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语言世界图景的实质是作为认知主体的人以自身的感知体验为基础,以具有民族文化特性的语言为中介,对客观现实世界的一种认知再现。语言世界图景理论研究就是以语言、思维/认知、现实三者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语言学研究,主要包括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哲学渊源、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认知是一个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世界知识总和就是世界图景。学习语言过程中对语言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目的语化的理解与把握。语言学习过程是对语言的理解、掌握、应用的过程。因此,外语教学中必须提高对语言化背景知识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世界图景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总和,是一个世界观的基础。语言是世界图景主要的表达手段,语言世界图景是指该语言民族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在语言中的集中体现。了解Иван.含的语言世界图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熟悉俄罗斯语言和文化。  相似文献   

4.
观念研究的实质是思维或心智的语言化研究,它揭露了在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意识中关于世界的不同认识。把звезда(星辰)作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звезда一词所体现的相应观念,阐述其在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言语化表达,研究其在俄语语言文化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语言世界图景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在语言中形成的结晶。"时间"观念作为最基本的俄语心智之一,折射着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语言中的成语、俗语、谚语与该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凝聚着民族的智慧。本文主要以俄语成语、俗语、谚语为语料,阐述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所体现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成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文章从语言世界图景这一语言文化学概念出发,通过俄语成语中所蕴含的语言世界图景分析了俄罗斯人民在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历史事件、自然地理、风俗习惯、数字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了解这些对我们学习俄语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外语学习者通过目的语的世界图景去理解异文化,实现“文化拓展”。但母语的世界图景又巩固了本族语的“文化核心”,故而也不能轻视。外语教学的过程不应该长期停留在方法论的阶段.它不仅应该成为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过程,更应该成为一种异文化导入、母语文化推介的过程,从而形成多元文化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言世界图景是一个民族文化在语言中的结晶,是该民族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在语言中的集中体现。俄汉语中"огонь/火"语言的表达形式不同,但是所表达的意义却存在着相同的现象。俄汉两个民族由于自身类似的生活经验,对"огонь/火"进行基本的认知上存在在一定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俄汉语中对"огонь/火"观念的对比分析,展现出的不同文化内涵,进一步验证人类的认知来源于民族本身的生活环境,文化差异,宗教信仰等因素。透过俄汉语中"огонь/火"的不同意义,折射出俄汉语在语言世界图景中的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美国现代生活和俄罗斯现代生活,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出现的主要词汇不同,说明语言世界图景的历时动态性。它反过来也反映了客观现实和人的思维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以及语言、思维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以及语言与现实是语言学和哲学等领域中的重要论题。语言世界观是一个民族凭借语言构筑认识世界图景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其主要内容是思维影响并决定语言,语言固化思维;不同语言的民族认识世界的图景和方式不同。从哲学角度来看,政治、宗教、哲学和社会结构等民族文化和观念并不能解释跨语言差异,感知和认识并不能根本制约和决定语言本质,语言符号或语法标记与外部客观世界也并不必然存在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现实的关系是语言哲学及语言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语言源于现实,是现实和人的认知结合的产物,因此语言反映现实。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是有结构的,事物、现象之间也会有各种相互关系,作为对现实的反映,语言也必须体现出这种关系,因而受现实制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客观地回顾和总结了清华大学30多年来日语教育的基本情况,就日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展望做了论述,并着重介绍了开办日语专业的起因、教师队伍、教学条件、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石器时代、农耕时代、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演变,进入到信息时代。就世界历史的发展而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就曾经在一百多年前预见到将来世界会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世界,从而引起了历史观的伟大变革。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世界思想,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世界”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教学科学化”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求知”层面的语教学特质的规律探求;二是“求实”层面的语教学最优化的实践追寻。语教学从属于“科学世界”语教育,而非“生活世界”语教育;语教育是“交往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宏观架构起了语教学科学化的“科学世界”教育背景,确立起了语教学科学化的逻辑起点。言语技能训练是语教学的基本途径;言语形式是语教学的立足点;以交际言语为主向科学言语、艺术言语及言拓展是语教学的总体趋向——为语教学科学化从宏观的教育走向中观的教学,从“应然”的教育目的走向“实然”的教学结果指明了方面。而语课是具有学科课程特点的活动课程则为语教学科学化从教育的微观层面即课程形态上找到了最终的落点。  相似文献   

16.
Differential 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 is an issue of major educational concern, bearing on problems varying from pupil performance, to social prospects, and citizenship.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conception of the language‐acquiring subject, and we discuss the consequences for understanding differential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schools. Starting from Wittgenstein's meaning‐as‐use theory we show that learning a language requires an activity that relates the subject both to the community of language users, and to the things language is about. In opposition to Luntley, we contend that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linguistic development involves linguistic adjustment to the world ‘as it is’. It is argued that, in as far as linguistic development involves a process of adjustment, this concerns conceptions about the world as it is presupposed to be—a ‘world’ that is subjected to doubt and revision time and again. With respect to dealing with differential 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 this approach to linguistic development suggests bringing pupils into situations which require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processes of ‘negotiating meaning’, including negotiating the prevailing presuppositions about what the world is like. This also puts novices in a different position—less assimilatory—recognising their co‐constructive potencies at a more fundamental level.  相似文献   

17.
波普尔的世界3和虚拟世界——兼与张之沧先生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波普尔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是哲学本体论在上世纪的一个重要进展,但自从计算机网络技术所产生的虚拟世界出现以后,人们对虚拟世界能否用世界3来说明产生了意见分岐,张之沧先生认为虚拟世界是继世界3之后的世界4。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认为可以从人对生存体验的角度,把世界分为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人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将外部世界内化,形成自己大脑中的内部世界。语言以人的内部世界作为表达对象,通过语音唤起接受者内部世界中相似的感觉意识内容,从而达到表达的目的。由于内部世界的诸种不同引起了很多语言陷阱。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化流变图景基本上呈现东学西渐、西学东渐与东西互学三种态势。而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具体流变过程中呈现四种类型。无论是从三种态势还是从四种类型,都对教育发展与开放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世界文化中心转移大势基本上呈现出以世界科技中心转移为表征的包括制度、哲学、宗教、文学、史学与艺术等的转移。一方面,世界文化中心的转移对教育发展与开放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世界教育中心的转移则超前于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世界整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促使新世纪经济、政治秩序的建立,加速了贸易、世界分工、发展,推动了世界政治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