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重庆作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在全面致力于实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其重点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而关键在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渝东南是重庆市唯一的民族自治地区,关系到重庆市"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和民族地区振兴,这离不开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综合改革,迫切需要充分关注该地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立足城乡教育统筹的宏观背景和视角,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在专业人格、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政策保障和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研究揭示了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和诸多现实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讨论,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和城乡教育统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状况对统一多民族中国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运用非介入性分析方法对CSSCI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梳理与检视可以发现,从文献检索看,研究热点覆盖国家与民族二元认同关系、中华民族与少数民族层级关系、跨界/跨境民族身份认同、传统民族地区/典型少数民族群体国家认同等问题,核心议题围绕国家利益展开,存有对少数民族利益和少数民族主体性关切不足的现象;从个案分析看,西南、东南、北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水平普遍较高,民族宗教政策发挥了促进民族团结、凝聚思想共识的巨大功效;从实证调研看,保有对统一多民族中国的高度认同是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主流。以上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果具有现实一致性与逻辑自洽性,基本评估结论是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整体状况良好,同时也不排除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和特定群体中存在国家认同淡化的风险和压力。  相似文献   

3.
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集内在市场推动和外在政府引导于一体的"政府诱导型"金融,将加速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笔者探讨了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提出了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创新模式,分析了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现状,并提出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建设和完善担保体系、加快发展县域保险、加强产业支撑能力等促进政府诱导型金融支持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政策建议,以期对解决民族地区城镇化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古陵墓石刻手艺精湛而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间艺术气息,墓碑样式多样,建筑造型内涵丰富,具有独到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丧葬文化非常浓郁,包括族人团聚、哭丧等六个程序,文章通过对丧葬六个程序与宗教孝道文化的简单论述,得出了渝东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始终与中国孝道文化密不可分,是共鸣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法制建设不仅有利于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是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的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法制保障有了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但是与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相比较,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法制保障尚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宜从加强新农村社区建设立法、守法、执法等方面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法制保障工作,确保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独特,土家族、苗族的民族化具有优势,但目前旅游开发的力度并不大,旅游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不当,吸引力不强。通过对渝东南地区旅游业的SWOT的分析,其旅游功能定位应为“生态、民族民俗风情化旅游区”,必须加强对渝东南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普遍较低,且存在性别、学历、年龄、学科等个体特征变量差异。影响农村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有个体特征变量、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文化和归属感、学生等。通过调整农村学校教师的基本结构,完善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平衡城乡教师资源,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提高教师的归属感,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建立合理的学生观等措施,可以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9.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民族地区青少年需要面对的双重认同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认同观与国家认同观直接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国家的稳定。在对新疆南疆地区2116名青少年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南疆地区维吾尔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较民族认同相比表现得更为积极,与汉族青少年相比,他们的国家认同较低而民族认同较高 国家认同的形成会提升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 来自县镇和城市的青少年群体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上都较高,而农村的相对较低 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子女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就越高。  相似文献   

10.
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所体现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中国一般的文学理论研究和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都有启示性意义,主要表现为:安德森民族概念中的“想象”观念具有文学理论价值,文学想象民族和认同民族功能的揭示可带来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新认识,安德森的文学文本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1.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女教师相对较少,这对该地区的女童、妇女教育及其女教师自身发展等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客观认识和分析西部少数民族女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探讨影响女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政策建议,将有助于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孙杰远在《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中撰文指出:中国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及正确政治价值观的养成,首先意味着引导儿童学会认识和思考自身与国家之间的积极价值关联,进而学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其次意味着引导儿童逐渐建立起自身与中华民族之间的深厚情感与文化关联,此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便是同一种意义。成功的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表征应该在于:儿童逐渐成长为中国公民的过程是其逐渐建构并稳固  相似文献   

13.
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选择,是实现大重庆城乡统筹布局中重要一环。针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开发优势及定位分析,本文探讨该地区农村旅游产业规划、旅游产业布局及旅游产业链的完善与对策问题,这对于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实现农村教师专业化、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促进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农村教育的必然要求。在现实中,农村教师对其作为单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认识已发生改变,对其作为指导者与促进者、终身学习者和心理辅导者的角色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其作为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的角色缺乏认同;同时,农村教师缺乏对教师角色规范的理解和把握,对其在扮演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终身学习者和学生心理辅导者等的角色时充满了挫败感。发展农村教师的个人理论,增强农村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明晰教师角色规范和要求,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实现农村教师角色意识转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田野作业,对渝东南地区的傩文化遗存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傩文化保存得相对完好,特别是秀山余家傩戏,在保持古老传承的同时,与秀山花灯相结合,表现出独特的民俗特点和艺术魅力,并且行傩过程中的世俗化、娱人化倾向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师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都比较低,体现在社会阶层认同、职业地位认同、职业文化认同等方面;社会财富分配制度变迁与社会二元结构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政府、学校和农村教师个体应采取切实措施来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提升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农村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村教师职业认同与离职倾向相关关系及职业认同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程度,目的在于帮助农村学校管理者有针对性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满足农村教师需要的管理政策以增强其职业认同感,降低离职率。文章首先在较早研究者编制的量表的基础上经过访谈、专家咨询、项目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等方法对教师职业认同量表进行了修正,得出一个包含八个维度的量表。再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农村教师职业认同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并建立了以职业认同为自变量,离职倾向为因变量二者关系的标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性质、特点、价值、情感等方面形成的认知、体验和表现的行为倾向。通过职业认同调查可以对农村教师的生存环境及其发展意识有所了解,利于政府对农村教师教育政策进行调整。本文以辽宁省为例调查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以期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已成为制约新课改能否深入开展的瓶颈。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课题组确定了研究目标和内容,制订了详细研究计划,采取多样研究方法,探索并提出了有效培养和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发展性评价意识与能力及自我反思等能力的方略,并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客观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说明了西部民族地区高校高学历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意义,然后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高校高学历辅导员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接着阐述了西部民族地区高校高学历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逻辑理路,最后论述了西部民族地区高校高学历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