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9年3月公布了新修订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对理科课程设置和学科内容进行了调整,科目由原来的11个缩减到10个,修订后的要领中生物学内容具有将小学、初中、高中教学内容系统化,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将课题研究独立出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普通学校的历史教育,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作为社会科教育一环的历史教育,突出其培养国民素质的教育本质;第二,在学科目标和内容方面,突出小学、初中和高中一贯性的教育方向;第三,以终身教育理论为现实指导,拓宽学科教育的内涵。1989年文部省新订《学习指导要领》,对以上内容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等方面,作了进一步调整,尤其是高中部分,不仅在学科编制上将社会科编制成地理历史和公民两个主科目,而且在地理历史的科目构成,以及教学目标和内容方面,也作了较大的改动。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新课标内容规定,小学阶段的数学科目教学工作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为主,加强科目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口算能力培养是我国小学阶段数学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对小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训练与培养;通过数学口算技能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数学心算运算素养,训练学生的数学综合分析及思维判断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数学观察与推理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和计算反应能力。下文中,研究者将从个人参与小学阶段数学科目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出发,分析当前国内小学数学科目口算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注意事项,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以供同行业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高中一直在谋求课程的多样化,以满足所有想上高中的孩子都能在高中获得个性化发展.推进课程多样化的措施包括.规定低标准的共同必修科目的学习内容和必修学分,同一门学科开设水平或内容重点不同的多个科目,提供谓之学程(course)的多种课程套餐,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日本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经验对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日本商业教育的历史、现状1950年,日本文部省在《高中学习指导纲要商业科》中确定,商业科目必须修38个课时单位以上,第一次确定厂商业教育的地位_翌年,文部省新设职业教育局,并制定了《产业教育振兴法》,规定产业教育必须的设施。设备由国家筹资解决,同时,规定各大学必须为商业教育培养定额师资。1956年,日本文部省在修订了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又明确规定,商业学科必须修满商业科目30个单位和外语10个单位。对商业科的重大修改是,商业科目从14个科目增加到20个科目,并把商业科目分为四个科目群:"商业经济科目群"、"簿记会计…  相似文献   

6.
一、综合科目与综合科目考试(一)综合科目的内涵综合科目是指根据建立在高中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与思路而为“3 +X”高考模式设计的考试科目。综合科目起源于保送生的综合能力测试 ,是应“3 +X”高考改革模式需要而诞生的 ,它是“3 +X”高考科目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3+X”高考方案的精髓。综合科目按学科类别划分 ,可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按学科内容多少划分 ,可分为大综合、小综合。 2 0 0 0年广东实行的是大综合的考试 ,江苏、浙江、吉林、山西等省实行的是小综合考试。(二)综合科目考试的目标和内容综…  相似文献   

7.
高考改革推进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基于风险收益权衡选科决策,引发了选科决断异化风险。澳大利亚制定了"考试中心指引、高校专业限定、高中选科支持、家社协同指导、成绩科学赋分、录取综合评定"的科目自选支持体系,但其也涌现出了"选科倚重成绩、走班编排冲突、大学限定缩水、考生趋易避难"的异化风险。以往鉴来,应配备学生发展专兼职指导教师,把生涯发展规划贯穿科目选择全过程;优化高中教学组织编排管理,建立规范、高效、有序的选科走班运行机制;激发高校科目限定主动权,提升大学人才培养与高中自主选科的关联度;优化科目加权赋分机制,防控"田忌赛马"机会主义风险;落实多元评价方式,提升生源甄别选拔精准度。  相似文献   

8.
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从事高中音乐班教学多年,深深体会到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要提高高中音乐班声乐教学水平,一定要有着"好米""好方法"与"好情感"。  相似文献   

9.
高中文理分科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弊大于利。文理分科因高考招生而产生,理论上讲,改革高考科目设置完全可以引导中学课程实施与教学,即可以改变文理分科教育的现象。高中文理分科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负面影响表现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局限性表现在职前的学科教育与在职的专业发展。取消文理分科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文理兼修、全面发展的通才和全人;是为了打破高中学科界线,消除文理割裂状况,使学科互相通融。取消高中文理分科,需要配套改革,合理设置高考科目,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等。  相似文献   

