不懂,考不好,真是没有办法".其实他们仅仅是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厢情愿地"灌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效果可想而知了.北师大一位资深教授曾说过,学生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推进德育工作取得实效,本文立足于学生实际提出了体验感悟式教育方法,它把德育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符合学生认识特点,易于学生接受。就此阐述了体验感悟的内涵、体验感情式教育建立的心理学依据及实施策略,以提高德育效能性。  相似文献   

10.
诗歌的意境是诗人想象的疆域、感情的领土、形象的王国、艺术的世界。读诗如能进入意境,就会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叶圣陶说得好:“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从古诗中获得启迪,受到熏陶,沉浸于美的享受之巾。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这早所谓的“意境”,就诗歌而言,是指诗人想象的疆域、感情的领土、形象的王国、艺术的世界。读诗如能进入意境,就会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叶圣陶说得好:“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冈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就应该想万设法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从古诗中获得启迪,受到熏陶,使之沉浸于美的享受之中。  相似文献   

12.
如今,有利于学生感悟和依靠学生感悟进行学习已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的显著特征。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低,很多时候只能让学生依靠感悟获得新知。然而,使学生获得更多有质感的感悟的一个条件,就是要为他们的感悟创造条件。下面,就简单谈谈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感悟。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与感悟”,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与感悟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下,以生活化的情境为基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与感悟”,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建立有利于学生体验的生活化情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正>古诗集文学大美于一身,它语言精炼,但表达的内涵却相当的深远。它充满着语言美、意境美和音乐美。古诗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每册书只有一至两篇《古诗两首》,或者在练习的读读背背中会涉及到古诗,所以古诗教学往往是被语文老师所忽略的。但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承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学好古诗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感悟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但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美感呢?  相似文献   

15.
在徐汇区上海小学薛峰老师的办公室里,贴有一幅标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全校教职工的口号,也是他们共同的目标。在薛峰老师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他和许多孩子的合影,那是薛老师在十几年的教师生涯中,和他的学生结下深厚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较之其它学科,作文与思想关系更为密切。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没有正确的观点作指导,就写不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好文章。教学生作文,首先要教学生做人。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字感染人、教育人的力量一定程度上跟写文章的人的人格魅力有关。教学生作文,教学生做人,必须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积极投入生活,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让学生带着一颗真、善、美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17.
<正>我在中学阶段的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中,优选了"体验、感悟"策略,并坚持勤于实践,精于探究。经过多年的探究与实践,终于找到了与文本近距离接触,沿着"遵路、入境、悟神"自学之法实施"体验感悟"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据此,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紧紧联系"遵路、入境、悟神"六字法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文本,生成能力。一、引导学生"遵路"阅读,零距离主体学习文本在语文阅读新课程教学中,教学时间是宝贵、有  相似文献   

18.
《用列举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从内容分类层面来看,若想上好这部分内容,首先要研读课标,研读教材。通过研读,我的理解梳理如下。一、教学目标的定位1.知识技能方面:初步学会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地分析相关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不遗漏、不重复地列举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数学思考方面: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充分运用文本,正确地引导学生感悟与体验,提高教学效益。一、注重体验与感悟,提高教学效益回想我在过去的教学,学生总是被动的进行学习,总是等待着教师的灌输,没有多少自主锻炼的  相似文献   

20.
尊重学生情感是喜疑乐问、探究感悟的前提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小学生天真、单纯、幼稚、自尊心强,极易受到伤害。尤其是差生,总担心自己问的问题太简单或是问错了被同学取笑。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俗话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应该十分重视课堂学习中的鼓励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语言,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疑问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应该给予表扬鼓励。如讲《将相和》这课时,有位一向沉默无语的学生居然破天荒地举手发问:“我真想知道‘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功’,他立的是什么功?”我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并引导他使他很快地解答了自己的疑问,感悟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逼秦王为赵王击了缶,挽回了赵王的面子,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此时,我对这位学生竖起大拇指并鼓励道:“你真聪明,你真行!你今后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喜疑乐问、探究感悟’的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新知。”在这评价鼓励的话语中,这位学生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享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抚慰。自此,他那自信的风帆高高扬起,自主参与学习的热情不断高涨,“喜疑乐问、探究感悟”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