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阮建玲 《教育》2013,(13):44-45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低效率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问题的症结何在?概括地说主要是传统语文教学中某些消极因素在教师心理意识中的积淀,及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传统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上语文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和经、史、哲、伦理学等教学融为一体,教学注重"微言大义"的阐发,轻语言的工具性;二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内容是文言文,它与口语脱节,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讲究在灌输中"意会"。由此导致语文教学采用以讲为主,以懂为目  相似文献   

2.
苏勇 《陕西教育》2006,(10):22-22
如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能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起学生创新的兴趣,那么会给今后的教育教学带来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创新就显得特别重要。教育创新的目的是培育出新型人才,那么所谓新型人才有什么特征呢?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宋国  相似文献   

3.
4.
郑培花 《现代语文》2007,(9):105-105
在社会迅速向前推进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露出弊端。"题海之术"、"灌输之道"盛行,结果教师累,学生苦。教学走进了"低效率——重负担——低效率"的怪圈。尤其是"容器"式的物式灌输更显其弊。这种课堂  相似文献   

5.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的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真正在课堂上让学生书声琅琅,实在是难得,能够高举“读”的大旗呐喊:要读,真正地读!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  相似文献   

6.
结束语,顾名思义是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巩固、扩展、延伸与迁移的教学活动时用的语句。它在各门学科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结束语的作用 首先,巩固知识、承前启后。一个巧妙的结束语能强调重要的事实、概念,概括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更加清楚、明确、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为迁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伟大的友谊》一文,结束时板书这样一句话:“课文从生活和事业两个方面来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亲密合作,建立了伟大的友谊。”然…  相似文献   

7.
刘丽 《成才之路》2010,(17):51-51
历史更迭,世事流转,中国民族文化的永恒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尽力彰显。我们语文老师很有幸担任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让语文课堂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阵地。有真情才有教育,呵护学生心灵的教学才叫真正的教学,所以追求语文教学的"真情实感",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矢志不渝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笔者认为主要是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重点方面。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小学语文教学中原来的“说话”课改为“口语交际”。这的的确确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故事是学生了解和接触世界的重要渠道,更是学生打开视野、开放思维的重要窗口。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了不胜枚举的故事,种类更是不拘一格,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英雄故事、家庭故事、动物故事……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热爱听故事的童趣心理,结合教学中涉及的故事进行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为语文课堂注入满满的"故事味儿"。  相似文献   

11.
12.
郭雷 《考试周刊》2010,(15):46-46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是学习一切科学.一切文化的重要工具。”因此,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以往常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要扭转这种局面,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情景”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情境教学是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宋全超 《河南教育》2004,(11):39-39
所谓自由练习,就是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适当留出一些时间,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或者布置随堂作业让学生练习,以此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对所讲知识进行理解消化或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因年龄所限,小学生具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爱玩、模仿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在必要的讲解、点拨后,通过读、写、说、回答问题等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动脑、动口、动手等项训练,使他们在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逐渐趋向多元化的今天,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十分有必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受启蒙教育,各项素质和品质尚未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黄金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本文立足于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意义的分析,就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语体也属于言语,而言语则取决于人们的言语能力。言语能力取决于人对语言和实际方式等语体的学习程度,而人的年龄决定着语体的程度。当今我国的语体研究主要是关于不同年龄段语体特征的解释,而小学时候是培养语体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刚刚从父母的怀抱"挣脱"出来,对现实生活和对世界的认识不是很成熟。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差,而学校没有关于学习语体的课程,那么学生的语体只能从生活的养成,从而毫无保障。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小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非语文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使用过度,冲淡了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交叉学科整合过度,淡化了语文课程的特性。其危害性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地避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逐渐凸显,对话教学的理念越来越被提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形成民主、平等的对话型师生关系,在对话与合作中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该渗透一些浅显易懂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引导更多的学生重视国学文化,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