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功松同志在《教学(逢雪宿芙 蓉山主人)有感》(刊《湖北教育》 1993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古诗《逢 雪宿芙蓉山主人》表达了“作者对贫 寒人家的同情”,且诗句“风雪夜归 人”应解释为“主人为谋求生活,在 外劳碌奔波,夜里才回家。”本人未 敢苟同,我认为古诗表达了作者对 芙蓉山主人的感激之情,同时赞扬 主人热情好客、与人方便的美德。且 “风雪夜归人”应解释为:“行人在风 雪之夜终于找到了可以投宿的地 方,并受到主人热情款待,而感到像 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我之所以如 此理解,是因为在教学这课之前作 了以下几种思考。  相似文献   

2.
林悦庆 《陕西教育》2003,(10):29-29
一、副词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如“又”这个副词,看似平常,用到诗句中却使诗句情趣盎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西山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这些诗句中的“又”,或使作者对事物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或传神地流露出作者的惊叹狂喜之情。倘若把“又”改为“已”等,那么诗旬显然会逊色不少。正是“又”字使诗句更进一步感染了读者,激发了读者的共鸣。不仅诗人如此,著名作家对副词的使用也是一丝不苟的,如《“你们想错了”》一文:“我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不久前读贵刊1981年第4期中冯兆祥同志对《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的解释后,对我启发甚大。我觉得该文对诗句的解释,是符合当时情理与环境的。只是觉得对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解释为“风雪夜里,行路客人来投宿啊”,似有  相似文献   

4.
与李白同行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身着白衣的青莲居士手提酒壶,口中念念有辞。是我追寻已久的李白!我快步跟上,那人却消失在山水之间。气喘吁吁的我不禁仰头长叹:“谁能跟上他的脚步,与他同行?”应者百千。山的回答最为长远。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我与他同行。”“你不曾见到古栈道上他的足迹么?你不曾见到山间云雾中他穿梭的身影么?那你一定见到了他为山留下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问余何意栖碧山’…这些诗句无不开门见‘山’啊。还有谁比我与李白同行得更久,留下了更多的诗篇?”山扬扬得意地说着。…  相似文献   

5.
诗能吃吗?     
如果说,有人把好诗当作早餐,你一定不相信。那么,请读一首小诗:“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诗句当早餐。”王安石号“半山”,“读半山”即读王安石的诗。  相似文献   

6.
课内提升1.《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形式写成的新诗。全诗以——为抒情线索,诗情勃发,结构跌宕。2.说说下列诗句各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  相似文献   

7.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一)(二)(三)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下面提供的特定环境,填写相关的古代名句。(6分)去年中秋节,我驻美使馆召开了部分留学生座谈会。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同学们的发言先后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王安石的诗句:“,明月何时照我还?”2.,一片冰心在玉壶。(1分)3.,千金散尽还复来。(1分)4.,八千里路云和月。(1分)5.知己知彼,。(1分)6.“…  相似文献   

8.
缅怀汪国真     
《初中生》2015,(20)
4月26日凌晨,著名诗人汪国真因病逝世.汪国真,1956年生于北京,诗人、书法家.上世纪90年代,国内曾掀起一股“汪国真热”.他的诗句为整整一代人的青春打上了烙印,代表性诗句有“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等.  相似文献   

9.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同学们齐读屏幕上的诗句。生读:《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师:同学们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生:诗句中都有“山”。师:不错,都写到山,而且山的前后都有一个“空”字。这位喜用“空山”意象的诗人就是盛唐山水诗人王维。今天我们欣赏他的另一首有“空山”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看看他又为我们创造了怎样一种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像下面这样的词句品析练习,教材里面有很多:《在山的那边》练习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作参考)。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相似文献   

1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系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现入选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刘长卿大约生于公元八世纪中期,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后被诬陷下狱,贬为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一千多年过去了,诗人早已形消骨毁,只留下不朽佳作让后人去揣摩和猜想。《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有可能写的是刘公赴任陆州司马途中的经历。若是这样,诗中题目及诗句作如下理解似乎更为贴切一些。“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我”在途中遇到天下雪,便投宿在芙蓉山一户主人家里。“日暮苍山远”——时已傍晚,苍…  相似文献   

