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祥明 《记者摇篮》2006,(10):44-45
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一直以“播报”作为传统表现方式。播音员神态严肃,字正腔圆,语势稳健,十分讲究分寸感。但自从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后,以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对比,从此就很快为国内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所接受。如今,对“说新闻”,已不再停留对播音节奏的快慢和语气语调的亲切、平等、松弛等浅表层次的认识。更多地是将播音员的个性和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素质和修养融入到播音创作中。从观众的角度看,他们希望从播音员口中获得信息的同时还能得到感情上的交流。播音员…  相似文献   

2.
一、热情的介绍者文艺广播稿大多是对文艺作品、艺术家、文艺知识的介绍、解释和说明。所以无论是播评介稿,还是播解说词、串连词,播音员都是以一个热情介绍者的身份出现的。这和朗诵文学作品、扮演某个角色、报告新闻、发布评论都不大相同。不同的身份使播音员的创作心理状态不同。如扮演者的创作心理状态是“我就是”;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节目中几乎每天都播送评论,虽不多见长篇大论,编后话、短评却常常出现;在主持人节目中,夹叙夹议的话更多。评论播音今天仍是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基本功之一。播评论就是要善于说理。我赞同说理人应该有“我有理”的心态。这是评论播音的基本心态。叙述一件事,耳闻目睹确凿,说起来便会句句实在,语气肯定,听的人也觉得真切。倘或是道听途说,心中无数,就会语气飘忽不定,若明若暗,让人听来半信半  相似文献   

4.
弄清楚播音员、主持人的“自我”与“非我”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使播音员、主持人的主观个性与客观要求有机地协调、融合,最终形成播音员、主持人创作的特色,有利于克服弊端,使播音和节目主持语言更加纯洁和规范。一、播音员、主持人的“自我”与“非我”的对立统一关系播音员和主持人是一个群体的人格总和与播音员、主持人自身的独特个性的有机融合,是客观的“非我”与播音员、主持人主观“自我”的有机融合。“非我”体现于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不断地“自我”突破、超越之中,播音员、主持人创作的“自我”是播音员、主持人不断减少和缩…  相似文献   

5.
常听人这样评论我们播音员:“大台(指中央、省市台)的播音员就是有大家风范,不象小台(即县级台站)的播音员小家子气。”我觉得这种评论有失偏颇。其实,我们县级台站有些播音员还是很出色的,挺受听众喜爱的。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对小台的播音员会有这样的评论呢?我想,这恐怕与播音员发音欠佳,或多或少带有方言乡音有关系。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播音水平绝非一日之功。如果仅凭每日几十分钟播播稿子的练习,期望达到灵活自如驾驭语言表达的功力是很难办到的。我觉  相似文献   

6.
关于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到底“播”“说”“聊”哪种状态更好的争议一直存在.其实,这三种方式可以说都是根据新闻的内容和形式的细分而派生出来的三种状态,如果一定要分出个高下,就会使我们走入一个伪命题的误区:“难道新闻播报只有一个单一的或者说最佳的状态么?”现在,我们的新闻报道无论从内容、形式、手法、角度上都在不断创新,而电视新闻播报怎么可能是单一的状态?在具体实践中,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如果只具备单一的技能和播讲状态,是难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齐越的播音创作,我们就会发现,真情,是他创作的核心,是他创作成功的关键。正如他自己讲的:人民的播音员必须自觉地同党和人民在思想感情上保持高度一致,和党、和人民共甘苦,同爱憎,才能在播音中感情充沛。爱憎分明的感情一是要真,二是要准。真,就是感情要真实。播音中只有动真情,才能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要播出真情,首先播音员自己要对稿件内容产生真情实感,心中掀起表扬所爱、鞭挞所憎的感情波涛。准,就是感情的表达要准,掌握分寸。播音中爱憎分明的感情是由稿件内容和宣传对象引发出来的,受主题思想、宣传目的支配,…  相似文献   

8.
李恩吉 《记者摇篮》2004,(3):26-26,22
常听到的话是编辑、记者要做个“杂家”。做为在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中,以文字稿件为创作依据,以有声语言为创作手段的播音员来说,是否也做个“杂家”呢,广播前辈的话给了我答案,……“播音员不能比编辑、记者差”。  相似文献   

9.
广播是出声的,播音员是电台的“门面”。演员扮演剧中人物要进入角色,播音员播读稿件也应这样要求。就是说播音员应在分析理解稿件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和联想,使文章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画面”,尔后通过口播出来,让“画面”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于听众面前,引起听众的共鸣,达到宣传的目的。这“画面”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内心视象”。做为播音员,都懂得“理  相似文献   

10.
广播中的评论员评论是指由评论员自己撰写(或参与撰写)并由自己播讲的评论,它是与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在广播实践中,新闻评论基本上有两种播出形式:播音员播诵或评论员播讲。由播音员自己播讲的“口头述评”是评论员评论的一种,这一形式现在被许多电台广泛采用,也说明了评论员评论的兴起和繁荣。 广播评论员评论的特征可以从外部特征和内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在播音员相互切磋技艺时,在播音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你播这篇感情没有转换,没有跟上内容的发展,这句话后面应有个感情转换的过程”;“这里你的感情转换分寸把握得不够准确”……。看来,“感情转换”一词已在播音工作者中通用,虽不知它出自谁口,始自何时,但它确能为播音员接受、理解,并在实践中运用。因此  相似文献   

