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繁漪     
深夜,雷声轰响,大雨滂沱。站在后窗前,看着这狂风暴雨写在池塘中的日记,竟萌发出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之一:上完初中最后一节课,我没再停留,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走出一道道门。没有特别的伤感,脑子里却清清楚楚地反应出一句“不后悔”,不后悔什么?我说不清楚,也许是因为不后悔的东西太多,才会阻塞了思维的空间,变得空洞而寂寞,耳边只有那句熟悉的《再别康桥》在回响:  相似文献   

2.
在繁漪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艺术才华的独特光辉。她既是悲剧的承担者,也是悲剧的制造者人性本身的矛盾,在她身上激烈地存在着人性与社会道德秩序和理性法则之间的尖锐冲突。  相似文献   

3.
繁漪的眼神     
这是话剧团的一位导演讲的故事——20多年前,"四人帮"被粉碎,我们做导演的终于可以忙点自己想忙的事了。我打算重新排演曹禺先生的《雷雨》。别的演员都选好了,就是饰演繁漪的演员定不下来。你知道,繁漪这个角色历来是考验女演员优劣的试金石。团里的女演员们都跃跃欲试,连"侍萍"和"四凤"都有意争抢这个角色。最后,我使用了一个挺有实力的中年女演员,可以说,我把赌注都下在她身上了。那个女演员上装后看上去很理想,可以说外形是没挑了。可是,几天下来我就发现,这个繁漪选得不成功。我跟她讲,你要饰演的是受过一些新式教育的旧式女子形象,她敢爱敢恨,困兽犹斗,她自称既不是周冲的母亲,也不是周朴园的妻子,骨子里,她只在意一种角色,那就是周萍的情妇。这个身穿镶灰花边黑色旗  相似文献   

4.
繁漪虽只是<雷雨>剧中的一个配角,但却是剧作家曹禺倾尽笔力想描写的一个角色,其悲剧命运也颇耐人寻味.本文分别从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及其个人局限等方面对其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5.
韩美娜 《丹东师专学报》2002,24(Z1):71-72,81
繁漪的悲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产生了深刻的悲剧意义,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从女性角度来看繁漪的悲剧,把繁漪看作一个普通的女性,写她的不幸遭遇,写她的反抗精神.她性格中的"魅惑性",使我们看到了她对人性、自由意志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6.
现代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塑造了具有典型性格的典型人物——繁漪,她是全剧的中心人物之一,也是冲突的制造者与推进者。同时她也是一位不幸的令人同情的女性。  相似文献   

7.
《雷雨》是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名作。作品从繁漪的爱情角度分析了其悲剧的必然性。在周朴园的封建专制下,繁漪得不到爱,与未来前妻的儿子周萍的爱又受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的阻挠,繁漪的爱情悲剧是无可逃避的。  相似文献   

8.
“繁漪”姓什么?这个奇怪的问题因高中第四册《雷雨》一课的奇怪注释而产生。注释①中说 :“一天 ,侍萍从济南回来探望儿女 ,被太太繁(fn)漪找到周公馆 ,才发觉女儿的主人就是周朴园。”这里“繁”字被郑重其事地注了音。难道此字还有其它读音不成?翻检字典 ,果然发现它还可念作 p幃 ,只作姓。原来 ,编者用心良苦 ,意在告诉人们此人名叫“繁(fn)漪” ,而不是姓“繁(p幃)”名“漪”。那么 ,她姓什么呢?大凡看过《雷雨》全剧的人都知道此人姓“周” ,因为“登场人物”中明白地写着。如此说来 ,编者只需加上“周”字 ,便可…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成名作《雷雨》是一九三三年创作完成的,当时他大学还没毕业。《雷雨》发表以后轰动了当时的文坛,随着《雷雨》被搬上舞台,艺术魁力和影响不断增强,成为中国话剧的典范,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那么《雷雨》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人,始终保持着新鲜的生命力呢?究其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特点,如情节的奇巧,结构的严谨以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外,还有关键的一点是不容忽略的,那就是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手笔塑造了一组真实而典型的艺术形象。本文试图就剧中的主要人物繁漪的形象及其典型性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1987年11—12期上《注释正误两则(二)》一文(见第104页),因为将《雷雨》中的“蘩漪”,错认为是“繁漪”,作了不必要的正音。“繁”的确是多音字,在作姓氏用时,应注音为pó。但在曹禺的话剧《雷雨》的开头,明明白白写着“登场人物”第二人就是“周蘩漪”。读者一看就知道,“蘩”,并非剧中人物的姓,而是她名字的第一个字。同时,“蘩”既不能写为“繁”,也不是多音字。“蘩”只能读作fán。  相似文献   

