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一册收有庄子《逍遥游(节选)》一文,对“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句中“三冶”一语,课本注解为“一日的意思。飡,同‘餐’。意为只需一日之粮。”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鉴赏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诗词本事。这类本事,多出后人之手,散见评注之中,成为鉴赏作品无法回避的材料。诗词鉴赏离不开“知人论世”,本事可能成为文本解读的重要依据,也可能将诗词鉴赏引入穿凿附会的歧途。因此,识别本事的真与伪及与文本联系的有与无,便成为诗词鉴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以高中第三册诗歌单元涉及的有关史料为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语文实践活动"--<诗词寄慨妙联抒怀--名胜古迹诗词对联交流>中,录入了四副岳阳楼联.原有两联录入有误,后改正了一处,但仍有一处至今未改.此联课本中为:"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其中的"河"应为"湖",错把"湖山"当"河山"了.  相似文献   

4.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12课《词七首》选了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收有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其中第二节谈到王道士刷白了敦煌石窟几个洞窟的洞壁,又看中座的塑雕不顺眼,于是,"他吩咐帮手去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塑雕委曲一下.事情干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我以为,这里的"委曲"是"委屈"之误用.  相似文献   

6.
史新华 《语文知识》2005,(11):21-21
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6月第1版)中有较多使用“至于”的例子,但是在解说时有矛盾或不统一的地方,似应统一起来。对于《六国论》一文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至于”,教材作了这样的解释:“表示由于上文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致’‘以至于’。”而对《伶  相似文献   

7.
在高扬人文旗帜的今天,“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当儿,执教曹植的《白马篇》(新编高中教本第三册)感受颇深。作者在文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忠勇爱国的少年英雄形象(诗人自我写照),更见艺术功力:由外“勇”到内“忠”,先叙描后抒议,先果后因;环环相扣,步步蓄势,层层剥笋,卒章  相似文献   

8.
那天,我和孩子们上口语交际课(国标本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学会祝贺》),课文要求如下:教师节到了,自己动手做一张贺卡送给老师,在贺卡上写一句话。孩子们明白题目要求后,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  相似文献   

9.
不少初学者觉得文言文很枯燥,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是“读”、“译”、“析”几个环节,而其中的“析”也只不过是“结构”、“体裁”、“选材”、“立意”、“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这几乎已成为一种模式,这样的教学法老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自然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郭宏才 《现代语文》2009,(3):147-147
曹操《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古典诗,教学生学习这篇古诗已好几遍了,每一次都有一个问题困扰在心头,即文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中的“苦”字到底何解。现把它提出来,聊以辨析,以和同行们商榷,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笑对人生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是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诗歌单元的一篇课文。笔者认为,《错误》是一首当代闺怨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闺怨诗的传统,却义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诗中那位莲花般明艳的女子执着地等着远游的心上人,口复一日,年复一年,斯人独憔悴。自从有了,游子的远游,就有了有情人的长别离。游子远游,经岁又经年,留下了空闺独守的女子。“相去万余里,会面安可知”?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这节课是PEP《小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Let’s paint中part A Let’s learn部分的教学。颜色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教学时可以拿来用的素材也比较多,但是单一地用一些有颜色的事物来呈现这些单词,学生觉得没多大兴趣,老师同样也是。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改变了原先常规的教学模式,认真地设计了我的这一堂课,教后感觉效果不错,受益也挺大。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一诗中有一句“便言多令才”,教材的注释为:“[便(bian)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便言,很会说话。便,敏捷。令,美好。”笔者不同意教材对“便”字的注释。“便”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bian,pian  相似文献   

14.
2006年高考北京卷作“北京的符号”获得了如潮的好评。然而,笔却不禁有一丝这样的感受——对某些考生来说,这道作题仍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想说爱她不容易。  相似文献   

15.
16.
1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归园田居》中有“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之句.课本将“依依”一词注释为“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笔者认为此注释欠妥。  相似文献   

18.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12课是姜夔的词《扬州慢》,词的小序中有“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一语。课下注释说古人常用“禾黍”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笔者认为此处的“禾黍”是对“黍离”典故的误用。  相似文献   

19.
这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后练习中语言基础知识有一类生字14个,二类生字10个,读的练习是“有感情地朗读,并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词的练习是理解“创举”等;段的练习是“围绕一个意思具体介绍一个物体的某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新教材选入此诗,自能代表放翁一生情怀与诗风。但笔者觉得教材对诗的第二句“气如山”中的“气”字的解释不妥,原注如下:“[气如山]积愤如山之重。诗人目睹北方大片山河被金人占领,而南宋王朝不图恢复,故有此语。气,悲愤。”(高中《语文》第三册,第30页)窃以为“气如山”之“气”应当解释成“志气”“壮气”“豪气”等为佳,下面试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