12.
猛虎和蔷薇     
余光中 《中文自修》2006,(12):48-49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Siegfried Sassoon1886——)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勉强把它译成中文,便是:“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如果一行诗句可以代表一种诗派(有一本英国文学史曾举柯立治“忽必烈汗”中的三行诗句:“好一处蛮荒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了一定的比例,而在古诗中,写景状物的尤占多数。古诗写景状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寓情。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古诗教学中来了一个“返朴归真”,引导学生将诗中的“画”用口语描绘出来。如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日暮苍山远”一句; 师:诗句中描写的“太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生:是傍晚的太阳。 师:诗句中哪个词告诉我们此时的太阳是傍晚的太阳? 生:诗句中的“暮”字。  相似文献   

14.
一、“对号入座”古诗因受平仄格律的限制,诗中字的位置常有颠倒,这对小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来说是个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给字编号的“对号入座法”来解诗句,学生弄清了诗句中字词的顺序就较容易理解诗句的意思。如《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编号为“月落①乌啼②霜⑤满④天③”。这样,学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中有文言文60篇,共设置练习192道,其中扩展性习题有33道,占17.19%,主要分为谈与说的练习、联读的练习、写的练习三个板块:谈与说:①谈对你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一次选择(《鱼我所欲也》);②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送东阳马生序》);③查资料,谈你对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的看法(《孟子二章》);④怎样看待文中这种“理想的忧乐观”(《岳阳楼记》);⑤对“像越巫这种骗人又害己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越巫》);⑥和同学们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诗或诗句(《诗词五首》)…  相似文献   

16.
啊,黄河,我心中的河! 童年,从母亲教我背诵的古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里,我就记住了黄河.  相似文献   

17.
一微寒的春夜或萧瑟的冬晨,岑寂的雨夜或喧闹的街头,宁静地独处或结伴同游,常常不经意间便想起了他们,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僵卧孤村不自哀”的陆放翁,“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海南考生《作家们的故事》【赏析】引用脍炙人口的诗句作定语,分别修饰这个诗句作者的名字,而引用的每一诗句又是这个诗人个性特征的最形象生动的写照。读者看到诗句便不由自主地想到诗人,而提到诗人则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浮现其名句。名句、诗人相映生辉,引用、排比醒目传神。二我愿…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个自然迷,“孙博士”是同学们送我的雅(ya)号。我观察起“西瓜虫”来会乐不思归(gui);做起小实验来,会忘乎所以。课余(yu),我常和同学们在校园寻(xun)宝,那些草儿、虫儿的小秘密我都了(liao)如指掌。我喜欢想像,在五彩的梦中,我张开双臂(bi),飞翔(xiang)在浩(hao)瀚(han)的天空、神秘的海底……我喜欢读书,我把优美的诗句当作宝贝都装进了肚子里。然而,老师说,读很多书却不会用,那只不过是一个四脚书橱(chu),于是我就拿起笔来,在纸上快乐地蹭(ceng)痒(yang)痒——写下我的作文。  相似文献   

19.
一篇优秀的散文,作者往往要引用一些古代诗人所描写的同一题材的有关诗句,使文章增色生辉,锦上添花,从而使散文做到“诗文并茂”,引人入胜。这些例子在语文课本中不胜枚举。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开头就引用了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意...  相似文献   

20.
迷路的故事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文人的思乡情自古至今如长江黄河般奔流不息,不曾断绝。今天和大家共赏两篇散文,舒婷的《迷路的故事》和琼瑶的《山的呼唤》,两文都浸透着浓浓的故乡情。但是,这两位女作家并没有苏东坡那气吞长江的气势,而是用李易安似的委婉、迷离的语言汇成了魂牵梦绕、剪不断的缕缕乡愁。恰如冰心的诗句“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