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谈“微笑带班”○李玲玲(南昌市京山中学)我从教多年,做过较长时间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我主张“微笑带班”,也就是说,在教育工作中,通过“微笑”去追求积极的情感效应。班主任的教育行为,对学生来说,是产生情感的源泉。情感在教育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强 《教育导刊》2008,(2):8-10
本文从道德教育接受者的视角,解析道德接受的内涵,提出“以我为主”是道德接受的基本规律,“我的需要”是受教体接受道德教育的驱动力,“我的情感体验”是道德教育接受活动中正负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近几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玩”引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注重学生的情感效应,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 当前,面对教改形势的发展,怎样使中学生物教学走出“低谷”?带着这个问题,近几年来我在任课班中进行了四次“高中生物学习心理调查”,共收到554份答卷。通过调查分析,我深刻地认识到生物教学中应用好“情感效应”,有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所谓“情感效应”,即是教师用厚爱去创设“和谐共振”的最佳教学情境,用激励引导各层次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争创优良成绩和全面发展。 教书育人应是教师的天职 教书育人应是教师的天职。当你面对着学生一双双渴望求知解惑、渴望成功的眼睛,深感我们教师的责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效应”及加强途径黄红发在历史教学中,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理;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使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的“情感效应”体现在:寓理于情——思想教育的催化效应,以情促知——一培养知能的强化效...  相似文献   

6.
开放教育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的全新的成人学习模式。由于“师生”、“生生”的时空分离产生了学习者情感上的“孤岛效应”,此种不良的情感效应使得成人生在外语学习方面失去信心和激情。故关注成人外语习得中的情感因素并在学习中施以情感策略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指出:“治学要先治史”。历来文史不分家,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两史一情”教育不仅完全必要,也是大有可为的。如何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有声有色地进行“两史一情”教育,使学生心领神会呢?我以为应该充分发挥文学的美感教育作用,运用艺术的感染力,使听课的学生产生情感冲撞,造成强烈的情感效应。  相似文献   

8.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提高学习效益的关键所在。而学生主动学习的情绪状态是需要老师进行情感投资的,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在对职工队伍进行优化组合时应避免两点。一是绝不应搞“近亲”结合。教育的优化不同于企业的优化,教育效应的长周期决定了教育的优化更应强调教师全面素质的优化。这种优化是事业上的组合,而不是“情感”的结合。二是不能只求短期效应。如果着眼点只放在我(?)期  相似文献   

10.
有资深行家指出,语文课堂只要创造出有活力、能感动人、鼓舞人、调动人情绪的情感效应,形成生动、和谐、协调的教学气氛,语文教学就会有希望……教学一旦出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怎样才能营造师生感情融洽、真诚互动,激情飞扬的情感效应和教学氛围,让曾经一潭死水的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呢?通过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观摩课,我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新潮小说的超距叙事方式与陌生化效应 新潮小说从马原、洪峰到苏童、余华、格非、已经“新潮”了好几年.作为一种文学探索,它似乎很得评论家们的青睐,但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品,它却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它的陌生化效应,这种陌生化的关键又取决于它的超距叙事方式. 1文学作品的审美愉悦首先在于它是否能引起读者的情感震撼和共鸣,而新潮小说着意追求的就是不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它们往往用一种荒诞的表述方式和冷漠的叙述语态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荒诞感悟。 如果说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还有物我合一的因素在其中的话,新潮小说所追求的则是绝对的“无我”,尽量不渗入“我”的半点情感于“物”之中,甚至拒绝对自己所表现之“物”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艺术的价值不在于传播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面对新世纪教育观念的转变 ,最终还是离不开“情感教育”这一关键环节。那么 ,作为班主任 ,应怎样开展“情感教育”进行情感体验呢 ?  将“爱心”渗透在班级情感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 ,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人际关系融洽、充满人情味的班集体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情感陶冶 ,培养其奋发向上的积极情感。我在班级刚组建时 ,便向学生提出“爱我校园”、“今日我以我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等口号 ,以唤起学生爱的意识 ,教育学生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要相亲相爱 ,…  相似文献   

13.
受教者在道德教育活动中的接受问题,是过去道德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本文从道德教育接受者的接受新视角。解析了道德接受的内涵,提出了“以我为主”是道德接受的基本规律;“我的需要”是受体接受道德教育的驱动力;“我的情感体验”是道德教育接受活动中正负效应的关键等新观点。这将有利推动如何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这一难题的破解。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在教学中,师生情感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好坏与否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师生的情感呢?根据情感的特征,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用“罗森塔尔效应”诱发情感 “罗森塔尔效应”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对学生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试验后得出的结论。在这个试验中,罗森塔尔随意地按学生的花名册开列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声称他们是经过特别测验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而对教师绝对保密。由于教师  相似文献   

15.
周莹 《职业技术》2009,(6):57-57
阅读的直接目的在于摄入信息,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摄入作品各类信息的过程。要改变语文教学工作中枯燥的教学效果,除要不断优化阅读教学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注重发挥情感效应,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所谓“情感效应”,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在阅读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意识和师生与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产生共鸣的情感意境效应。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精彩的讲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隹音调。”这就是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同频共振”规律,即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同一“频率”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思维就会步调一致、达成共识,产生思维共振,同时也会使双方的情感高度一致,共同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同频共振”效应会使师生双方都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情感教学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爱,这是师德的核心,是搞好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很多教育学家都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时时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这就体现了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期待效应”、“情感效应”,也就是“爱的效应”,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热爱,并...  相似文献   

18.
“形象教学”是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以情感为动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全面实施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种策略,本文侧重分析了“形象教学”中学生的情感起源和情感效应,以及教师在学生积极情感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旨在阐明教育教学过程本身伴随着学生情感的产生变化及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认知和情感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教学中若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势必会造成“学而无乐”的结果。要在教学中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应,就要使认知和情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罗森塔尔效应”实质就是“爱,期望,信任”效应。体现三条原则:一是情知统一原则,二是“镜像效应”原则,三是无岐视原则。对这三条原则应辩证理解。 情知统一原则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言谈举止一片高尚的师爱,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获益,使教育工作成为创造人类灵魂美的和谐工程。这种爱应该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负责的爱,而不是溺爱。溺爱是一种肤浅的爱,从效果来看往往是害。情感的隔膜会妨碍理性的渗透,但情感与理性也有排斥性,太注重情感会冷漠理性。应教育学生逐步培养起理性情感,避免感情用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既要“动之以情”,更要“晓之以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