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南方周末》对"5·12"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从新闻报道的视角、聚焦、叙事修辞和文本的可读性等方面着手,分析、总结了《南方周末》地震报道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2.
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这场地震强度之大,波及之广,为几十年来所罕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灾害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心,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一带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震后,海内外诸多媒体的上千名记者云集灾区,从一线为全球受众发回宝贵的现场报道.灾难事件,以其“破坏性”、“突发性”和“多变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有着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现场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极为重要的手段,为受众呈现最快最新的信息,缩短了受众与地震发生、救人等新闻事件的时间和距离,使受众产生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虽然中西方记者对突发灾难事件的现场报道采取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在不同角度体现出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5.
李红红 《新闻世界》2009,(4):99-100
灾难新闻可直观地理解为是对天灾或人祸的报道。而如何将灾难新闻做得具有美学高度一直是新闻界探讨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就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美学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灾难新闻视觉传播的“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畅 《新闻传播》2012,(4):50-51
报纸头版又称要闻版,怎样充分利用要闻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般说来,最重要的新闻应该放在要闻版。1头版与其他版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办报人把自己(或自己所属的利益集团)的主要价值倾向强化在头版,这种强化是通过办报人对新闻信息的挑选、取舍、编排和其他处理方式达成的。2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我国的传媒报道为分析重点,从满足受众合理的知情权需要、人丈关怀需要、合理的心理需要三个角度,对灾难性新闻报道如何满足受众需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的五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新闻报道取得了许多可圈可点的进步,受到了上上下下的交口称赞.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大灾难面前,新闻报道的管理者、实践者和主要互动者等几方面,都克服了自身所处角度的局限性,表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大局意识,充分尊重了新闻报道的规律,从而使新闻报道的质与量有了飞跃式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以人为本,是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 记者的职责是客观报道新闻事实,透过记者的报道,观众还需要感受到镜头、文字背后作者的良善动机,即记者对报道的对象——人——的人文关怀。如果,受众感觉到的是记者对报道对象人文关怀的冷漠、缺失,那么即便新闻报道完全客观属实,也难以被受众接受而达不到新闻报道原本想要传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17分钟后,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2分钟后发出中文简明消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15:00的整点新闻中以头条形式播出地震消息,同时开展了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主题的现场直播报道。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受众传送灾情,报道救援情况。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及3月的“西藏事件”,新闻媒体在这次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1.
(一)受众为王,需求为霸——一只苹果背后的秘密有研究人员对风靡全球的美国苹果公司iPhone4手机进行了利润拆解:每一部手机,美国能获利360美元,德国、韩国和日本共获46.46美元,完成代工生产的中国只能得到可怜的6.54美元。重视用户体验、善于发现用户需求并致力于产品创新的苹果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而付出  相似文献   

12.
灾难新闻可直观地理解为是对天灾或人祸的报道。而如何将灾难新闻做得具有美学高度一直是新闻界探讨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就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美学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灾难新闻视觉传播的“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和特大伤亡,瞬间震惊了世界。地震发生几分钟后,国际各大媒体就纷纷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四川。新华社5月22日的消  相似文献   

14.
白靖利 《新闻世界》2010,(8):227-228
新闻图片以其客观纪实性和形象直观的特征,以及强大的叙述、表达功能备受媒体和受众的青睐,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以汶川大地震中我国部分媒体的报道为例,阐释新闻图片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的作用以及出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正>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破坏,而且强烈冲击着人们心理。人们迫切需要了解有关情况,而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撼性又极具新闻价值。因此,灾难新闻报道始终是媒体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0万平方公里的受灾面积、6万多人的遇难,以及多家媒体、多种渠道的独家报道,吸引了受众、赚足了人们的眼泪。可是10月5日发生的新疆乌恰大地震,却没有受到这般待遇,地震发生第3天,媒体才陆续做出了反应,简单介绍基本情况就草草收尾。反而同一时间发生的西藏地震,由于伤亡人数多于新疆,报道力度要大得多。这种报道差  相似文献   

18.
人本价值的内涵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外众多新闻记者奔赴前线,及时报道救援进展情况.但不可忽视的是,少数媒体记者在对当事人的采访和报道中,将人本价值抛于脑后,缺失人文关怀,做出了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事.  相似文献   

19.
日本3.11大地震因其震级高、次生灾害多,影响力大,成为我国各级媒体争相报道的一个新闻事件。中国电视媒体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多次灾难报道的锤炼后,对灾难新闻的报道能力如何?本文通过对央视《东方时空》一个月间的样本进行新闻叙事学的内容分析,归纳出其"平台、悬念、责任"的电视灾难新闻报道理念,"日本3.11地震——一场全人类的灾难"、"日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的节奏,是指在新闻写作过程中,通过作者的主观努力,使新闻呈现一种文字上、结构上或不同报道之间符合事件特点的、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