12.
曾小洪 《声屏世界》2005,(12):46-46
优秀的电视节日除了有好的素材及拍摄到位的画面外.播音员在后期有声传播巾的再创作给电视画面赋予的“点睛之笔”也是不容忽视的。播音员在工作中要面对时政新闻、社会新闻、通讯等多种类型的稿件,如何理解每篇稿件的中心思想,准确把握其内涵.使播读后的作品能引起受众的共鸣.除了在播读前反复推敲、理解稿件的内涵外.更为重要的是播音员播读时的情感调动。  相似文献   

13.
刘骏 《记者摇篮》2006,(11):53-53
无论是播音员还是主持人,在直播的时候难免出现一些口误或差错。对直播中出现的这类差错,是改还是不改?要改,该怎么改?其实这些都是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懂的“规矩”。首先必须明确,发现自己播错了必须马上更正。如果不及时更正播出的错误信息,势必误导听众。假如听众依据你传播的错误信息指导所从事的生产、生活,后果将不可想象。我台一名主持人在播报国际新闻时,将“驻伊美军死亡人数,超过1900人”误播为“驻伊美军死亡人数,超过1900万人”。一个“万”字,将美对伊战争死亡人数夸大了1万倍,而主持人发现自己读错了,只是犹豫了片刻并没有及…  相似文献   

14.
播音员播出的每句话都有明确的目的,有鲜明的态度和感情。如果一句话的目的变了,态度和感情变了,那末这句话说出来也就完全变了样,这就是语气问题。语气又是语言表达中重音、停顿、节奏的综合。比如,“你是谁?”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虽然语句重音都在“谁”上,但由于态度和感情不同,语气也就有所不同。即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高明的播音员是没有感情而把声音驾驭得象有感情一样”。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有感情的播音,必须是播音员的身心为情所动,没有真情实感作内在养分的播音是苍白的,是缺乏真正的生命力的。播音员的情绪情感贯穿着播音员的整个播音过程,制约和影响着播音效果。情绪情感在播音中的运用和控制播音员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如何在播音中运用好,这是决定播音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播音员在播音时应当善于恰当地激发情感,恰当地运用情感,做驾驭情感的主人。例如:当播音员心里正处于忧郁时播一篇内容欢快的稿件,当播音员正春风得…  相似文献   

16.
赵军 《新闻前哨》2000,(10):28-28
众所周知,节奏是诗歌 的灵魂。其实,除了诗歌、散 文,像小说、文章、广播电台 的新闻节目等,它们在有声 语言表达时都离不开节奏。 就连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也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也就失去了语言的生命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节奏是一切有声语言的灵魂。 新闻播音是新闻稿件的文字语言经由播音员再创作而成的有声语言,它同样具有“节奏”方面的要求。 节奏是韵律,节奏是色彩。当我们对播音的吐字、发声、呼吸等等多种技巧都已经掌握了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节奏”在新闻播音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新闻播音员在平时工作中,接触到…  相似文献   

17.
薛建国 《新闻实践》2012,(11):48-51
评论以思想性见长。而思想性就在于说理。说理需要理性,不可夹杂个人感情,这样才能保证其观点的客观公正。不知从何起。这好像已成为评论者必须遵循的“铁律”。作为长期坚持写时评的传媒人,笔者从实践中深切感受到。评论要据事论理、以理服人,但同时还必须饱含深情、以情感人。惟其如此。评论才能更好地贴近受众、从而唤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一、评论可不可以讲“感情”评论可不可以讲“感情”?这是个问题。感情,是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典型的个人色彩。所以,评论写作不应该掺杂个人感情是业界共识。感情流露,即为情绪的表达,当作者的个人情绪注入字里行间,其评论的立场和观点很可能不被认同。因此,成熟的时评作者“不谈感情”。不谈感情可以,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板着面孔说话,端着架子训人成了评论文章的通病。  相似文献   

18.
评论要以理服人,自然须运用逻辑力量,充分说理。但若写成冷冰冰、干巴巴的说教,没一点感情,其说服力也会大减。有些评论也说得有理,却不能令人感动,就因为只是晓之以理,而没有动之以情。中国古今思想家、文学家,都很重视评论的感情色彩,重视文章的感情因素的作用。毛泽东说:政论应该像政论,但并不排斥抒情。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繁彩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他把情与理视为文章的经纬,概括了传统文论的一条重要经验。梁启超的政论,在近代史上所以能风靡一时,与其感情充沛有关。他说,他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广播评论曾在较长一个时期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是以播送报刊评论为主。所播的又多是社论、评论员文章这样庄重的文体。报刊评论架式大,居高临下。加上播音员那激昂的语调,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硬梆梆的。其实。广播是听的艺术,要讲究传播的方式和态度,采取平等的、亲切的态度讲话,  相似文献   

20.
笔者常收听“直播新闻”,但可以这样说,几乎每次都是在提心吊胆的心情中度过的。说实在的,在一档节目中,要播音员从头至尾不出一点差错实在是很难的。在收听过程中,我总是为播播音员捏着一把汗,每当出现语调失常、重复、停顿等差错时,心里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