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以是否包含疑问代词将《红楼梦》中的特指问句区分为两大类,然后重点分析了《红楼梦》特指问句中的四类特殊用法,并简单描写了相关语气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儿女英雄传》是我国清代小说家文康所著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在小说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文学界和语言界都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研究书中的疑问副词‘可’,在穷尽性调查全书语料的基础上,对疑问副词"可"的发展,"可"在反复问句中及特指问句中的用法进行描写分析,力图勾勒出"可"作为疑问副词在书中的运用概貌。  相似文献   

3.
《论语》特指式反问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特指式反问句初探宋晓蓉疑问代词是构成特指式问句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区分特指式问句与非特指式问句的形式标志。前者有疑问代词,后者则没有疑问代词。特指问句又分为特指式疑问句和特指式反问句,特指式疑问句是指对事情的某一部分有疑问,在问匈中用疑问代词把...  相似文献   

4.
在《清平山堂话本》中,"何"系特指问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宋代至明代口语上的一些特点和变化:由疑问代词"何"构成的复合形式较丰富;部分"何"系疑问代词的语法功能较唐五代发生了变化;诗词中的"何"系特指问句占重要比重。  相似文献   

5.
《韩非子》一书反映了战国末期的语言特点,是汉语史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贵语料。在对《韩非子》疑问句穷尽调查后发现,其疑问句几乎都是由疑问词来发问的。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疑问副词和疑问语气词;疑问句可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反问句和测度问句六大类型。  相似文献   

6.
在《五灯会元》中,一方面源于上古汉语中的一些旧有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表达形式继续存在,另一方面,自魏晋致唐以来许多新兴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表达形式得到了充分发展,新兴的成分不仅数量多,比例大,且用法稳定,表明在《五灯会元》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中,新兴成分已逐渐取代旧有成分。  相似文献   

7.
《儿女英雄传》是产生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一部侠义小说,共40回近60万字,属清代后期文献,在汉语史研究中,地位十分重要。本文对这部书中的选择疑问句进行了穷尽性的调查和研究,并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对于汉语疑问句的分类,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看法,本文所用的是邵敬敏先生的分类系统,①选择问句是有定特指选择问句。《儿女英雄传》中共有选择问句49个,以下分几方面对这些选择问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汉语的疑问句式作了探讨 ,论述了是非问句中的“吗”、“吧”,特指问句中的“呢”以及选择问句的特点 ;对汉语疑问句式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有同普通话相一致的地方,也有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采用与普通话相比较的方式,从是非问句的语义类型、语气词、与普通话是非问相对应的疑问句形式和特指问句的结构形式、疑问代词、句未语气词等方面,对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10.
宝鸡方言疑问句和普通话疑问句一样,也可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选择问句四种,但结构形式有所不同,文章主要论述宝鸡方言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选择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宋书》中,“未详”类词语多用于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的句首,从整个句子的语气来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全句变为陈述句,前加“未详”类词语表示存疑;一类全句仍为疑问句,用“未详“类词语引出问句.提醒听话者注意,探问事实和催促听话者作答。从中我们可以管窥现代汉语间接问句的前身。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统计《红楼梦》中的表数量的指量短语“这起”和“那起”的使用频率和用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历时的比较方法分析它与前代和现代的用法的不同,从而指出《红楼梦》时代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一个句子的焦点是句子语义的重心所在。疑问词是疑问句的语义重心,因而疑问句的焦点就是疑问词。本文以焦点和突显观为理论依据,考察了英汉多个疑问词在特指问句中的句法位置,揭示出在特指问句中英语多个wh-词移位和汉语多个疑问词原位的原因。英语特指问句中多个wh-词必须有一个移至句首,这是其自身显性的焦点性和突显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论语》共有疑问句326句。其中特指问64句,是非问44句,选择问7句;反问句共有183句;测度问句共有28句。反问句的数量大、形式多样,是《论语》疑问句的一大特点。是非问句句尾都有语气词来帮助表达疑问。在测度问句中,多用语气副词“其”来配合。  相似文献   

15.
章丘方言的疑问句从形式上可以分为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和是非问句四种,这几种疑问句在功能上是互补的。此外,疑问句中的疑问语气词也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前80回)中的"没的"的用法与其早期的用法一样,存在"没的1"、"没的2"和"没的3"这三种不同的形式,但与之前的用法也有不少差别。"没的"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用法也趋向于单一,说明这个时期的"没的"已经处于衰落期,没有早期的复杂多样的使用情况了。  相似文献   

17.
朱璇 《文教资料》2011,(28):27-29
《长生殿》正反问句数量众多,主要是使用"可VP"句式和"VP否(无)"句式。"可VP"句式中,"可"的揣度副词的用法在《长生殿》中得以充分展示。"VP否"式的正反问句的继续使用,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VP不VP"正反问句中"VP"的多样化反映了当时的语言面貌。  相似文献   

18.
在<清平山堂话本>中,"何"系特指问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宋代至明代口语上的一些特点和变化:由疑问代词"何"构成的复合形式较丰富;部分"何"系疑问代词的语法功能较唐五代发生了变化;诗词中的"何"系特指问句占重要比重.  相似文献   

19.
屯留方言属于晋语,其疑问句和普通话一样,分为选择问句、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和正反问句四种,但与普通话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诗经》有328例问句,其中133例反问句,100例特指问,80例设问句,15例是非问,没有正反问和选择问。语义上多为假性疑问,语用上多以"问"抒情或辅助推理。其出现频率以《国风》最高,《颂》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