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通过文献及现行法律梳理了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的发展过程和现有的调整方式,即从草原的全民所有到草畜双承包制再到目前的“双权一制”。通过法律文件的对比,分析了目前“三权分置”下草原承包经营权法律体系的不足,具体包括对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依赖较强没有突出草原特点、“三权分置”下草原承包经营权法律依据不足、地方立法滞后等问题;明确草原承包经营权法律体系的完善,形成以《民法典》为引领、以《草原法》为主干、以地方草原相关立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草原环境的保护,经历了依靠朴素的生态意识和习俗保护的过程,随着文明的发展出现了法律保护。新中国成立以后,颁布了第一部草原法,立法宗旨虽然是保护草原,但侧重于保护作为草原畜牧业生产资料的草原资源。2002年12月通过的新草原法,深化了保护草原生态的内涵.充实了许多法律规范,但还需要在实施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荒漠化是困扰整个人类的大问题,中国是受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中国防治荒漠化的主要任务是:防治荒漠化、开发沙地。最大限度地挖掘沙地利用潜力,扩大耕地面积。同时,实施生态富民工程,把沙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加快沙区人民脱贫致富步伐。文章提出,防治荒漠化的法律对策主要包括: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增强全民忧患意识,种草种树,保护森林、草原和土地资源;严格执行《草原法》,防治荒漠蔓延;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建立专项基金,奖励发明创造;健全规章制度,发展多种经济。  相似文献   

4.
《集宁师专学报》2017,(5):55-59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本质是将土地经营权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权利,然后将其投入市场促进土地流转,进而带动农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土地产权模式已经被大部分学者所接受,且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目前仍然没有以法律规范的形式赋予其权利的正当性,其权利归属也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本文从所有权的弹力性角度出发,以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为理论基础,认为土地经营权的权利根源是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权利属性为用益物权。在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立法缺失的基础上,论述了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内容,提出了我国关于土地经营权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1.私有制、阶级、国家都不是随着人类的产生就产生的,而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原始社会没有私人占有现象,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教育法规从产生、发展到形成体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几乎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它不仅与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关,也与法律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原始社会没有阶级,谈不上法律。但是原始社会却不能没有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规则或社会规范。而最初的教育活动又是和其他社会活动融合在一起的,那么,在人类社  相似文献   

7.
很多国家都将低于成本竞争行为归结于垄断,并通过法律加以禁止,然而如果我们运用经济理论从立法依据的科学性和法律实施的操作性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法律规定的无效性,这一分析过程和结果可以给我们的反垄断立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公民人格培养的必要性 人类历史的车轮已经迈入21世纪近十个年头,从原始社会至今,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人类本身的内涵也有巨大变化。当前其基本内涵则是近代社会形成的,“具有一国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即是公民”。  相似文献   

9.
秦汉经济立法服从与服务于农为国本思想,土地私有权法律地位的确定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秦汉时期由于统治需要和发展需要,封建政府从立法上扶植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秦汉封建政府通过调整国家与官僚贵族、富商大贾、农民以及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关系来实现社会经济相对协调发展。利益的最大化是每个社会经济参与者的至高追求,封建国家势必通过立法来约束经济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0.
●发展轨迹随着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面临着在推进民办教育事业大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其规范性的问题,要达到这一目标,若单纯依靠国家政策,是难以适应客观现实需要的,因此,民办教育立法便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回顾我国民办教育立法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艰难的起步阶段(1982~1987年)在这一阶段,没有对民办教育进行专门的立法,只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兼及一些民办教育问题。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宪法》的这一规定,为…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珍贵的自然资源。拥有健康的生态功能的土地是国家维系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这也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和人民的生存安全密不可分。本文从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现状的分析开始,从法律角度、社会角度、政策角度对我国土地资源保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看,游牧业不仅是一种经济形式,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具有独特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对7-8世纪中亚和东欧草原游牧民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综合的考察,我们发现这些游牧民族社会发展具有共同规律:从没有土地和定居点的全游牧,到有相对固定营地和道路的半游牧,再到农耕与定居并行发展的半游牧,于是,具有统一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统一的政权机构和正规军队以及统一文化的草原国家出现了。我们认为那些更早或更晚的游牧民族的社会发展,一般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发展过程,并具有类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历史课中讲授原始社会的历史,我觉得应该使学生认识以下三点:(一)私有制、阶级、剥削和国家等不是自古就有的。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中,阶级社会只占短短的几千年,人类社会的第一阶段——原始社会却经历了数十万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人人平等的社会里。(二)原始社会之所以是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社会,这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极度低下所决定的;在这漫长的原始社会时代里,由于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氏族公社代替了原始群,父系氏族又代替了母系氏族,最后出现了私有制,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三)原始社  相似文献   

14.
初三新教材的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讲了四个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内容较多,关键是要把握学习重点,掌握学习方法。下面围绕“生产力”这个重点,提供几条学习的线索。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不可能有剩余产品,也没有任何私人占有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与合作的关系。因此,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这说明了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二、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原始社会的后期,出现了金属工具,社…  相似文献   

15.
表演者发行权是表演者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权,是权利人的一项专有权。立法保护领域从有形发行发展到网络环境,国内外立法及国际公约采用三种体例。多数国家不明确规定表演者发行权,而用作者权利方式加以涵盖。三大网络国际公约等主要国际公约都规定了表演者的发行权,但内容各有侧重。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法律各有规定。文化产业要求法律赋予表演者享有网络发行权,是完善立法的国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项坤 《天中学刊》2012,27(4):61-64
就其法律意义而言,歧视是一种没有正当理由的不公平的区别对待,侵犯了他人所享有的宪法上的平等权利,是一种典型的违宪行为。然而,在我国尚未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又无具体法律将宪法上的平等权利加以细化,并且相关禁止歧视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且缺乏现实操作性的情况之下,反歧视诉讼便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法律困境。从发展我国人权事业、建设宪政国家的角度出发,完善我国反歧视立法,弥补现有法律规定之不足,就成为新的时代赋予立法部门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巴西变性人法律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性人目前是个热门的话题,但世界各国对变性人却很少有法律上的规定.巴西没有针对变性人的特别立法,只由其他法律来调整,其中有立法和判例法.变性问题的法律规定在包括巴西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规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日渐规范的过程.但就目前及今后而言,土地流转必然会越加频繁和复杂,流转的范围、方式、程度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导致许多地方出现有法难依的现象,土地纠纷也日渐增多.文章主要从现有的立法角度谈谈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立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情事变更原则作为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现代各主要国家毫无例外地在立法中予以规定或在司法实务中予以认可,而我国现行法律尚未有关情事变更的直接规定。本文从情事变更原则的基本内涵及其适用条件、法律效果及情事变更未被采纳的原因及立法建议等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建议尽早在合同立法中采用这一原则,以充分发挥法律为经济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有关西部土地的立法、公司企业法的出现及演变和维护自由竞争市场秩序的相关法律的产生评述美国经济和法律相互作用的历程。最后指出,在经济法律的互动关系中,还培养了美国人相信法律、依赖法律的国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