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分认定工作中的功能扩大化 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学分认定与学分管理无疑是一大亮点。它实现了高中课程的多样性、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指向了一种更具弹性的课程管理制度的发展新方向。但是,方向不等同于路径,学分认定也不等同于学分制,面对高中课改给学校改革创新带来的契机,许多高中学校纷纷挖掘学分认定中可能具有的制度资源,从而将原有的课程功能扩大化。  相似文献   

2.
地方举措     
《教育》2006,(15)
浙江:学分制引入高中教育社会实践成必修●浙江省日前启动高中课程改革,以往只有在大学里才实行的学分制今后将被引入高中课程教育,高中学生必须修满144个学分才可毕业,文科三年最高可修到160个学分,理科最高162个学分。高中课程的学分,分为“必修课学分”和“选修课学分”两部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列入了学生的必修学分,要求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3.
在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育任务与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介绍了一套新的学业管理制度——"学分银行"制度。制度详细规定了学生拓展创新学分的组成、认定机构及职责、学分转换的机制、学分认定的标准、学分认定的流程、学分银行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李兵 《教育与职业》2012,(20):14-16
文章介绍了学分制的相关概念以及学分制的主要模式,分析了限制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主要内部因素,并且将我国高职教育学分制与国外完全学分制作了比较,提出高职教育学分制的本质目标是弹性学习制度和管理制度,认为实行弹性学分制必须转变观念、实行多学期制、将刚性化课程体系转变为柔性化课程体系、推进学分互认和技能学分认定、实行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和系统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目前学分银行的建设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学籍有效期、学习成果兑换和教育结果公平等深层次障碍.针对学习成果积累和兑换中存在的矛盾提出“课程折旧”概念,在学分银行系统的课程编码中设置“课程折旧系数位”并在学习成果的积累和兑换过程中加以应用,以解决学年学分制中的学籍有效期与终身学习系统学习持续终身、学科知识更新与学习成果终身有效之间的矛盾,实现学分银行中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能够长期有效认定、积累和转换,促进实现教育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6.
学分制是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广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在即将推出的新的高中课程体系中,将全面推行学年学分制,建立健全规范的更具有弹性的课程管理制度。学分制是关联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种主体的制度,牵涉教学管理的多个层面,廓清其含义,分析其功能,是研究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学分制的涵义1.学分与学分制学分是成功地学完某项科目所获得的分值单位,用于表明学生获得某种证书、文凭或达到某个级别所需要的接受科目教学总量,是记录学生学习经历和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学分也通常…  相似文献   

7.
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势在必行,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中职学校学分制课程设置中必修板块的通用职业素养模块的课程之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分配值、学分认定、学分制的实施、学分制的管理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推行学分制改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方举措     
《教育》2006,(8):8-9
浙江:学分制引入高中教育社会实践成必修 浙江省日前启动高中课程改革,以往只有在大学里才实行的学分制今后将被引入高中课程教育,高中学生必须修满144个学分才可毕业,文科三年最高可修到160个学分,理科最高162个学分。高中课程的学分,分为“必修课学分”和“选修课学分”两部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列入了学生的必修学分,要求每个学生高中3年参与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不能少于十个工作日。考试方式也将改变,除了笔试,还要采用调研报告、论文、实践作品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学分认定工作是本轮高中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被强调为是一种单一的学程评价行为,是衡量学习活动的质和量的一种方法。一些学校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因校制宜的学分管理办法,试图将学分认定与学校的整体改革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在学分认定的评价功能之外,开拓其可能拥有的区分功能、激励功能、惩戒功能、管理功能和选择功能等,以适应学校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改革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学分制”是中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的检测手段与衡量标尺.目前,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与学分挂钩,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分制”的实施,在政策层面上有导向,在教师管理中有必要,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有需求.特别是对调动教师参培的积极性具有强化作用.本文对如何实施“学分制”管理,推动校本培训的实施与模式创新,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学生党员发展中推行"行为学分制",规范学生党员的行为,量化考核指标。利用党员行为学分管理系统促进"行为学分制"的运行,进一步加快党员信息网络化管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实施学分制虽然是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理论认识层面,存在对学分认定内涵的误读问题;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认定过程随意、认定办法烦琐和认定手段落后等问题;在制度层面存在与学分认定相关的制度尚不完善的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应采取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学分认定的内涵,完善相关制度,为普通高中学分认定提供制度方面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为普通高中学分认定提供物质保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98):161-162
本文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基于人文素质学分制加强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创新途径,主张构建大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平台,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过程管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课外学分认定管理系统,全面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涂皓 《教育》2013,(32):20-21
10月22日,山东省教育厅等4部门发布《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12月1日起,山东省将在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展学分制管理试点。实行学分制管理的高校可按学分收费,由省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省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核准后执行。其实,从2000年至今的10余年间,北京、浙江、江苏、湖北、四川等省份的高校都已陆续实施了这项高校收费改革。浙江师范大学:超一学分收150元浙江师范大学从2000年开始实行学分制,当年,该校对2000级一般本科生  相似文献   

15.
粤教新声     
解读深圳高中课程今年改革学分制取代百分制深圳市高中新课程改革会议传出信息,深圳市高中课程将从今年起进行大规模改革,新课程设置将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学校将拥有更多的课程自主安排权。据介绍,在深圳市进行的高中课程改革中,高中一直沿用的百分制记录学生成绩的方法将被学分制所代替。学分由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组成,一个学分相当于18节课的学习量,学生在高中3年的学习中除修满必修课程的116学分外,还必须通过选修课学习使总学分达到144分才能毕业。学生在修完必修科目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选择选修…  相似文献   

16.
我看学分制     
新学年伊始,某中学推出了“学分制”,并宣布所有高中课程对全体高中生平等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实现跨年级自由听课。这意味着该校学生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众所周知,大学课程的安排是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学生每修完一门课就得到相应的学分,在大学期间只要修完一定的学分就允许毕业和发放学位证书。中学的学分制,你愿意接受吗?你觉得学分制适合中学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学分制的高校考试管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学分和学分制的有关概念,分析了选课制、弹性学制等学分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完全学分制、计划学分制、学年学分制等学分制模式,提出了基于学分制的高校考试管理原则和加强考试管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创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提出了教育、教学并重的办学指导思想。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下大力加强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创建了教育管理学分制,形成了教育管理学分与教学学分并重的“双学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新路。教育管理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为手段,以学生接受必需的思思政治教育,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学分制的实施,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强化了管理,学生上课…  相似文献   

19.
一 学分制是以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学分(credit hour)为手段,赋于相应的管理规定来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学分制最初始行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大学,它是随着选科制而产生的。二十世纪后学分制流行于其他国家的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七十年代未,为了加速培养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人才,我国也试行和逐步推广了学分制。广播电视大学就是实行学分制的成人学校之一。 目前多数成人大学在教学管理中都实行了学分制,部分全日制高校也采用了学分制。实践结果表明,学分制在教学管理中显示了众多的优越性,主要是指以下几方面: 1.由于课程的学分数,是按照该课程课内外总学时数的一定比例确定的,学分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学分制是高中新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和监控模块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学学科学分的认定应遵循哪些原则,学生申请学分认定时应具备哪些条件,认定标准如何制定,认定程序是什么,本文仅就这些方面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