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丽萍 《语文天地》2013,(14):30-31
让鲁迅印象深刻的老师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老先生;一位是他留学日本时的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恩师章太炎先生。一、寿镜吾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对于寿镜吾老先生,鲁迅在《从百草园到  相似文献   

2.
寿镜吾是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先生曾回忆道:"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鲁迅先生非常尊敬这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先生.他们师生之间一直有书信往来,甚至在老先生谢世后,鲁迅先生还与他的家人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里的章太炎先生,一个是《藤野先生》里的藤野先生。三位老师伴随了鲁迅先生的童蒙与成长,对鲁迅思想的形成与人生的态度有着重大的影响。透过鲁迅的文笔,从三位老师身上,或可窥见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童蒙老师。资料记载,他"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  相似文献   

4.
一位同学在收看中央电视台“科学&;#183;教育”频道“人物”栏目对鲁迅先生生平的介绍节目时.听到解说词中有这样一句:“在鲁迅先生13岁时,他的祖父园罪人狱,其家也随之陷入困顿。”他发现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时,老师从来没有介绍过这方面的情况。于是,他翻阅了几本鲁迅先生的传记,也没有找到相关的介绍说明。他希望我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5.
一、怎样看待私塾先生和作者对他的态度? 有人认为文中所写的私塾先生是鲁迅童年时代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并以有关他的事迹来说明寿先生对鲁迅的关怀和鲁迅对他的尊敬,从而认为鲁迅在文章中对私塾先生是抱肯定态度的;也有人把先生看成是可憎可笑的反面人物。应该怎样看待私塾先生这个形象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文艺性的散文,虽然鲁迅在写私塾先生中有现实生活中寿先生的某些事实依据,但鲁迅并不是给寿镜吾写传记。为了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需要,作者选取了有关寿先生教学生活的某些材料,这样,与实际生活中的寿先生的全貌就不可能完全一致。分析私塾先生的形象,应以作品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位教师形象的启示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三中学刘荣华中学课本里有三位典型的教师形象。他们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里的藤野先生;《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先生。这三位教师在鲁迅和魏巍的笔下各有特点。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  相似文献   

7.
鲁迅一生有三位他敬重的老师 :一是他童年时期的启蒙塾师寿镜吾 ,二是他在东京时从学的章太炎 ,三是他在仙台学医时的日本教授藤野严九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人印象很深的那位书塾先生就是鲁迅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寿镜吾是个典型的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 ,但人品高尚 ,为人正直 ,他在书塾执教很严 ,对鲁迅却从未呵责过 ,而且还常称赞鲁迅品格高尚 ,但鲁迅对他那一套封建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却十分反感 ,所以在文中对此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批判。但鲁迅并不全盘否定他的老师 ,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 ,他对寿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的品格…  相似文献   

8.
<正>在大部分学生甚至一部分老师的眼中,“鲁迅”几乎可以和“枯燥”画上等号。学生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懂、读了有什么用;老师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教了有什么用……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片面认识、教师对鲁迅作品的处理不当,使鲁迅作品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钱理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鲁迅文学研究者,同时也是一位兼具丰富语文教学经验和深厚语文教育理论知识的语文教育家。  相似文献   

9.
从第一次接触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起,就一直固执地不喜欢寿镜吾先生,在我的感觉中,他算不上是一位合格的教师。究其原因,既不是因为他胳膊下那怕人的铁戒尺,也不是因为他读书时摇头晃脑的神态,而是鲁迅作为学生,在问他“怪哉”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回答说:“不知道!”我无法理解,先生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竟然回答说“不知道”。这不是冒师德之大不韪吗?  相似文献   

10.
奕庆怡 《现代语文》2001,(10):13-13
读《藤野先生》,我们知道藤野是作特别敬仰的一位老师。章写于1926年,这时的鲁迅,已经是国内名的学家了,以鲁迅的性格和为人,这类回忆录不会是应景之作,也绝不会是一般虚浮的客套章。直到30年代,鲁迅还在关心着自己的老师,不断地向日本朋友打听藤野的下落。1934年底,两位日本翻译家要译他的选集,写信将选目寄给鲁迅并征求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第一个老师是一位和尚,法名龙祖。人们称他“龙师父”。龙师父敢于挑战封建礼教的“叛逆”行为,深深地影响了鲁迅。所以,鲁迅先生后来写的文章大多都充  相似文献   

