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五、反语。反语就是说反话。运用与说话人的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样的修辞方式叫反语。  相似文献   

2.
反语作为一种修辞方法指的是故意使用和本意相反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反语的特点决定它的使用必须建立在语境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反语的表达机制、表达形式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反语例说     
反语,平常叫“说反话”,即要表达的本意同语句表面意思完全相反。反语常常用来表露某种极度愤懑或憎恶的情绪,并能产生强烈的嘲讽效果。也有亲昵性的反语,这是属于反语的另一类。本文重在分析讽刺性反语的三种方式,而且这都能在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中找到例句。  相似文献   

4.
反语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在语言交际中承担着保持交际顺畅的重要职能。反语的判断和理解离不开语境,其本质特性"对立效应"是反语的语用功能基础。汉日"好"字句反语基于"好"和"いい"均含有正面意义的本意,同属于反语中的"正话反说"。本文通过对汉日"好"字反语例句的分析,比较了汉日"好"字句在意义、使用以及语用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反语,是运用跟表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是一种修辞手法。曾见到有的语文教学参考书、修辞格汇编以及有关的语文教学刊物,由于见仁见智而认为反语可以加引号。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6.
○批○评○幼○儿○用○语○三○忌康烽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但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都与成人有显著不同,因此,在批评幼儿时须讲究方法,注意批评用语的使用。一忌使用反语。反语是指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  相似文献   

7.
反语(Irony)是指说话人所说的话在字面上与他想要表达的意义恰恰相反,是一种通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来取得讽刺、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本文借助Sperber和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指出反语理解是一个多维推理过程。反语交际发生时,听话人会结合认知环境,明显感觉到在话语和整个认知环境之间存在不匹配、有悖听话人的心理期待。在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中,听话人于是推测这种不匹配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说话人有意为之,代表说话人的某种批评性评判或评价,进而推断该话语是讽刺性话语:传递讽刺、挖苦、戏谑、诙谐、嘲弄甚或幽默等态度。其次,交际者的心态,语气、语调也能帮助听话者识别反语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在汉语中反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在文学作品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应用.所谓反语,即"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一种辞格.[1](P165)反语大致可分为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两种,前者多用于揭露、批判及讽刺,后者则用于风趣、幽默、诙谐等,对反语传统的研究一直是修辞学家们的"份内事",然而修辞学关注的都是静态的语言,是既成事实的反语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梁绿平 《双语学习》2007,(7M):156-157
一般认为,英语中的语句反语(Verbal Irony)有幽默和讽刺作用。其实从语境和心理角度分析,其作用远不止此.可有冷嘲热讽、幽默风趣、加强语气、打情骂俏、抱怨诉苦和掩饰虚伪等六种作用。本文分别举例论述.最后试用语用力量(Pragmatic Force)解释语句反语之所以有多种修辞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典故是人们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字里行间充满着生活和时代的气息,让人容易接受和掌握。我国古代诗词的写作,往往根据内容的需要引用一些典故,能以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然而,由于有些诗词用典奇僻,在用法上也有意做各种尝试,这就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在鉴赏诗词的时候,了解典故运用的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一、用其本意所谓用其本意,指在运用典故时直接使用(引用原句)典故的本意,作者表达的思想和典故本意一样。如:①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小令》)②千岩老人以为…  相似文献   

11.
张冰 《教书育人》2006,(5):94-95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Leech)将语用学(Pragmatics)中的礼貌原则划分成6个准则:(1)策略准则;(2)宽宏准则;(3)赞扬准则;(4)谦虚准则;(5)认同准则;(6)同情准则。利奇(1983)认为除了礼貌原则以外,在谈话时人们也遵循反语原则(irony principle)、逗乐原则(banter principle)、有趣原则(interest principle)和乐观原则(pollyanna principle)。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试图从新的视角描述、阐释反语的理论层出不穷,但有较大影响和说服力的是Sperber&Wilson(S&W)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反语回应理论,他们一反传统的语义或语用替代法,从心理、认知和语用相结合的角度对反语的生成和理解进行全新的动态的研究。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传统语用模式中较为典型的反语研究理论,分析其不足,再通过实例详细阐释S&W的反语回应理论,以说明其理论在反语生成和理解方面研究的突破性。  相似文献   

