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象"寄言出意"的阐释方法,它的渊源虽也要上溯至<周易>,但从其整个逻辑框架看,则主要是继承和发挥孟子的"言意"理论而建构起来的.和孟子一样,凡是遇到不合己意的地方,不管文本的语意有多么明确,郭象都会以修辞为借口,对文本的原意横加篡改.这一做法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来说固然不可取,但在经典权威压倒一切的背景下,它的经典阐释价值显然也是不容抹杀的.郭象玄学是魏晋玄学的重要一环,他的做法也足以说明这种"寄言出意"的阐释方法,对于人们的学术创新确实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易》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生命哲学体系,将“生”提到一个突出的地位,彰显出至高的生命精神,并赋予生命以运动变化的存在方式,再以“易象”这一外在符号表征于世人面前。《周易》生命哲学从艺术境界论、艺术存在论、艺术表现论这三大方面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3.
《周易》讨论语言问题,虽然往往是零散的,但其涉及语言问题方方面面,如语言功用的两面性,言语表达应该持有"诚"、"信"、"慎"等正确态度,言语表达实践中应该讲究"言有物"、"言有序"、"辞文",言语表达基本方式是象征地言说。由于中国古典文论有"宗经"传统,因而《周易》语言学思想对其影响深远,尤其是"修辞立其诚"、"辞文"、"立象以尽意"等思想,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周易》变易观包罗万象,交相变化,它包含交易观、适变观、恒变观和简易观等内容。《周易》揭示的变易道理,也就是管理创新的道理。这种变易观对现代管理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王肃易学和王弼易学都可溯源至荆州学派,通过对比双方的《周易注》,可推断出两者都继承了荆州学派恢复费氏古文《易》以传解经的传统,但前者以继承师说为主,后者以突破创新见长。  相似文献   

6.
王维诗中25个颜色词共出现306次,从宏观层面可将其概念义分为造字本义、色彩义、普通名词义和抽象引申义四类,从微观层面上可分为象征义、通感义、借代义、情感义、动态义等五种附加意义。王维诗中的颜色词中可系联出四组同义词,为表达修辞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评点中,清代同、光时期佚名氏的《读红楼梦随笔》,较脂砚斋、陈其泰、姚燮等人的评《红楼梦》著作,更为明确地将心理描写提升为一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即“心境”论。其理论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楼梦》评点对李卓吾“意外”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佐良是研究英国文学的著名学者和优秀的翻译家。他的翻译作品主要是诗歌,其诗歌译作乃名家之笔,其所论乃学者之见,具体体现在:独特的选材观;知“义”论世的诗义理解;变通的“神似”译诗方法;译诗的文化意识;译诗的主体是诗人;坚定的“诗歌是可译的”信念等方面。其译作和译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悲剧思想之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悲剧”概念的学者。从借用西方近代美学、哲学思想研究本国文学到深入挖掘我国古典文学的美学价值,王国维在悲剧的内涵、题材内容、艺术特征、美学价值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悲剧思想体系。但以往论者对王氏的悲剧思想往往笼统言之,未能注意到其悲剧思想也有一个逐步发展成熟的演变过程,影响了对正氏悲剧思想之美学价值的进一步挖掘。本文仔细辩析了王国维前后悲剧思想之异同,理清其发展脉络,进一步论述其悲剧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以深化对其悲剧思想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扬雄是西汉末年有卓越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文字学家。他在文学理论上所提出的“言意观”是对先秦以来“言意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先秦以来争辩难清的“言意关系”问题较为系统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陈洪波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4,7
《周易》被称为儒家经典之首,但又被看作是占筮之书。本文着重探讨《周易》从古老的占筮之书到表现儒家的宇宙观、价值观的人文哲理之书的改造历程,并由此进而探讨了《周易》所表现出来的取象思维、动态思维、衍生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的特殊思维方式以及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周易》阐发的教育者道德修养的训诫之词,对于当前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仍在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合现代汉语方言活的语言材料,择取《白雪遗音》中7则词语进行考辨,从词义方面对《汉语大词典》等缺漏、失误等不足进行补充和订正。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周易》不仅内容涵盖天地,博大精深,而且语言文采飞扬,精妙绝伦,显示出先民运用语言传理达意的极高艺术水平。《周易》的语言奇幻简约,韵散不拘,言简意赅,文辞精美,形成了它鲜明的语言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