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报要办下去,必须突破许多人通常认为的这样一个框框:所谓社区报就是报道社区里“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那些事。2009年4月,绍兴晚报在全省媒体中首创了“报中报”——《绍兴晚报·社区报》,逢周四出版,每期8个版。三年来,《社区报》尝试通过“精挑选题”、“举办活动”、“强化服务”等手段,试图跳出这一窠臼。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越发成为市民的“集聚地”.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社区新闻近年来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在全国众多纸媒中,有相当一部分报纸推出了“社区新闻”专版或专栏作为湖北省市州报会长单位的襄阳日报社也不例外.2004年,襄阳日报社旗下《襄阳晚报》(原《襄樊晚报》)开始推出社区新闻专版,2008年,《襄阳日报》改版后,在社会民生版面,也推出了有关社区的新闻报道专栏.其中“社区故事”、“社区人物”、“党报热线进社区”等栏目在广大读者当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南湖晚报》创办了社区新闻版,“老娘舅”作为固定的栏目与读者见面。2010年7月19日,《南湖晚报》创办了社区报,成立了“老娘舅”工作室,“老娘舅”专栏作为社区报的主打栏目,无论是刊发频度还是行文包装上,都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进而促进了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这一现象理所应当地对媒体产生了影响,敏感的媒体自然要作出必要响应,对社区新闻的重视、配备专职社区记者、开设社区版乃至开办社区报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媒体现象。近年来,《平顶山晚报》在强化社区新闻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并有许多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阳婷  王卫明  马岚 《东南传播》2011,(4):115-117
本文以《南昌日报》和《南昌晚报》为例进行分析,探讨南昌媒体社区新闻报道现状与特点。两报在报道体裁、报道题材以及新闻线索来源三个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南昌晚报》早期有过社区新闻专版的尝试,但以失败告终。本文通过解析其新闻专版的运作来探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为南昌媒体乃至其他二线城市媒体更好地开展社区新闻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陈建国 《新闻世界》2004,(11):70-71
地方新闻是地方媒体坐拥的一个富矿,充分挖掘这座富矿.这对地方媒体强身健体、抵御外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地强化本地新闻在版面上的地位,不断地增加本地新闻的版面.始终充当本地新闻发布的“第一媒体”.这是《大江晚报》创刊九年来坚持的一贯做法。从2003年6月1日至今,《大江晚报》将第三版辟成了一个专门报道昨夜、今晨芜湖发生的新闻的专版,名叫“昨夜今晨”。版面开设一年来,以及时、客观、贴近生活、敢于说真话、为百姓办实事而受到读的喜爱,成了《大江晚报》又一个深受读欢迎的“拳头”版面。读说:“昨夜今晨”版是《大江晚报》向读奉献的一道“鲜活、麻辣、家乡味十足”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5月28日,《郑州晚报·登封晨刊》(后改名为《郑州晚报·登封播报》)首期报纸出街,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30多期,广告收入100多万元。作为《登封晚报》的一叠(D叠),以社区报的形式出报,它的影响和意义在哪里?在"传统媒体走向衰退"的论调中,社区报能否打开传统媒体发展瓶颈?作为形式上的社区报,《郑州晚报·登封播报》能否  相似文献   

8.
湖州晚报细化民生新闻,增加社区新闻版,呈现媒体直接面对受众、受众成为新闻主角的“圆桌对话”方式,受到了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欢迎。两年多来,湖州晚报社区新闻版记者真正“下沉”到基层,挖掘了一批湮没在寻常百姓家的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9.
胡君 《今传媒》2006,(3):29-30
一、社区行活动要素2004年10月17日,《武汉晚报》的工作人员走进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花园,在本地报纸中率先发起了社区行系列活动,该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经成为《武汉晚报》的一个品牌,为受众所熟悉。该活动以走进居民社区为形式,以该报“新闻148”、“田巧萍导医”、“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17):74-80
本文以美国社区报的发展变迁为线索探讨了美国社区新闻思想的流变,选取了不同阶段代表性学者和新闻从业者的社区新闻观进行分析。美国社区新闻思想的大体发展脉络是:早期乡镇报人有办报的思想但没有报道本地新闻的思想;上世纪30年代注重本地社会生活报道成为乡镇报纸共识;自1950年代郊区城镇报和大城市邻里社区报获得大发展,"社区新闻"概念应运而生,社区报纸与社区发展关联起来;1990年代至今,社区新闻思想走向深化,社区报纸的责任意识凸显。  相似文献   