12.
鲁迅“应对”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本名叫周树人。他12岁时,老师寿镜吾先生 在课堂上写了“独角兽”三个字,让学生应对。就是说,每个学生也要写三个字,这 三个字必须与老师写的相对应。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什么“一头蛇”、“八脚虫”、 “九头鸟”等等,但老师一个也不满意。周树人在座位上静静思索,然后以古代专著 《尔雅》中的“比目鱼”相答,老师连连说好。因为“独”字虽有“单”的意味,却 不是数词,而“比”有“双”的意思,也不是数词,两相对合,非常准确。周树人 答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读书读得多,读书用心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做学生的时候,在三味书屋里,曾经这样问过他的老师: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先生怎么回答呢?鲁迅描写道:“‘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学生提问,老师一时答不出也是常事。比如这“怪哉”,就需查查资料。老师不高兴学生提问,一听到自己答不出的问题就怒形于色。这不大好。 现实生活中,颇有一些不欢迎学生提问的老师。鲁迅的老师被学生问住时,还敢于承认自己“不知道”。而今有的教师却采取不懂装懂的态度,或胡编乱答,强词夺理;或闪烁其辞,巧言诡辨。其结果,以讹传讹,害人不浅。这种做法,似乎维护了自己的“师道尊严”,实则有失威信。  相似文献   

14.
王锡荣 《教育》2011,(36):56-56
<正>鲁迅这一生,对很多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他本人的成长历程中,他也受到很多前人的影响,尤其是对他发生最直接影响的几位老师:绍兴三味书屋的塾师寿镜吾;同盟会元老章太炎,在日本时教鲁迅等文字学;鲁迅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而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总办(校长)俞明震,是引导鲁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思想启蒙者,对鲁迅的影响是极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鲁迅。  相似文献   

15.
有两位四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三味书屋》一文时,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教者简介课文内容后,一个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 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答道:“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就跟你们的名字一样,爸妈给取的呗!”听了老师的回答,有的同学若有所知,更多的同学则觉得老师的回答里似乎缺少点什么。另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略思片刻后微笑着说道:“哎呀,你真聪明,问题问得多好啊,谁能给他解释吗?”学生受了老师的鼓励,立刻有人举  相似文献   

16.
瞭望     
《教育》2008,(10)
鲁迅是怎样教书的?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那么,他是怎样教书的?《中外文摘》2008年第5期刊载的文章提到:鲁迅先生知识十分渊博,在文学和历史等社会科学领域通晓古今中外,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一定造诣,但他仍然觉  相似文献   

17.
刘发建君是一位鲁迅研究专家,多年来他醉心于在小学阶段推广鲁迅作品;不仅如此,他还热衷于汉字文化的传播。以我对他的了解,这大约是因为他是一位非常传统的先生,可是,这位传统先生却给小学生上了一堂“和孩子们玩汉字”的课,不仅如此,他还写作了不少文字为他的汉字课自圆其说。他的这一做法,是他多年来对小学汉字教学的忧患所致,也是他多年来对于汉字的深入研究所致。  相似文献   

18.
【路子对你说】我们对鲁迅都不陌生,他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作家。今年的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的纪念日。我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考卷上经常出现和鲁迅先生有关的文学常识填空,鲁迅是哪里人,哪年出生,有什么代表作品啊等等。往往还有一连三个空,鲁迅是伟大的某某家某某家某某家,这三个空如果答案次序填颠倒了,也是不得分的。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教导我们,要死死记住顺序,简称“文思革”,即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表明了他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态度。在家庭里,他是一位宽厚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他的教子观主要有四条。1.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先生在一首诗中写了这样的话“: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就是说,英雄豪杰也要懂得怜爱子女的道理,也要付出怜爱子女的深厚感情。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天命之年得子,取名“海婴”,即在上海出生的婴儿。鲁迅先生对海婴倾注了全部的父爱。夜间上楼,他总是脚步轻轻的。如果小家伙睡觉时把被子蹬开了,他就小心翼翼地给孩子盖好。孩子睡醒了…  相似文献   

20.
从鲁迅著作和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最崇敬四位老师是:寿镜吾、俞明震、藤野严九郎、章太炎。寿镜吾(1849-1929),名怀鉴,浙江绍兴人。二十岁时曾中秀才,但未参加乡试,终生以教书为业,馆三味书屋。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据说鲁迅父亲病重时,中药配方中有“三年以上的陈仓米”为药引,鲁迅全家苦寻不得,还是这位老师找到几升陈仓米送到鲁迅家去的。他自己无功名思想,也不以功名思想教训学生和家人,他的儿子寿洙邻应举后任辽宁省的一个知县,曾遣人送银子回家,寿镜吾看也没看,原封退回,并骂:“畜生,不听话!”(见周芾棠《寿镜吾先生·三味书屋》。)鲁迅十二岁即1892年时,从寿镜吾学。他看到寿老师“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从寿镜吾学习前后六年,他对寿先生的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