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子从个体生命出发,构造了一个包括理想社会存在形态、运行过程和管理方式在内的社会系统学说,从而为实现其个体生命的理想提供了坚实的社会保障及发展的广阔空间。老子提出的以人格魅力为依托、以高尚道德为主导、以无为之治为原则、以不言之教为方法的社会管理方法,是以理想个体生命的追求为前提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和无为之治、不言之教的社会管理方法,其自身结构和运行既能够保证理想个体的生存可能,又能够通过理想个体的价值实现达到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至柔、至朴、至虚--老子对个体生命的关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对个体生命问题高度关切,他聚焦于个体生命的存在、延续和它的价值与意义。老子从个体生命的理想人格出发,对个体生命的理想状态进行设定,这一思路既实现了道的终极性,也把道作为一种非道德的制约因素,从而构建起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人是生命个体,以生命的方式而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彰显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启动学生奋发向上、自我完善的动力机制,使其能够过一种有道德、有意义的生活,促其生命自由、快乐、健康、幸福成长。作为一种新理念和新范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转向聚焦学生的生命关怀和生命发展,倡导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追求思想政治道德和个体生命的交融、和谐与共生,其实现必须正视学生生命存在,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引领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生命体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塑造生命化幸福教师,建构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幸福而教     
<正>教育是最直接关涉个体生命的社会活动,而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幸福,为幸福而教应是教师思考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幸福的体验首先是个体的,而后是社会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个体幸福的人对于社会是有益的,而每一个  相似文献   

5.
幸福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教育既顺应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又折射了人性教育的本质,因此是回归人性的教育。幸福教育通过关注个体的自然生命、丰富个体的精神生命和增强个体的幸福能力等实施策略,使教育回归人性,实现个人幸福,并使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让学生体会到教育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促进个体的成长,为社会发展缔造出有用的人,而幸福课堂的构建就是回归教育本质的一个重要渠道。基于此,教育界开始关注幸福教育的问题。本文就小学英语课堂幸福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有人片面认为老子思想是消极颓废、逃避人世的,而没有看到他关注社会纷争、关怀人民幸福安宁的积极入世思想。误解的标准主要在于老子是否积极关注社会人事,"自然无为"是否就是无所事事之意。从这两个角度入手,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分析老子思想真正含义,驳斥误区,证明《老子》是一门以"自然""无为"为核心观念的政治哲学,具有很强入世精神和人世关怀。  相似文献   

8.
列子的重生思想是其区别于老子、庄子思想的哲学思想之一。这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生命本身的态度,即贵生;二是极力保全生命的方法,即不为名累;三是在保全生命的基础上,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具体做法,即率性保真。  相似文献   

9.
老子在休闲与养生方面的思想是中国休闲思想史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积极有为的生活方式就是追求个体生命与自然社会的整体协调与共存,而老子的养生理论与休闲智慧正是以“体道”为理论宗旨,以“崇尚自然、返璞归真”为休闲核心的具有自然主义思想的哲学。老子主张人要长生久视、活得自然,那么身体就要健康,心性就要悠远闲淡。老子的休闲与养生思想主要包括:“随化自然、少私寡欲、致虚守静”的养生原则;“自然无为、知足常乐、回归自然”的休闲境界。所以,老子的养生与休闲智慧对现代人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生命哲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生命智慧引发了弥久不衰的思想魅力。文章结合时下我国高校教职工生命状况和职业发展态势,着重发掘和整理老子生命哲学中的"贵生轻物"的人文关怀、"贵柔不争"的处世艺术、"生死自然"的达观态度、"死而不亡"的终极超越等独特的生命智慧。认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职工,应既"育人"也"育己",把握自己的定位,顺应生命的本性,纯真而自然地让个体生命之花自由而全面地绽放。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道德经》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其哲学基础是"道"。"道"可以作为企业管理领导者的指导原则。挖掘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利于我们提高和增强现代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有助于我们加强和深化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思想成长经过了理想主义、黑格尔主义、"费尔巴哈派"、科学实践观形成四个不同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强调实践主体性,是指引中国青年思想成长实践的方向标。当代中国青年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实践经验,将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进步发展密切联系,自觉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3.
沈伟 《教师发展研究》2020,4(1):116-124
杜威的若干思想为发展乡村教师、改良社会提供了有益的视角,理解其关于教师发展的思想,必须超越单纯的技术论。在杜威的社会改良思想中,教师应促进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教师的培养应以中小学为中心,中小学是检验和证明教育原则的实验室。这一思想经陶行知的发展,成为中国乡土社会培养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之有力途径,并进一步在美国服务学习中实现未来教师课程学习与国民责任的统一。鉴于此,需以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培养具有探究品质的乡村教师,这蕴含着发展乡村师资、改进乡土社会的承诺。  相似文献   

14.
舒志定 《教育学报》2012,(3):3-8,16
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教育问题的语境、主旨与实质,是深化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从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视角,把"现实中的个人"确定为教育对象,提出"现实中的个人"是"对象性存在"和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阐释教育目的的内涵以及实现教育正义的道路。以此立场理解教育,使教育成为"现实中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凸显教育理解的历史维度,实现教育思想方式的革命。因而,加强马克思人的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利于展示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等级社会通过逻各斯中心主义建立起来的二元对立的固定认同,造成了各种概念和各种群体的划分和对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个人主义等基于原子化本体论的思想也走到了极端,而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划分和对立也走向极致。这些思想正在加剧而不是缓解社会矛盾,瓦解而不是整合或者重建社会共同体。未来真正的社会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走向,这是一种以差异性为基础并建立在平等的、普遍的及内在的个体关系之上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联合”是消除层级划分的连接:不是以虚幻共同体的“all”和“tobe”方式,而是以“and....and....and....”的方式重新融合各个元素,生成全新的共同体,同时也是真正的共同体——共通体。  相似文献   

16.
人的价值问题是价值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张岱年认为.人的价值思想的主要内容:个人的自我价值,即人具有独立的意志与人格,坚持自己的尊严;个人的社会价值,即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类的价值.即人类具有其他物类所没有的特异性质和能力。孔子人的价值思想的历史意义:铸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路向。今天,批判继承孔子的人的价值思想,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道德支撑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时俱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必须植根于中华传统美德 ;立足于党的优良革命传统 ;着眼于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必须突出以人为本 ;把握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和社会主义原则与市场经济要求的结合 ;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后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发挥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两大功能。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教育思想强调社会和个人的协调发展。建国以来对高等教育的理解和定位在传统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下都存在一定偏颇。重视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以促进政治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视人性和个人价值的培养,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重视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是古希腊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浅析比尔·盖茨的科技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科技革命以来,现代社会生活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有关伦理学方面的问题,这已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与瞩目。本文主要阐述了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的科技伦理思想对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一种完善论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他对劳动的目的、生活中最高的善以及衡量社会进步尺度的看法中。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有两种目的,即满足生存需要和实现本质力量,其中实现本质力量是高于满足生存需要的超功利目的。马克思认为对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发展,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是生活中最高的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作为善是完善论意义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完善论思想也包含这种善的观念。马克思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的完善标准,用以衡量和评价各个社会的善恶。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依据不是某种正义论,而是追求人的发展的完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