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渝东南一区四县为重庆少数民族聚居区,该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存在不愿返乡、创业人数少、偏好机关事业单位等现状。学生的就业取向、人文地理环境、个人就业竞争能力以及政策扶持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相关原因,并以此为基础从求职意向、生源优势、能力培养和政策扶持四方面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强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选择与实施,对于推动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模式选择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宜因地制宜地选择走混合型社区建设模式.为确保混合型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有效实施,应从统一思想认识、科学编制规划、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特做优特色产业、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推进,以期真正实现该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切实增进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重庆作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在全面致力于实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其重点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而关键在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渝东南是重庆市唯一的民族自治地区,关系到重庆市"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和民族地区振兴,这离不开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综合改革,迫切需要充分关注该地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立足城乡教育统筹的宏观背景和视角,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在专业人格、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政策保障和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研究揭示了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和诸多现实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讨论,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和城乡教育统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据实地考察发现,渝东南少数民族饮食器具主要分为食器、酒器和茶器等三大类。其中,食器主要有加工器、炊食器、盛食器、进食器等四小类;酒器主要有盛酒器、舀酒器、饮酒器三小类;茶器主要有土茶罐、茶壶、茶盅、茶碗、茶杯、茶托等。不同的饮食器具在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空间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学校教师职业认同度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存在的二元格局使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家政策使不同类别的教师存在心理不平衡感,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幸福感及职业满意度。因此,留住或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通过优化制度及落实政策,深化农村教师的文化融入,引导教师自身理性看待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来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从而留住或吸引教师在农村长期任教。  相似文献   

6.
渝东南少数民族诗词源远流长,承袭了巴歌的特色,是巴歌的升华。唐宋朝,汉诗的传入,对渝东南少数民族诗词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清时期,本地少数民族作创作的诗词开始出现并发展,并一直沿续至今。  相似文献   

7.
秦波 《教育与职业》2012,(24):71-72
文章对渝东南地区的642名农村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渝东南地区农村教师的专业精神不高、职业道德不稳、职业情感不深、职业幸福感不强、专业发展内驱力不足,其专业知识状况不好、专业能力较为薄弱,但精神面貌较好,有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网络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并对此现状进行了归因。  相似文献   

8.
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加速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加速发展的时机渐趋成熟。在对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及条件进行客观分析基础上,就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进行探讨,进而指出旅游业加速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体现,对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和新农村社区整体精神风貌的改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影响.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新农村社区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尚面临诸多困境.对此,必须正视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发展中的问题,立足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加大力度全方位地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以期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集内在市场推动和外在政府引导于一体的"政府诱导型"金融,将加速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笔者探讨了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提出了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创新模式,分析了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现状,并提出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建设和完善担保体系、加快发展县域保险、加强产业支撑能力等促进政府诱导型金融支持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政策建议,以期对解决民族地区城镇化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渝东南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其在城镇一体化进程中农民权益的法制保障也具有特殊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针对该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法制建设、司法资源、法律保护意识及农民维权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应立足于该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农民权益法制保障的实际情况,应有系统、有步骤、多方面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完善,以加快该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成。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少数民族聚居的渝东南地区近年来在“三农“问题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各种原因,该地区农民收入与重庆市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深入分析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切实促进该地区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法制建设不仅有利于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是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的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法制保障有了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但是与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相比较,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法制保障尚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宜从加强新农村社区建设立法、守法、执法等方面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法制保障工作,确保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渝东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特色浓厚,要维持这种特色优势,同时改变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低的科技水平,当地教育的发展应该借鉴"威斯康星理念",结合地域特色发展教育,使得该地区"脱贫"并得以持续性地"致富"。"生存论"、"民族共生教育"等理论可以为"威斯康星理念"在渝东南地区的运用提供理论支撑。该地区教育发展过程中,义务教育阶段要把当地民族文化更多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延续现有的发展思路,把旅游优势与民族特色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进而转化为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渝东南文化旅游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土家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区域内与土家族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以土家族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旅游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简单介绍,分析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丰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渝东南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如果能以优势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这些地域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渝东南地区可以更好更快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特别是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匮乏现象尤为突出。根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和目标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结合该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从教育理念、培养模式、研训结合、社会支持等方面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促进小学英语教师迅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品牌核心价值在根本上决定了品牌体系的独特性、识别性、不可复制性和吸引力。黔江旅游品牌开发首先要从品牌核心价值开始,确定具有前瞻性的价值主张后,才能着手构建品牌体系框架。黔江区旅游品牌开发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即以核心价值为品牌原点来打造品牌体系,实现从内到外、上下一致的开发过程。以此开发过程所取得的经验和做法,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品牌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独特,土家族、苗族的民族化具有优势,但目前旅游开发的力度并不大,旅游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不当,吸引力不强。通过对渝东南地区旅游业的SWOT的分析,其旅游功能定位应为“生态、民族民俗风情化旅游区”,必须加强对渝东南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渝东南民族地区"一区四县",地处渝、湘、鄂、黔隆起的褶皱带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方式传统,经济十分落后。挖掘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