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考考点】●主要国家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自然资源及其分布●主要国家的主要城市和港口、重要的交通要道●主要国家的经济特征和突出的环境问题【知识梳理】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印度澳大利亚英国埃及巴西每国自然环境特征位置和范围地形成因、特征及影响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气候成因、特征及影响主要河流、湖泊特征社会经济特征主要资源农业的特点及耕作区工业城市与布局人口、宗教资源、产品的运输【精讲精练】例1.(2004年江苏)下图中,a、b、c、d分别表示四个国家。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四国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填名称)…  相似文献   

2.
【常考考点】●各分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自然资源及其分布●交通要道能源丰富、战略地位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和历史、政治、军事、社会变革的热点地区【知识梳理】世界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特征经济特征西亚和北非,撒哈拉以  相似文献   

3.
【常考考点】●人口问题●工农业区位特征●资源的利用及调配【知识梳理】中国人文地理人口和民族人口特征聚落的分布及其特征生产活动农业结构和主要农作物分布工业发展与工业基地区位工业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交通方式主要铁路干线及交通枢纽重要河港海港的区位交通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资源及其利用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利用非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利用资源调配方式及意义【精讲精练】例1.(2002年上海)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料作物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B.全国性商品棉基地集中在西北内陆C.全国性商品粮基…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第一课时《气温分布》【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记清 1月 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及位置。2 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以及运用各种地图、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教学难点】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 ,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阅读我国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的图、表以及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图 ,分析概括出我国冬、夏季气温的特点和成因。【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教具准备…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育》2013,(Z1):50-57
一、考点点击1.考点解读(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2)准确识记世界重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3)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成因。(4)掌握世界主要地区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及成因;了解其主要资源的分布。(5)掌握世界主要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6)学会描述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区域人类活动区位因素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谢念先 《地理教育》2013,(Z2):94-95
【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原因。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3.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2.季风与降水。3.我国的气候特征。【难点】分析地形对其它地理事物的影响。【学法指导】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2.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3.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教材结构分析】黄土高原是本册教材中第一个要研究的跨省区域,它与前面省级区域的不同点在于:它的划分是以自然特征为依据的,这也是教材中重点分析的我国惟一一个地形区,教材首先给出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及景观图,让学生熟悉黄土高原的位置及其包括的省级区域和地表特殊的景观,接着很自然地引出黄土的由来,并以活动题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示意图和证据,教材以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为标题,概括了黄土高原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教学目标设计】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  相似文献   

8.
【常考考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概念及作用。我国天然气的地区生产和消费。●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知识梳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的区域性特征要求地理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区域位置判读的能力 ,这在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已得到充分体现 ,但区域位置的判读 ,特别是利用经纬线来判读某地的区域位置 ,历来是高三学生复习的难点。为此 ,在学生对主要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已有一定掌握的基础上 ,采用建构经纬网格 ,以专题形式的复习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宏观把握区域位置。具体方法是 :全球的区域位置判读 ,选择 10条重要的经纬线 ,找出并以歌诀、顺口溜等形式记住各经纬线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再根据相邻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 ,就能比较容易确定某地的区域位置了。同理 ,…  相似文献   

10.
《中学文科》2006,(8):46-48
【常考考点】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以及国家间的地缘政治合作和冲突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地理意义 ●综合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澳大利亚【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领土组成、地形、气候和人口分布特征 ,知道澳大利亚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2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比较的能力 ;(3)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学习 ,培养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教学重点】澳大利亚位置、地形差异、经济发展、主要城市【教学难点】“自流井”的成因【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法【教具准备】自制CAI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演示】教师用鼠标点出封面 :澳大利亚的代表性建筑———悉尼歌剧院的彩色照片。【导入】教师点出本节课主要内容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地理高考试题,主要考查中国区域的定位、特征描述、问题和影响分析、成因和条件分析、提出对策六个方面的能力.其中中国区域定位能力、成因和条件分析能力是重点和难点. 同学们可以用四个"W"复习中国区域地理.四个"W"是:where、what、why、how,具体复习思路是:第一步,中国区域定位准确——where;第二步,熟悉中国各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和分布规律、掌握各人文地理要素的区位条件——what;第三步,理解中国各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分布规律和问题的成因——why;第四步,掌握中国各区域发展问题的对策——how.以下通过举例分析中国区域地理的主要复习思路和考点.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成因 ;理解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记住主要跨流域调水工程和主要水电站的名称、位置 ;知道水能资源总量及分布。【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地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的习惯 ;通过介绍主要调水工程的建设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成因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三、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分析归纳、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相似文献   

14.
程喆  王颖 《地理教育》2010,(5):30-34
一、考点分析考点1.综合分析世界自然地理特征——陆地和海洋环境【命题角度】以各种图表或人类生活生产的实际现象和问题为载体考查世界陆地和海洋的自然环境,如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考查;世界各地地形区对气候、河流、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矿产的分布等。  相似文献   

15.
【常考考点】●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以及国家间的地缘政治合作和冲突●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地理意义●综合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知识梳理】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两极格局受冲击欧洲政治地图20世纪80年代末剧变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俄、中、印等多极格局世界政治地缘合作与冲突地缘合作:组建区域性国际组织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巴基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被占领土问题水源问题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经济核心:由欧洲→北美、日本、澳大…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章既是对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八年级下册区域  相似文献   

17.
【考纲点击】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三、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常考考点】●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荒漠化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治●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知识梳理】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为例)地理背景脆弱的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成因自然人为植被遭到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土地复垦保护天然草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荒漠化的防治地理背景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治理措施和经验成因自然人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突出了地理科学的基本特点——区域性。从知识内容上看,侧重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联性。使学生感悟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要兴旺发达,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保护旅游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特点、分析气候成因,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工农业、商业、邮电、运输、文化等行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  相似文献   

20.
【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课标分析】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原因;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理解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