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的21世纪,大学的交往功能被提上日程,并日益引起人们重视。交往功能作为现代大学的一项基本功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法性。它在培养世界公民,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促进多元文化发展,调节社会冲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功用。为此,应通过多种途径着力发展大学的交往功能,以实现其功用的良好发挥。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从民族和国家之间彼此分隔的闭关自守状态走向全球化社会的变迁过程。它表现为各国、各民族和不同文明体系之间,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多元性的整体化趋势。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趋势也日益显现。冷战结束后,各种民族的文明、文化的交往和交流,以及冲突和竞争,成为世界突出的问题。"多元文化主义"、"跨文化主义"以及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成为上世纪90年代的显学。不少学者认为,全球化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一体化。当前,世界及国家内部的各种文化价值的冲突已触及到全球化进程的一个核心问题。即人是全球化的主体,人的观念主导着全球化进程的取向,而人在本质上是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全球化演变的关键。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转型、政治改革以及社会协调发展,迫切需要文化发挥导向、创新、整合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评论多元大学观的基础上,对西方大学拓展交往功能这一历史现象进行发掘和评论,并介绍了当今西方大学参与全球交往的若干途径,表明全球化时代拓展大学交往功能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明交往“全球化”时代大学的第四大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仁彪 《上海教育》2001,(16):16-18
人类的大学已跨入第二个千年。传统的大学是以传授学问、造就绅士为宗旨,“教学”曾是大学的惟一功能。自德国的洪堡提出大学要努力去从事“发现学问”的工作以来,“研究”成为近代大学的重要职能。20世纪60年代,直接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型大学”问世后,“服务”成为现代大学的第三大功能的观点渐被认可。那么,何谓大学的第四大功能?众说纷纭,难作定论。笔者近几年来涉足高教研究,在反复研究大学的历史沿革和当今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在与国内外高教界同行和大学领导的切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观点,即值此“全球化”时代,文化沟通和文明交往应该成为现代大学的第四大功能。  相似文献   

5.
侯江华 《考试周刊》2012,(40):78-79
网络从时间和空间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往行为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交往哲学理论是把交往放在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本文谈谈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利用虚拟网络交往的优势进行实践教学的原则、步骤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世界公认的现实,教育的国际交往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基本现实,但教育的民族性也是无庸置疑的,因为教育从来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是具有“不可通约性”。高等教育的“国际接轨”应是指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教育质量的评估和鉴定制度问题。作为现代大学第四大功能的“交往”除沟通不同文明外,还包含着多方面的对话与会通:科学和技术、科技和人文、肉体与心灵、感性与理性、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  相似文献   

7.
"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明的话题 探讨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新话题,也不是一个新现象.今天我们经常说的"全球化",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西方(主要是英国)主导的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之间的广泛接触和交往.对这种广义的全球化趋势的关注与研究,也是从19世纪开始的,比如卡尔·马克思就关注过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和原始积累的过程.关于这方面问题的探索,一直是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诸多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8.
文明冲突论夸大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对立。马克思文明转型思想表明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处于不断转型之中,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促进了文明转型。从纵向上看,东西方文明都已经历或将经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转型。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所决定的与其他民族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广度与深度、积极的民族文化自觉的状况等因素,决定着一个民族向高一级文明转型的时间和方式。因此,不同民族通过加强相互交往,互通有无,培养积极的文化自觉意识,促进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变及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新型民族关系是实现文明转型的必由路径、不竭动力与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胡希 《成才之路》2009,(35):I0008-I0009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文明,形成了文化,文化随着人们活动交往的历史变得相互交融。英国人类学家Edward Tylor在其代表作《原始文化》中第一次定义了文化,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等,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与习惯。在当今的人文科学领域,“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已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我们进入了一个全球化语境的时代背景。沟通的全球化,使地球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并存、互渗和互补的局面。因此,尤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的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与研究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紧密,跨文化交流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题之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应结合教材帮助学生进行英语跨文化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伴生物,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下才出现的一种现象,文化全球化以不同的路径传播文化。对国家文化安全来说,文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国家文化安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必须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来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未来的一大发展方向。开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显著,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开封在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进程中,做大做精做强文化旅游产业至关重要。其主要实现路径包括:科学规划,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带动,做精、做强文化旅游项目;培育龙头,做精、做亮文化旅游品牌;突出特色,做活、做靓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做全、做特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注重创意,做优、做奇城市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3.
从九十年代初至今,詈语研究成果颇丰,然而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对“詈语”进行宏观研究,却少有针对詈语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性詈语”——进行专门研究.从人格心理学,禁忌文化和语言变异三个方面来探讨性詈语,进而揭示性詈语的产生机制,内在驱动力及演变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消费社会中,文化领域与经济领域的相互介入在两个向度上尤其明显:一是一般商品的生产消费越来越重视商品的符号价值,从而使文化因素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要力量之一;二是随着文化产业化的推进,在经济规律和技术发展的共同推动下,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方式从观看转向了参与,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文化观念的变迁,商业因素也由此在消费社会的文化活动中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前者以文化的资本化,后者以文化的娱乐化为明显标志,成为消费社会显著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传奇>主要是女性的形象世界,但其中男性的精神与命运更直接地对应着没落、崩溃中的旧时代主流文化.作为另一条线索,它反映了中西文化对撞、交融过程中变革、"向上"进程之外的另一番景象,具有更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热贡文化已于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如何使热贡文化产业化,如何实现热贡文化从专为宗教服务的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的转换,如何对热贡文化进行生产性保护,是政府和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热贡文化的现状、文化生产和文化保护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热贡文化的产业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组织部门整体形象严谨有余,但活力不足;整体水平较高,但宣传不够;创新载体丰富,但是很难一以贯之;制度相对完善,但难于做到一抓到底;组工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原动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为组织工作部门的人治性、全能性、保守性和失衡性的文化建构。推进组工文化建设必须要围绕构建精神家园推进环境文化建设;围绕实现与时俱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围绕塑造优秀人才推进培育文化建设;围绕保证公道正派推进制度文化建设;围绕建设开放系统;推进阳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化矛盾,体现在生产形态上,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矛盾;在产品价值上是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在化与市场的关系上表现为化的非商品性与化产品的商品化矛盾;在化类型上表现为精英化与大众化的矛盾。解决上述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中西交际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日常交际的各个方面列举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点,并就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在日常交际中出现误区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原文或译文为中心的传统译论否认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掩盖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生态翻译观重新确立了译者的中心地位,并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赋予译者新的责任。作为全球文化系统中的一员,译者在维护自身民族身份的同时,也应积极参与他文化的建构,站在有利于不同文化沟通的立场上寻找合适的翻译方法,促进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对话,这就是文化生态平衡构建中的译者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