13.
反语运用是人们受大脑中知识结构的关系性知识的制约,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对不同程度反向相邻关系的本能感知。反语运用的机理可以解释为:说话人说出反语是受意向支配的,意向内容在意向态度的作用下,以相邻关系为中介,可推衍出反语的显性表述;反语听话人以反语的显性表述为基础,经过语境的过滤,以相邻关系为中介,得到反语的隐性表述,识别出反语的对立性,最终推理出反语说话人的意向。  相似文献   

14.
反语修辞格是逆向思维的产物。反语就是故意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表达者要求接受者当作反语修辞格来解读的是明反;表达者要求接受者当作真话来解读的,不让接受者当作反语修辞格来解读的,是暗反。反语的“语”指语言(话语),也可以是行为动作,还可以扩大到非语言的其他符号。扩大之后,相应地出现:修辞学的反语和符号学的反语。符号学反语的载体是非语言的其他符号。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的幽默语言实际上多是经过修辞格的调适而形成的一种蕴涵意趣的语言。以某一修辞格作为幽默载体的现象称为辞格幽默。英语中作为幽默媒介的主要修辞格有:双关(pun)、夸张(hyperbole)、矛盾修辞法(oxymoron)、仿拟(parody)、反语(Irony)、移就(transferredepithet)、突降(anti-climax)等。本对上述几种辞格作为载体的英语幽默语言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周文婕 《双语学习》2007,(5M):45-46
反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的产生和识别的过程也显得比普通话语交际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评述反语理解模式,集中探讨听话者识别反语的工作机制。在理解反语的过程中,词汇处理机制是启动语境机制的基础;语境机制在反语识别的早期能促进显性意义的激活,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Ahme。犤用于感叹句犦哎哟!2.Dearme。呵!哎呀!(表示伤心、焦急、惊奇等)3.Goodnessme。(或:Mygoodness。)天哪!4.Ilikethat。(反语)说得真好听!(或:干的好事!)5.Godblessme(或mylife,mysoul,you等)。天啊!喔唷!(表示惊讶)6.Youthere,what'syourname?喂,你叫什么名字?7.Lookyou。注意!8.Mindyou。犤口犦听着!(或:请注意!)9.Damnyou。该死的!10.Bullyforyou。干得好!11.Goodforyou。犤美犦干得好!真走运!12.You’reonit.犤美俚犦就这么办了。(或:这事就这样约…  相似文献   

18.
英汉反语语用功能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反语现象普遍存在,反映了人们的期望与现实间的对比。然而,无论英语反语还是汉语反语都是对语义和语用合作原则的一种偏离。通过范例将汉英反语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求他们在语用方面的并同,了解使用规律,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言语文际。  相似文献   

19.
以6~10岁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社会功能差异的认知。结果表明:6~10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社会功能差异的认知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反语讲话者信念任务的6岁儿童,无法区分反语批评和反语恭维在攻击度和幽默度上的差异,8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区分反语批评和反语恭维在攻击度和幽默度上的差异,并认为反语恭维比反语批评更善意、更幽默有趣。了解儿童对反语社会功能的认知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谈毛姆《午餐》中的十种修辞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姆是现代英国著名小说家,他的语言明白畅达、形象生动、简洁和谐,其中不少作品被改编为剧本在舞台上演出或拍为电影公映,这与作者能够熟练运用丰富多变、独具艺术表现力的各种修辞格有关。在其名著《午餐》中,作者就熟练运用了多达十种修辞格,即:understatement(低调陈述),irony(反语),innuendo(暗指/影射),transferredepi—thet(移就),contrast(对照),antithesis(平行对照),rhetoricalquestion(修辞性疑问),climax(层递),metaphor(隐喻),par-allelism(平行)。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或限于篇幅,或限于时间,教师们难以就此进行深入探讨,文章对《午餐》上述十种修辞格的分析能使师生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毛姆这位西方短篇小说大师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