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作品中,非语言符号常常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得好能充分展现演员的表演能力、导演的风格,也更能凸现一部影片的艺术魅力。电影《推手》中的非语言符号性隐喻运用相当娴熟自然,使影片耐人寻味,可堪品读,又使观众可以多角度地拓展延伸画面含义,提升了影片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影像符号的意义在电影艺术作品中的实现,离不开艺术家运用影像的目的与意义。在影像内容与形式的结构系统下,影像符号的意义被最大程度地发掘,其结构形式成为影像符号意义生成的重要环节。探讨影像符号意义多极化的生成,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影像符号在电影艺术中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新疆本土电影《会唱歌的土豆》运用新疆特有的文化符号,讲述了一群少年寻求科学真理的感人故事。这部电影不仅故事性强,更重要的是展现了新疆独特的背景符号、色彩符号、音乐符号等独特文化符号,共同建构了一个奇特而又迷人的文化符号世界,将电影故事演绎得生动而又形象。  相似文献   

4.
流行歌曲是贾樟柯电影展示底层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流行文化的象征符号。贾樟柯电影通过运用流行歌曲实现影片换面的转换,展现故事人物的情绪和心理,也促使文本获得诗意的传达。流行歌曲成为贾樟柯电影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较为特别的影片,它试图对中国传统电影在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法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分段叙事"结构和魔幻现实主义影像风格是这部电影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这部影片在受众中引起了争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奥斯曼·森贝所导演的电影《马车夫》被公认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非洲电影。它开启非洲电影的先河,在诸多方面展现了独特色彩。影片中的音乐以非洲传统音乐为主,音乐运用极富非洲特色,为影片树立鲜明的非洲身份。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电影推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聚焦《马车夫》这部影视作品的音乐应用方面,探寻第一部非洲电影的音乐特点,及其在影片中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霸王别姬》是陈凯歌最有代表性的影片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影像呈现,精妙的叙事结构和丰富多意德影像表达,京剧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结合,戏剧与现实的浑然统一使得这部影片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围绕影片中京剧唱段与人物现实境遇的对应关系对影片的结构作了细致分析,同时对影片主题也做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霸王别姬》是陈凯歌最有代表性的影片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影像呈现,精妙的叙事结构和丰富多意德影像表达,京剧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结合,戏剧与现实的浑然统一使得这部影片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围绕影片中京剧唱段与人物现实境遇的对应关系对影片的结构作了细致分析,同时对影片主题也做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德勒兹的电影理论是一种思维内在性研究理论,他以影像本位为理论视角,以感性与影像的“相遇”式的研究取代了意义式研究的主流电影理论研究,建立了以“运动—影像”与“时间—影像”为主线、以不可辨识区为核心原则的多维性、生成性思维模式,以“第四人称单数”的摄影机视点否定单一线性的叙事逻辑,并以此界定传统经典电影与现代电影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影意识”既是一种影像哲学,更是一种思维哲学,在数字影片、3D影片所展现的电影新景观时代,表现为电影美学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比较文学异域形象学理论为依据,把电影<大地>放置于中国历史语境和西方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依次分析影片对主人公土地情怀的展现、对东方异国情调的描述、对部分人物形象的刻画、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运用和中国革命的讲述,深入认识这部电影对中国这一他者"形象"的展示,从而探析该影片折射出的美国社会文化心理和需求.  相似文献   

11.
电影叙事因为具有影像艺术独特的符号系统而具有独特的表现力,本文着重阐述了电影叙事空间的特殊意义和重要功能,认为电影言说的空间化是电影作为叙事体艺术的个性特征.本文重点辨析和论述了影片话语的空间性与叙事性的种种背叛与融合,进而描述了电影言说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2.
《阿甘正传》是一个非常感人的电影故事。在这部影响深远的影片中,基督教元素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影片中的基督教元素比较集中地体现在甘夫人、阿甘、丹中尉的身上。影片中的一些情节,与《圣经》中的一些情节有着很强的相似性。挖掘其中蕴含的基督教元素,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这部影片。  相似文献   

13.
电影《幸福终点站》自上映以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好评,对于该影片的评论也可谓不胜枚举。研究者们从各个角度出发对影片进行多层面的解读,包括翻译、文化和电影美学等。但到目前为止,从语用角度去解读片中人物对白的会话含义的研究还不多见。从语用学中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角度分析电影《幸福终点站》中的经典对话,以期挖掘对白中的深度含义和背后蕴涵的哲理,从而为更好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这部电影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电影中的影像和符号是构成电影及表现电影艺术效果的关键要素,二者相辅相成。能够集中体现美学内涵和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意识。简谈影像符号的美学内涵和思想意义,不仅因为这是一项有趣的研究,也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艺术和文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论电影《美国丽人》中所展现的“中年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中产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电影《美国丽人》,展现了中年人的种种困顿,其中,婚姻的困顿,自我救赎的困顿,教育子女的困顿,观念的因顿,是这部影片中所着力展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中产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电影《美国丽人》,展现了中年人的种种困顿,其中,婚姻的困顿,自我救赎的困顿,教育子女的困顿,观念的因顿,是这部影片中所着力展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迪士尼电影公司将中国古代乐府诗《木兰辞》改编制作成动画电影《木兰》(Mulan).该片一上映,同时受到国内外影迷的热烈追捧,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这部动画电影具有重要的跨文化意义,表面上属于中国文化元素的符号在该影片中被电影制作者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们象征着美国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将电影中出现的女主人公花木兰、男子形象以及木须小龙这三个重要符号置于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借用象征符号学理论相关知识,结合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取向对上述符号进行解读,分析同一符号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不同象征意义,并剖析这种结果背后潜藏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违反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来分析影片《杜拉拉升职记》中的部分人物对话,进一步阐明会话中的会话含义,揭示出使用的一些产生会话含义常见的策略,有利于人们更好的赏析这部影片。  相似文献   

19.
张骏祥在抗战结束后导演的讽刺喜剧片《还乡日记》(1947)是他最优秀的电影作品之一,他多年来积累的戏剧理论与舞台经验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而对于这部影片的解读,往往表现出我们对喜剧作品认识的偏差。因此,重读这部作品,也是重新审视喜剧电影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由弗莱舍兄弟制作的根据小说《格利佛游记》改编的同名动画片是在1939年发行的.这部影片对原著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很多地方都偏离了小说原著.鉴于此,尽地分析了影片背离小说的方面及其含义,旨在指出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引导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