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啊”是一个表达语气和感情的助词。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助词,单用在句子开头,是叹词,它的声调随说话人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在句子末尾,用来表示语气,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最后一个音素的影响,读音往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啊"是一个表达语气和感情的助词.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助词,单用在句子开头,是叹词,它的卢调随说话人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在句子末尾.用来表示语气,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最后一个音素的影响,读音往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啊”附着在句子的末尾是语气助词,可以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不同的语气。表达的语气不同,句末的标点符号也不同。如:①你对这件事到底有什么看法啊?②郊外的景色真美啊!③是啊。我找着了他,在一家小茶馆里④爸爸、妈妈,雪大路滑,当心啊!⑤老王,别老提这件事啊。这里的‘啊”(有写作‘呵”或‘啊”,或依连音变读规律写作“呀、哇、哪”),在例①中是疑问语气,用问号来表达;例②中是感叹语气,用感叹号表示;例③是陈述语气,用句号表示;例④⑤是祈使语气,前者因感情强烈用感叹号表达,后者因语气舒缓,用句号表…  相似文献   

4.
汉语方言句末“着”的类型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言句末助词“着”有两个意义:语气义和事态义。“着”在祈使句末尾和疑问句末尾表示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着”在陈述句末尾是个事态助词,表示末然的事态,包括即然、先然和将然。方言和近代汉语的事实显示,“着”的事态义是在祈使句这个语境中形成的,其前提是含“着”的祈使句祈使语气要弱化。事态助词“着”是从表祈使语气的语气助词“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5.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一现象使汉语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产生了一批举足轻重的虚词 ,“着”就是其中的一个。它由一表“附着”义的动词虚化为两个语言成份 :一是表示持续态的动态助词 ,即表进行的体标记 ;二是表示祈使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6.
“何施之为”注释究竟何意新疆/乔正明《之战》里有这么一个注释:[秦则无礼,何施之为]秦国就是无礼,为什么要报答它呢?为,表示疑问语气。何施,宾语,前置以加强语气。之,助词。这个注释对“何施之为”的说法实在令人不可理解。“为,表示疑问语气”,这是说,...  相似文献   

7.
对《郩之战》“何施之为”一句,教材注释有如下几种:84年版:[奉则无礼,何施之为」秦国就是无礼,要报答什么呢?则,即、就是。“何……之为”是古代常用的反问句式。何,宾语。之,助词。为,语气词。 87年版:秦国就是无礼,算是什么恩惠呢?“何……之……”是固定结构,何施,前置以加强语气。之,助词。为,算是。 90年版:秦国就是无礼,为什么要报答它呢?为,表示疑问语气。何施,宾语,前置以加强语气。之,助词。笔者以为,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再看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8.
“啊”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屡见不鲜,它分别在句前,句中、句末出现。作者根据文章的表达需要,用不同句型的“啊”字句表示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啊”字随着句型,语气的不同,读音也不同。以前,很多学生对这些句子里的“啊”字一概读作叹词的“啊”(a),读得咬口,听得也很别扭。因此,语文教学中加强“啊”字句的朗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很有好处的。我的作法是: 一、辨析读音引导学生辨析“啊”字的读音,要注意三点:①根据“啊”在句子里的位置确定词性。“啊”在句前独用(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作叹词。“啊”用在句中、句末作语气助词,永不独立。②确定句前的“啊”的读音,让学生懂得“啊”(a)读出不同的语  相似文献   

9.
“何”,在古汉语中通常作疑问代词,代人或事物。有时也用于指示代词中的虚指。它的使用是极其广泛的,常在表示语气的各种句式中出现。这个词非常活跃,能够和实词中的名词、动词、代词、数词和虚词中的介词、副词、助词结合而使句子有疑问、反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其中表示疑问是基本的,其它是疑问语气变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丰富多采的现代汉语词汇中,“啊”字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人们说话写文章,经常用它表达各种复杂的感情。在不同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啊”的读音变化很多。如果弄不清它的音变规律,就会造成“啊”的变音的误读或误写,以致妨碍准确地表达感情。但是,在中小学语文阅读中,有些教师或学生往往不注意“啊”的音变,把“啊”的变音读错,甚至有的语文课文也把“啊”的变音写错(与“呀、哇、哪”混用)。所以,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V te MQ”这一口语格式具有多方面的语法语用特点,并可由此推出“他(te)”此前很少被人提及的语法意义,即“他(te)”是一个助词,具有语气、结构及时态助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已经公诸于众了,目前尚在征求意见阶段,我在这里对《提要》中的一个小问题,提出不同意见;向专家和同行们求教。关于助词“的”“地”的分合,《暂拟系统》规定:“助词分三类,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肋词。结构助词包括:的、地、得、所。它们是定语、  相似文献   

13.
阳城方言里“的”的用法很复杂,可以充当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词及补语成分。“的”作为结构助词可以充当定语标记、构成“的”字短语、充当状态形容词词尾、在主谓宾语句中取消谓语动词的谓语性;作为动态助词可表示进行体、持续体、完成体和将行体;作为语气词,可以用于表达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作补语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果补语,一类是趋向补语。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的虚词中助词是一个重要的类别,一般有两种用法,即列举与复数.助词的作用通常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表达动作的状态,现实语气和构成各种结构,是表达的重要手段.“等”字是结构助词,用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多出现在文言文中.  相似文献   

15.
语气词是语气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有六个,即:“的、了、吗、呢、吧、啊,”本文主要分析这六个语气词所表示的感情色彩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来”是山西汾阳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句末助词。从句型角度看,它可以出现在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中;从句类角度看,它只能出现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不能出现在祈使句和感叹句中。从体貌的角度看,它是一个经历体助词,从时制的角度看,它是一个过去时助词。时体助词“来”还能和其他体助词共现,它是近代汉语助词“来”的延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了”是助词,在汉语中它常附着于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表示某种附加意义或语气。《火烧云》一文中,“了”竟出现了22处之多,给课文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8.
“洁白的梦我们都有啊”,这句话,你会在它的后面加上一个什么样的标点?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把它读出来?现在就试着念一下吧,凭你的直觉,不要想,“洁白的梦我们都有啊”  相似文献   

19.
凡语句中,表示各种语气、不能独立成句(与叹词有了区分)的词是语气词。语气词在汉语中属于虚词的范畴,人们习惯上把它归入助词。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将语气词从助词中分出来,他说:“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整个句子末了,表示语气。”这是他根据现代汉语的实际用例得出的结论,但在古代汉语中,有的句子中所用的语气词则与此不同。例如:  相似文献   

20.
“了”的词性比较复杂,它可以是动态助词,也可以是语气词,还可以是动词.由于“了”归属的词类不同,所以它的语法功能和修辞作用也就不一样.本文不涉及动态助词“了”和动词“了”的语法功能和修辞作用,单就“了”作为语气词进入句子后所表现出来的语法功能和修辞作用做些研究.对于语气词“了”(为了简便,以后出现的“了”均指语气词“了”)的语法功能和修辞作用,一般语言著作都未做深入论释,有的涉及到它的语法功能:放在句尾,表示一种肯定、确定的语气,而又着重说明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