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清时期,大批福建闽南人迁居台湾,他们在开发台湾以至定居的过程中,为了争取生存空间,依靠宗族、乡亲的关系,团结互助,一致对外,表现出强烈的宗亲意识,形成富有特色的宗亲文化,对开发台湾的聚落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也有排斥外族、外地人的消极因素。总体看来,闽台宗亲文化在清代台湾开发前期积极作用明显,而在后期由于宗族势力的强化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通过移民传承的闽台宗亲文化,是闽台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闽台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2.
闽台文化同根同源,80%的台湾居民的祖籍地在福建。一部部族谱记录了福建各姓氏祖先迁徙台湾、发展台湾经济的历史轨迹,利用、发挥族谱所特有的血缘文化价值,以谱为媒,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增强台湾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对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继愈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佛学家、历史学家,学术成就卓越突出,言行美德风范高标。考察其平原任氏家族族谱就得出其成就来自家族优良的家风家训。平原任氏家族是明清民国时期德州区域兴起的重要文化家族,其家族编修的任氏族谱续编五次,收录了历史画像、历代族谱序集、先祖传略、凡例、平原任氏名器谱、圣旨集录、平原县志节选等史料内容。任氏族谱格式体例创新、族谱内容完整、定期编修,具有保存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优良家风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蓝夏桥在地方志的记载中是一位客籍身份的革命烈士,而在族谱中则从外地人变成了本地人的"祖先"。其形象的转变表明,当代族谱编修以烈士为祖先,除了具有"根基论"和"工具论"两种特征之外,还体现了在国家认同背景下"家族史"与"革命史"融合的倾向。这既是当代社会少数民族运用正统性的制度和文化象征去建立国家认同的方式,也是民间社会利用"修谱"等传统化实践对红色文化进行吸收和传承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谱牒即谱系,通称族谱、宗谱、祖谱、家谱、家乘、谱书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系统的谱牒,就是一部家族史,记录着家族的来源、姓氏源流、迁徙、生息、繁衍、发展、风俗、婚姻、丧葬、族规、社会变故,以及族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等,蕴藏着大量有关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及地方志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闽台现存的大量谱牒中,不少记载清代闽南知识分子移居台湾,及其促进两地教育交流和发展台湾文教事业的相关历史资料。清代,有相当数量的闽南士子渡台读书、参加科考以求取功名…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学界有关家族和谱牒史的研究中,有关民国族谱对于女性记载的探讨还颇为欠缺,为此,本文通过比较广泛地搜集民国族谱资料,对民国族谱女性记载的类型和特点做了梳理。认为民国时期社会风气丕变,男女平权意识大增,这种变化虽然在族谱中亦有反映,出现了一些有关女性观念开明的族谱,但观念保守的族谱似乎仍占多数,另外还有开明和保守两种观念同时并存于一种族谱中的情况。就特点而言,越是文明开化地区的族谱,对女性记载的态度越开明;时间越晚,谱牒所传递的女性上谱新书法和新资料越丰富;越是文化层次高的仕宦家族,其族谱对女性记载的态度也越时尚。  相似文献   