10.
语文这门学科一直都是教育事业的重点,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将其列为重点科目,在这期间,每一个阶段语文教学所展现的内容难度都有一个递增的过程,并且语文这门科目注重的是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在学生的各个阶段积累的要点也有着一些差异,就小学语文课程与初中语文课程相对比来进行衔接语文知识,对此,进行分析探讨,采取何种衔接措施理念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得到提高,并且此举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修订的过程日本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战后经过五次修订。最近这次修订是1973年11月21日由日本文部大臣奥野诚亮向教育课程审议会提出的。主要咨询《关于改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课程问题》。改善的基本问题是: 1.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如何确定理想的教育内容; 2.怎样确定小学、初中、高中相通的协调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历史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考时,只作为开卷考试科目,且只计入毕业成绩,不计入升学成绩;高中阶段,它虽属文科综合科目之一,也是小三科;到了大学,由于就业问题不能保证,学生不愿学,报考的人极少。然而,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目前,历史课教学尴尬的局面,与历史课本身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政策     
《教书育人》2007,(9):5-5
陕西:明年中考将增加公共安全教育内容 陕西将从2008年起,在中考的社会与历史综合卷或其他相关科目中增加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小学和高中在相关的考试考核科目中增加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以检测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和学生掌握安全知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李武红 《甘肃教育》2003,(12):28-28
从小学进人中学,历史学科也就开始伴随着每个学生,但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其主要原因是,历史学科是“副科”.地位比不上会考科目,这就导致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原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15.
<正>体育教学从小学贯穿到大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体育课程教学一样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过体育教学的内容并不像别的学科一样必须按部就班,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由于体育课很多时候是在室外进行的,因此其活动空间更广阔,其教学方法比较灵活多样。小学体育课教学与初中高中及大学相比较,其内容相对较简单,是初高中及大学的基础。要将小学体育课教好,笔者认为应该将"教"与"玩"有机结合,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而且能提高小学体  相似文献   

16.
目前考试科目与内容的设置方案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改革成人高考科目与内容设置体系,要科学设置、整体规划、稳步实施。依据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以及大专毕业生等生源分类,进行成人高考科目与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改的推行与要求下,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以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在巩固语文科目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但从我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其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下文中,笔者将针对个人从事小学语文科目阅读教学的工作实践,总结当前国内小学语文科目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入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与学习方法,以培养、开发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为目标,其在小学英语科目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迅速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下文中,笔者将结合个人从事小学英语科目教学的工作经验,总结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定义、特征与应用优势,总结小学英语科目词汇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教学的应用策略,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施婵 《上海教育》2023,(S1):16-18
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学科核心素养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深度教学探究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深层次思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但是在当前深度教学的探索中,尚存在着目标脱离学生主体、教学探究缺乏感悟、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等不足,我们需要从明确目标、激活探究、科学评价等方面加以完善,使深度教学能够成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理解知识内容、提高素养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真正落实思想政治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科综合能力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回顾高考改革的经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考试科目的变化多与宏观的教育、招生体制改革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观念的变化,而考试内容的变化并不完全以考试科目的变化为依据,它主要反映了学科能力要求在考试中的操作。事实上,无论考试科目怎样变化,考试内容的改革始终以探索能力考查为其基本线索,这也是应对考试科目改革的唯一途径。综合考试科目的推出是为了适应拓宽基础和通才教育的需要,并不意味着学科教育的削弱或变形,相反,它强化了学科教育的基础性和科学性。因此,综合科目考试只能是对学科能力提出更高、更精确的要求,而不是降低了学科能力要求或者出现什么新的能力要求。考试中心制定的“综合能力测试目标”实际上是对各科能力要求的一个宏观概括和全面体现,各科能力要求在其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内容。总而言之,注重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科的能力水平,以前、现在和今后都是适应考试科目改革的核心。当然,综合科目考试要求体现各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这只要在各科教学中注意引导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搞什么综合教学。作个比喻,学科是井,综合是渠,井深才有水,有水才成渠。舍井而求渠,岂非缘木求鱼。我以为解决综合科目考试的办法只有十二个字:加强学科教学,提高综合意识。下文选编了有关专家对历史学科综合能力的阐述,读者可从中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