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在于与现实的生活疏离。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从德育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德育的产生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德育的实施离不开生活。只有当我们树立起生活德育的信念,让德育走向生活,才能显现真正的实效。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其真谛是教育从生活中来、教育服务于生活、教育不能拒绝生活。  相似文献   

2.
一、晓庄师范之成长"生活教育"第一次的发现,是民国七年在南京高等师范演讲。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应以前进的生活提高落后的生活,以合理的生活提高不合理的生活,以有计划的生活克服无秩序的生活。民国八年是生活教育思想上的萌芽。  相似文献   

3.
刘国臣 《考试周刊》2013,(35):57-57
<正>高投入、低回报是当前高中作文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现笔者谈谈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想法。1.丰富、充实生活,提高写作技巧写作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生活从哪里来?笔者认为,学生的生活包括间接生活和直接生活两个方面。间接生活来自读物,阅读文学名著,是丰富、了解社会生活的有效途径。直接生活是学生学习期间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但接触生活并不一定认识生活,有了丰富的生活材料,了解其"精蕴",才能将其总结为写作的材料。怎样把材料转化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只有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看一堂课是否适合幼儿,也可从生活角度出发,看其是否来源于幼儿生活,是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理解的、需要的。幼儿的生活,丰富多彩;幼儿园的教育,也要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只有扎根在生活的教育,才是适  相似文献   

6.
教育生活的多重融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奠基于教育世界的教育生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多重融合性即是其一。这主要表现为过去生活、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融合,教师生活与学生生活的融合,认知生活与感情生活的融合,直接生活与间接生活的融合,制度生活与自由生活的融合等层面。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处理好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却众说纷纭。我们认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理清教育、语文教育、生活、语文生活之间的关系,解决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生活环境的问题。一.语文生活与社会生活1.语文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生活就是人在社会上的各种活动,或者说是人的生存状态。语文生活就  相似文献   

8.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课堂—生活”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路径。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时候,可以此路径为载体,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基于此,文章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走进生活,挖掘生活资源;进入课堂,创设生活情境;回归生活,解决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活德育中的“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与德育密切相关的,生活具有人为性和为人性,它同时又具有条件性。生活德育研究中存在着生活扩大化、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忽视其他基础等误区。因此科学定位生活德育中的“生活”,回归“生活”的本真是落实生活德育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回归生活,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更是如此。把生活中甚至是身边的人和事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切入点,从生活中总结出道理,再用这种道理回归生活,指导生活。  相似文献   

11.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生活教育"?陶先生回答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强调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意义在于改造生活,主张冲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社会乃至大自然中去,使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可见,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正>传统教育者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改良一下,我们就遇着"教育生活化"和"教育即生活"的口号。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我们主张以生活改造生活,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看,生活是由人作为主体建构起来的,是动态生成的,具有实践性。人也通过实践,在过生活中,促进自我的生成。作为自觉的成人活动,教育不是外在于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的问题,不是脱离了生活,而是异化了生活。所以,教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把生活还给教育,赋予教育以生活的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过一种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4.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成人经常把儿童的当前生活和未来生活做二元对立的区分,向儿童灌输脱离儿童的当前生活,但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可能有用的知识。其实,儿童的生活就是儿童的成长,他们的当前生活与未来生活是辩证统一的。幼儿教育只有走进儿童的当前生活,才能体现教育的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并帮助幼儿在适应当前生活的基础上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  相似文献   

15.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德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德育在于培养人的德性,而德性本身就是来自于社会生活规范,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规范,就必须参与社会生活,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摔打,经受生活的磨练,才能学会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和感悟生活。所以,德育应该把人引向人的生活世界,引导人去积极构建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生活的建构过程中获得德性的完满,实现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活,没有一个人能够独立于生活之外而存在。课堂是师生生活的课堂,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泉,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与学生的需求、愿望、情感、体验密切相联。选取学生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通过生活素材的引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敢于开拓生活的视野和生活的内涵,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在追求美好的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然而,课堂教学生活化素材的选取,应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教育即生活,但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可能生活。教育生活是一种富含爱、智慧、道德、信仰的生活,因此,教育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强调教育回归生活意味着教育看到人、回归人。意味着教育重视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从而使教育切实担负起“育人”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的作文离不开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应落实"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才能使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