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企业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企业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败。市场经济拓展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空间,内部控制制度又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之一。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正确处理好监控与发展的关系,是确保企业安全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证明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大型企业价值的提升。考虑到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和内部控制的现状,以我国128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绩效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受托者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基于此,文章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得现状,并对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采用文本挖掘技术,考察风险提示信息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将企业内、外部因素放入同一分析框架中,探究信息披露制度变迁与内部控制的联合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年报披露的风险提示信息越多,资本成本越高;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力度抑制了风险提示信息对资本成本的增强作用,且当企业内部控制较差时,这种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完善公司治理尤其是风险信息披露制度,内外联动,才能真正发挥资本成本作为连接资本市场、公司筹资与投资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5.
强化内部审计 提高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活动最终的目的,而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领导必须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在研究当前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及重点部位的基础上,对审计方法的改进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和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益.内部控制的发展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治理环境、治理机制(包括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和决策机制)以及治理业绩的评价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研究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与以往从外部压力和企业内外部治理结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不同,基于内部控制这一企业内部治理制度,以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次考察在市场化进程这一外部环境下,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持续影响.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明显偏低,但缺陷修复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提高,这种效果在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更加明显.研究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通过内部控制这一“免疫功能系统”的持续改进,不断修复内部控制缺陷,降低外部环境的不利作用,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提高社会责任的履行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2012-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社保基金持股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同时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持股比例同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内部控制质量在社保基金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社保基金的治理作用只有在非国有企业和大股东非绝对控制企业中才能发挥。  相似文献   

9.
内部控制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科学管理制度,尤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效益、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研究,为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提出了参考性建议。研究如何在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管理,是现代企业的必然趋势,并且对公司的生存发展也至关重要。当然,每个公司建立的制度必须适合本公司的情况,这就要求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结合自身特点,分析影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各种因素,科学建立,并逐渐加以完善,从而有利于加强管理,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和方针。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审计体系是由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组成的,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内部审计的基础性作用尤为重要。在企业决策、执行与监督组成的企业管理体系中,内部审计处于监督位置上,代表经营者对本企业和基层单位进行经济监督评价,是经常性的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内部审计成为拥有很大自主权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高层次的监督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观念革新、方法革新、机构设置革新、法律配套、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等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12.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多重意义,不仅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减少企业运营管理成本,还能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然而,在当前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诸如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监管不到位、代理记账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实际工作效果不甚理想。对此,文章阐述了提高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策略,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给予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管理地位的不断提高,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手段之一的会计电算化,在提高财务工作者的劳动效率和减少财务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明显。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意识差,信息管理技术落后,会计电算化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现状、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调研广州市H中学的情况,探讨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与组织制度之间的关系,认为正式制度为政策的执行提供"外显"的刚性控制,而非正式制度起到"内化"的柔性规范作用;同时,素质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能够促进学校组织中正式制度的不断变迁和完善,帮助其非正式制度的不断重塑。  相似文献   

15.
企业和高校之间存在人才需求端和人才供应端的联系,但两者性质、职能、价值目标、对社会变化反应速度等方面差别阻碍了产教融合进程。企业转型升级、高校人才培养急需产教携手,产教融合成为高等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呼声。产教融合的实现基础是互信机制,即价值取向的互信认同、校企资源的互信共享、人才培养的互信联动,校企须遵循的价值取向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性、长期性、双向性和兼顾性,摒弃价值取向的短视性、单向性和片面性;充分认识校企拥有的物质资源和科技资源的互补性,构建资源的产教共享机制;积极挖掘双方人才培养中的合作潜能,企业认可及信任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方向、质量、规格,高校认同及信任企业人才培养不可替代的能力及作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工程能力培养与特殊技能培训三方面联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企改革在产权改革上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竞争机制却严重缺失,当前须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来推进国企改革。分析国企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在建立竞争机制的过程中重塑政府行为极其重要。政府需要从建立国际竞争平台,转变政企关系,制定市场运行规则,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来完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体系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至今被西方发达企业所广泛运用。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为企业的资本运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内企业也相续引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虽然该套管理体系尚处于雏形,但可以预见,随着企业竞争国际化趋势日益突显,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必然带来可观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信息公开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起点,而公平的基础又源于信任。信任危机频发催生了高校信息公开问责制,信任重建则需要高校信息公开问责制,问责制的落实与实施,对于提升社会对高校的信任,促进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大学制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Trust,distrust and their impact on assessment reform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ase that one of the factors constraining principled learning‐oriented assessment practices is lack of trust. It examines a number of assessment dimensions in which trust or distrust plays a role. These issues are illustrated via a discussion of two different iterations of the same module taught in a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Through this example, the author analyses how accountability forces and distrust created an atmosphere which constrained the use of innovative assessment methods.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rust might be developed, some of the barriers aris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st and good assessment practices. It concludes by sketching some possible aven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stakeholders’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trust and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