7.
客家人强烈的保守情怀,以及念旧、不忘本、崇祖敬宗、缅怀先人的特质,表现在谱牒的编修之上。族谱是一氏一族的世系和血缘关系之纪录,是不同时期、不同民系的先人所遗留的文献史料与历史纪录。客家人注重族谱之编修,族谱是传统的历史文献及珍贵的地方文献,蕴藏着丰富的人物与地方史料,是客家民系各姓氏之渊源、家族历史的记载体裁。"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型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之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态。对于客家人来说,族谱承载着个人的根,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客家族谱是客家文化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编修族谱是客家人优良文化传统,一部体例完整的客家谱牒,保存了丰富的客家文化材料,值得加以活化保存。在今天信息数字化时代,族谱数据(Genealogical Database)的建立,进行族谱文献数字化,不仅可以寻根溯祖,亦可以让族谱文献达到充分利用与资源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从福建汀州直接移民台湾的客家人有70余万,从广东去台的客家人,其祖籍基本也在闽西汀州.在台湾的闽南人也有30余万人的祖先曾经是汀州的主人.大量的汀州客家族谱是真实反映客家民系不断播迁发展的珍贵家族史料,揭示了汀州客家裔孙东移台湾,开发建设台湾的历史进程.福建汀州的地理环境发展有限,人多地少等因素是造成明末清初汀州客家人纷纷向台湾移民垦耕的原因.闽台两地客家同宗同源,一脉相传,共同造就和传承了闽台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河郡林氏族谱序》首次出现的湖南常德《林氏族谱》主纂林炳荣学识能力的分析,福建龙岩林氏发展情况与《林序》内容的对比,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林氏宗亲联谱的影响,《林序》出现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分析等四个方面论证《林序》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及20世纪初朝鲜晚期的族谱功能,突出伦理道德的教化要求,并把伦理道德诉求作为人的特征,族谱的功能被泛化,修谱的意义被升华.不少人将朝鲜与中国比较,谈及对于朝鲜族谱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朝鲜文化晚于中华,故族姓历史短暂.但更多的人指出,当时不仅名门望族皆有族谱,而且朝鲜一般人家各有谱牒,族谱已经普及全社会.朝鲜族谱学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代文人结社的地域研究历来为学者所重,福建地区在当时亦曾出现大量社事,但是至今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注意。笔者在近年研究中,仅所知见的明代福建文人结社就有26家之多,它们在时间上主要集中于明代后期,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福州、莆田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12.
陈亮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31-132,135
元明清时期土司制度是中央政权管理西北边陲的重要政治措施。西北土司制度经历了产生、发展以及衰落三个阶段。李鲁土司均是甘青地区声名显赫的土司家族,明代为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并对该地区产生过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依据正史和家谱资料,从家族的角度浅析明代甘青土司的发展及其原因,以及特殊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福建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林业资源,为福建造纸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的原料。自唐代始,福建开始造纸。宋元时期,福建造纸业进入发展时期,为图书出版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明清两代,福建造纸业进入全盛时期,优质的纸张行销海内外。  相似文献   

14.
谱牒档案是我们这一独特的伦理国家生成、演变的最真实、最长久、最重要的原始记录和历史凭证,谱牒档案文化也是我国档案文化的典型代表。自三代至明清,王家玉牒始终是王权统治合法性的档案凭证;诸侯或官僚家族谱牒同样是中国伦理式官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档案。宋以降开始的谱牒档案的平民化,则是随族权统治强化而形成的宗族档案管理社会实际需求的必然结果;作为家族或宗族的档案库,家谱档案无疑又是各种形态的民间档案的典型代表,以及档案民间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序跋是谱牒作品不可缺少的部分 ,往往在一部谱牒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元代始 ,邀请著名学者、政界人士作谱序的风气日益盛行。清代中叶以经世致用闻名于世的封疆大吏陶澍就曾先后为26部族谱作过序。陶澍谱序内容丰富 ,剖析这些谱序有利于我们了解陶澍的谱学思想并认识其谱序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中的"神秘"谱系相当浩瀚,其中古典"神秘"小说学系统有些薄弱,古典"神秘"诗学系统却相当发达,现当代"神秘"小说学系统曾一度遭到社会"集体无意识"的扼杀,现当代"神秘"诗学系统却内在地继承了古典"神秘"的精神而表现出强劲发展的态势,在中国文学"神秘"谱系中,时常伴有"神圣"因子的渗透与萌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徽州家谱的编纂理论与方法,探索了《西关章氏族谱》对于老谱中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的辑录,研究了该谱的编修特点以及该谱《家传》中对于绩溪商人事迹的记载,折射出徽商“贾而好儒”、“贾而好游”的儒雅情趣.认为《西关章氏族谱》以古徽州绩溪县城的“西关”为视点,勾勒出晚清民国时期徽州乡土社会的原貌与变迁.  相似文献   

18.
无端狂笑无端哭--苏曼殊与魏晋风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观照苏曼殊,把他置于悠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探求其与传统文化割舍不断的脐带关系,发现他的某些怪异形迹类似于魏晋间人,进而指出苏曼殊是一位具有"魏晋风度"的近代作家.  相似文献   

19.
李维桢是晚明名士,目前他的诗学成就学术界已经有人进行了为数不多的研究。基于李维桢《大泌山房集》中留下的谱序进行研究,以期发现他的谱学观点,同时探讨李维桢家谱评价思想及这一思想的渊源,并通过李维桢谱序中的材料间接推论李成梁的籍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宋代处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重要的变革、转型时期。通过对宋代族谱序跋的统计分析,可得知族谱序跋在全国的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南北差异巨大;在南方,东南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地区所占比重甚微。从家族所属州级和县级来看,其序跋所涉家族分布差异并不悬殊。这种南多北少、东南地区在南方占主导地位的宋代族谱序跋分布格局,无疑为元明清宗族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