11.
社区新闻的报道直接传递民声、反映民意、沟通民情,也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手段,其报道内容要求记者必须践行“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走基层、进家庭,与居民交朋友。2010年《平顶山晚报》社区新闻版自改版以来,在探索社区新闻报道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创新求变应对新媒体的竞争,不断拓展纸媒的疆域与产业增长点,武汉晚报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经过数月的谋划与筹备,武汉晚报创办的第一份社区报——《武汉晚报常青花园社区周报》于2013年4月26日正式面世。这也标志着武汉晚报的社区报“战略舰队”正式启航了。  相似文献   

13.
社区新闻,是当今传统媒体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社区新闻被视为一个"杂家",其范畴一直杂糅在社会新闻、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之中,报道篇幅一般不大。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内容为王"、"做深度报道",这些措施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应对冲击的共识。那么社区新闻,能否深度化呢?笔者试以新安晚报5月份的"高龄妈妈"这一社区报道为例,分析社区新闻如何在角度和策划上创新,做出独特、深度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谢驻军 《青年记者》2012,(18):61-62
“飞入寻常百姓家”,是著名老报人赵超构对晚报的定位.随着现今城市社会生活的转变,社区更多成为“寻常百姓家”的聚集地,并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生活的变化给都市类报纸提出了重要的课题,晚报怎样“飞入”社区,来增强晚报的贴近性,提升晚报的竞争力呢?近年来,地处江苏连云港的苍梧晚报在社区报道上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9,(5):7-7
据广州日报:美国《华盛顿时报》从4月20日起每天新增一个“平民版面”.内容将由当地普通百姓提供,让他们有机会“当记者”.采写、报道社区新闻。  相似文献   

16.
陈春淋 《中国记者》2018,(3):112-114
《衢州晚报》将"家社区"版面当作新闻品牌精心经营,除了不断根据社区读者和市场需要在新闻报道操作手法与形式上突破常规、大胆创新,还在大力拓展社区新闻的报道题材上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7.
常州晚报是一份面对市民、服务生活的报纸,民生新闻是其主打内容之一。民生新闻的重要标志是,新闻视角对准普通市民,新闻内容反映市民的冷暖和需要。关注弱势群体并进行新闻扶助,是民生新闻的重要内容。2007年,常州晚报开展了一项旨在“帮助社区贫困家庭完成一个心愿”的长年性报道活动—“周末关爱”行动,  相似文献   

18.
在与早报、都市报的竞争中,有关晚报新闻时效性的话题再度“浮出水面”:少数晚报为了改变时效上的劣势,甚至把出报时间改在了早晨。由此,如何正确认识晚报新闻时效的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晚报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体现新闻的强势,同时也事关晚报在今后办报实践中能否遵循其固有的内在客观规律。本文试从报道时段这一层面上对此作一粗浅的论述,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9.
南湖晚报社区新闻版开办的“晚报老娘舅”已成为品牌栏目,热心帮忙调解民间纠纷的“老娘舅”成了百姓贴心人。  相似文献   

20.
晚报报小容量大,汇天下大事、融多种知识于方寸之间,这其中充当主角的当然是各式各样的新闻。可以说,晚报新闻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晚报竞争力的大小,晚报新闻“硬”“软”与否,决定了晚报可读性的强弱。这里,笔者试从晚报新闻采写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