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主体性教育是当今创新教育的热点之一。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学,必须强化“主体性原则”,创新是主体生命潜能的一种极致闪光,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试想一个没有主体意识,不能发挥主体潜能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有所创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性=主体性,一切教学的终极关怀,便是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获得与张扬。酬此笔者认为教学要注重“心灵自由”的营造。[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课堂教学把教师视为权威,学生只是容器,根本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现代教育观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增强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语课堂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曾毅 《西江大学学报》2001,22(1):113-116
语文课堂要实施主体性教育,教师必须确立主体性教育观,着力建构符合主体性教育的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并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强调灌输理念,从而使鲜活的语文课堂失去应有的活力。本文从教师教育理念转变、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对话欲望等方面探讨如何高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挖掘、激活学生的主体性,重塑儿童的主体精神,打造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并在课堂上有所思有所得.王崧舟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大德无言,大教无痕.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最美的课堂就是在无痕中出效率.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校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全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环境中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对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人格上更健全,思想上更具独立创新的精神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核心是教师,关键是观念。语文课堂要打破沉寂的局面,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完善,语文教师首先得更新自己的观念。1.人文观念。教育的核心任务是“…  相似文献   

8.
王效奇 《甘肃教育》2008,(10):35-35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因此,在课改精神的引导下,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力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是主体在外显和内隐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个体心理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教育。主体人格包括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主体性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着重论述了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并多方面去寻找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围绕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遵循沟通、互动、延展、过程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原则:通过摆正主客体的关系、强化学生的内化机能、倡导开放性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思想、自我意识,能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的人。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师勇于做大教育家,勇于创新,一线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今天,要敢于探索和创新。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四个方面彰显教师教学的主体性:学法教学的主体性、审美导向的主体性、思维活动的主体性、坚守语文特点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13.
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德育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主体性德育体现了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它从学生本位的角度确立德育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高校德育的改进和实效性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教育以培养、弘扬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是对传统的客体性教育的超越,主体性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审视其研究历程与现状,主体性教育的研究还存在着认知上的落后、基本概念缺乏厘定、本质内涵被萎缩、教育实践滞后等研究缺陷。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主体性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概念,全面、科学、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直接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对此必须给予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6.
17.
教师的地位受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的制约,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文明相联系。在我国古代,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极其崇高的,荀子把“天、地、君、亲、师”并称;到了近代,教师的命运如同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风云一样漂泊不定,生活没有保障;新中国成立以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被赋予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获得了空前的提高。近年来,教育界进行了主体性教育的大讨论,主体性教育“从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人在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出发,探讨和阐明教育的主体性,充分发…  相似文献   

18.
加强课堂改革应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通过方法上不断的创新实现知识教育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和谐统一,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已成为新世纪教育哲学的聚焦点,应该通过辩证地分析社会导向与个人取向、个性与共性、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时代性与发展性这几对相应范畴采加深对主体性教育内涵的理解,以深化对主体性教育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