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往往包含很多知识。今天给同学们介绍一副以文学常识为内容的对仗工整的趣联。联曰:  相似文献   

2.
下面这副对联从字面上看并不是很难理解,但寥寥52个字,涉及12个外国文学经典。你能一一列出来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闲读杂书,见一副短短的仅仅14个字的赞美自己老师的对联,竟然巧妙地运用了中学生应该了解、掌握的六个常见典故,且语意通畅、音韵和谐,毫无雕琢斧凿之痕,实属难得。  相似文献   

4.
周末,正在校园网上“冲浪”的石老师登陆“中考专题聊吧”,点击“文学常识大家谈”,参与到同学们的在线讨论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要决胜高考对联题,考生必须不断加强语言积累,切实提高语文素养,牢固掌握对联常识,仔细分析出句特点,善于运用联想思维和多种修辞手法,灵活化用相关知识。只有成竹在胸,做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无往不胜。  相似文献   

6.
对联,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学形式,深深植根于民间,它语言特别精练,被称为“诗中之诗”,内涵深广,格律严谨,音韵铿锵,表现手段丰富多彩,集中代表了汉语字组合变化运用的特色,曲尽其妙,而且应用广泛流布久远。  相似文献   

7.
先说语法.顾名思义,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则.语言作为人们思想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必须有一定的法则.否则,甲说的是这个意思,而乙理解成另一意思,就达不到自由正确交流的目的.语法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而一旦形成了"语言法则",就谁也不能违反.这犹如有了交通规则而不严格遵守,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一样.  相似文献   

8.
文学常识     
【聚焦考点】 主要考查三方面内容:重要作家的字、号、年代、国籍、代表作以及主要评价;重要课文的出处,文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主要情节;基本的文化常识、文体知识。  相似文献   

9.
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应该是最容易得分的题型,但每年高考,这道题的均分并不高。其原因是:大家普遍觉得,它费时费力,却不易见效果。不是前读后忘,就是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10.
11.
张冬梅 《考试》2010,(1):16-18
一、作品(一)诗歌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 3.我国第一部词总集:《花间集》  相似文献   

12.
伍汝辉  肖贵飞 《培训与研究》2006,23(11):107-109
文学常识是一个人在文学方面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它对提高一个人的文学修养乃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全国师生中抽取3307名教师和3268名学生进行的文学常识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师生文学常识要低于中小学师生;大学生的文学常识要低于中学生与研究生,且与中学生、研究生都呈显著差异;大学教师的文学常识要低于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且与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都呈显著差异。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因做了深入分析,并探讨提高高校师生文学常识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学常识教学似乎不可或缺,但在文本解读中往往陷入"文如其人""知人论世"的片面理解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又存在资料堆砌、出示时机不当、与文本教学关系不紧密、成为教师个人阅读经历展示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文学常识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文学常识内容繁多复杂,许多内容很容易混淆。为了正确地学习知识,准确地应试答题,需要将那些容易混淆的文学常识加以归纳辨析。一、有血缘和流派关系的作家作品容易混淆。法国的大仲马和小仲马是著名的父子作家,他们各自创作了著名的作品,大仲马的名作主要是小说《三个火枪手》和《基度山伯爵》,小仲马的名作是小说《茶花女》,不能把他们的作品弄混。又有一句评述语说:“苏轼、辛弃疾、姜夔都是豪放派词人,其代表作分别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扬  相似文献   

15.
《人的学习与发展》(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370页有以下一段文字:鲁迅是把瞿秋白当作知己对待的,并曾录写了一副对联相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之。”对联的上句8个字,下句却只有7个字,读后顿生疑惑。因为一  相似文献   

16.
17.
邱文华 《中学生阅读》2005,(3):40-42,36
一、2005年考纲要求。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题材常识。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拗口的术语、概念,应用文学常识解释,学生易学易记,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举例说明了文字知识、词组知识、古诗词、俗语和成语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丰富课堂语言,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这副对联包括的文史知识甚丰——三苏: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