11.
在学到《雷雨》时,我将“繁漪”读作了“fán yī”,结果学生都说我错了,应该读作“pó yī”。我问为什么,他们说“繁”作姓时读“pó”。  相似文献   

12.
尽管安娜和繁漪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但她们却有着极为相似的爱情历程,她们都经历了被爱囚禁——被爱唤醒——勇敢追求爱——爱情幻灭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安娜·卡列尼娜和繁漪都是文学史上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相似之处:处在社会变革时代,容貌漂亮被包办婚姻毒害,嫁给了不懂爱情的老头子,发生了婚外情并背叛了家庭,以悲剧命运收场。两个人物的不同之处:人物性格和给读者的审美感受不同,两人追求爱情方式、人生的精神寄托不同,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创作动机不同。  相似文献   

14.
安娜和繁漪,同样有着优裕生活、高贵门第的可爱而又可悲的异国姐妹,精神生活的极度贫乏只得依靠物质生活的富足来补偿,在卡列宁与周朴园营造的所谓理想王国里,她们囚禁了为“妻子”所应有的人格和尊严。然而在渥伦斯基和周萍异曲同工的虚假爱情的表白面前,放逐了自己“做女人”的思想和灵魂。敢于冲破家庭的羁绊,寻求自身的幸福,不谋而合了女性个性解放的基本要求:尽管终是以惨重的代价换得了结局的悲惨,然而她们却以人生的疯狂铺设了一条女性个性解放的坎坷之路!  相似文献   

15.
带着原始的蛮力和人的魔性,繁漪那己遭扼制的激情被又一次唤醒.那颗超乎承载力的心灵,在戏剧意象所蕴含的“人的生存困境“中,最终走向“最残酷的爱最不忍的恨“.心高情炽成乘戾,爱恨交织走极端.闪电霹雳中,烛照着一个美丽、痛苦的悲剧灵魂.  相似文献   

16.
曹禺创作的戏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不仅有激动人心的剧情、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最重要的是剧中的女性:周繁漪!通过她的感情经历,为大家揭示了在由封建思想统治的家庭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将最终破灭!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雷雨》中的繁漪就是一个最复杂,最有“雷雨的性格”的悲剧性人物。她困守在无爱的婚姻牢笼中,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和价值,虽然努力抗争过,但在情人虚伪、苍白的爱情表白下不能自拔而最终走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从个性解放与社会现实、情欲与个人以及个人在社会与情欲之间的尖锐冲突,探寻其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8.
李世林 《文教资料》2008,(24):14-16
繁漪和娜拉分别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雷雨>和挪威的"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著名的两个女性形象.易卜生创造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对中国作家和妇女解放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玩偶之家>中的新女性形象--娜拉,她的出走震惊了全世界.激起了无数妇女为争取个性而进行反抗.当她随着作品传入中国,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曹禺先生在其代表作<雷雨>中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觉醒的"娜拉"形象--繁漪.作为娜拉反叛精神的一种后继者和追随者.繁漪和娜拉不可避免地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如两人身上的新女性特质.但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就决定了繁漪不可能是娜拉的"翻版".本文拟从分析两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入手,从而让读者对这两位经典的反叛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繁漪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却又偏偏接受了个性解放的思想;她渴望自由,追求男女平等,却又偏偏被迫戴上了一具婚姻的枷锁;她渴望掌握自己的命运,却又偏偏被命运所捉弄;她可能做过很多梦,但这些  相似文献   

20.
一些教师在教《雷雨》(高中《语文》第四册)时对学生说,“繁漪”的“繁”按教材注释读成 fán 是错误的,作为姓,应读 pó才对。于是课堂上响起一片“pó yī”之声。课后问其依据,他们立即搬出发表在杂志上的两篇文章,一是《语文课本中的姓名读音正误》(载《语文知识》1992年第3期),一是《值得注意的几个姓氏的读音》(载《中学语文》1992年第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