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赵立英 《教育》2013,(13):63-64
由于我们的工作关系,女儿有幸在澳大利亚的小学度过了她儿时最为难忘的一年多时间。每当有人问起她在国外读书的情况,女儿的那种兴奋自然溢于言表。孩子进步之快感到令人惊讶女儿刚到澳大利亚时不满6岁,按年龄被学校分到了学前班,望着那些金发碧眼、满口"洋文"的小朋友,一句英文不会的女儿流下了眼泪,很不情愿地跟着老师进了教室。细心的老师很快就从班里找到一位可以讲中文的小孩帮助女儿,这位小朋友带着女儿找食堂、买东西、上厕所,很快两人就成为好朋友:回国前两人依依不舍,互相还留了电话,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是对国家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共事业,也是对个体人生发展成熟而必经的教育过程。澳大利亚堪称教育大国,其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本文以亲身经历,体会了澳大利亚基础教育之理念,感受了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实施过程,展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之特色,点明了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后的出路与发展,以期对基础教育者本人或基础教育相关的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5.
算起来,女儿琳琳在小学阶段的6年间,应该读过500多本课外书吧。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很多绘本。  相似文献   

6.
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都不开课,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  相似文献   

7.
自从学校开始搞素质教育以来,朋友的孩子就整天忙个不停,除白天上课外,晚上还有很多课外辅导班,甚至周末的时间都到学校参加一些兴趣辅导小组之类的活动,我问他感觉如何,他满脸倦容地回答道:“唉,整天的记笔记,真累!”一句话让我感慨颇多。学校进行这样的素质教育是否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呢?举办了兴趣辅导班是否就等于进行了素质教育?我想起不久前一场关于中澳素质教育差别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作家刘墉在《萤窗小语》中写道:“装上黑白的心情,看到黑白的世界;装上彩色的心情,就可以看到彩色的世界。”我喜欢绚烂多彩的美。所以集结所有梦幻的色彩踏上了全然陌生的国土——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免费教育的1~6年级(个别州为1~7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小学教育,因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均衡,教育模式也大同小异,所以学生一般是就近入学。我们从澳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及教师的一些具体做法上,都能感受到澳大利亚教育中,的确存在着令人感动的人文关怀。小学生是  相似文献   

10.
探索与实践一:规划远景。丰富学校发展内涵 2006年9月,九江小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各部门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为主干.兼顾家长、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实施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九江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管理条例》,全面规划、组织、指导、评估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与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我们在访问澳大利亚南澳洲阿得来德的凯得曼公园小学时,有几件事情让我们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访问澳大利亚南澳洲阿得来德的凯得曼公园小学时.有几件事情让我们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14.
感受日本小学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家在日本生活六年,儿子也在那里完成了小学学业。由于我们工作的调动,儿子曾在两所小学学习,一个是大都市东京,一个是富士山脚下的农村,但两所学校却极为相似,不仅是教学楼和操场的式样,还包括教学方法,教育氛围。通过这两所学校让我更感到日本能变成经济大国,虽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学校教育也许是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素质教育,减负等,在许多小学也做得轰轰烈烈。然而,学校、家长及孩子们的面前都摆放着许多的无奈,困惑和迷茫。教育改革走向何方?素质教育落在何处?我谨希望通过这些我亲身感受和理解的另一方土地的经验和教训,能带给我们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国度。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赴澳大利亚为期6周的学习交流。第一次在国外零距离接触西方的教育教学,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感触也甚多。  相似文献   

16.
一读:整体感知,知晓“窃读”之意。一读《窃读记》,我发现课文题目很特别,引人深思:“窃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很快深入文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书店,快乐着作者的“快乐”,惧怕着作者的“惧怕”。原来,“窃读”是作者童年读书的一种特殊方式:她常常光顾书店而从不购买书籍,趁老板不注意美美地享受读书...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素质教育”这个词成了我们讨论教育话题时的一个“禁区”,提起它,不由自主地,教育者开始闪烁其词,媒体人士开始“绕行”,一线教育者们开始沉默,家长开始质疑,孩子们开始觉得遥远……特别是近来备受争议的“南京高考之痛”事件,让人们开始困惑:为什么教育改革越深入,反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越“懵懂”?为什么到“素质教育”提出若干年后,才有那么多人诘问“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那些用行动践行素质教育的学校和教师们不再感到被尊敬和自豪?又为什么在我们听到“新课改”等更新的“名词”和“概念”之后,好像把“素质教育”这个曾令多少人慷慨激昂的“符号”遗忘了?  相似文献   

18.
《青年教师》2006,(12):41-41
瑞士人极讲规则,这是世界公认的。我认识一位在日内瓦生活了近20年的华人琳达。她的女儿在中国出生,六七岁就来到瑞士,接受的基本上都是瑞士教育。琳达说,从女儿身上就可以感受到瑞士人的规则意识和认真的态度。琳达今年10月回国探亲,从中国带回一条小狗。按照瑞士法律,养狗需要到宠物协会登记,并交纳80瑞士法郎(合50美元)的费用。她想今年就剩下不到2个月的时间,能省点钱就省点,就一直没给小狗办领养证。可是她女儿就不这样认为,觉得按照规章制度给小狗办证是理所应当的事。面对女儿纯真的要求,琳达觉得省这笔钱很惭愧。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暑假,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一附小张未老师随省教育厅组织的赴澳洲交流团,进行了为期42天的学习与交流。在澳洲学习期间,张未老师对中外文化的差异、对澳洲的风土人情、对昆士兰科技大学教师的教学法、对澳洲的教育教学制度,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与思考。张未老师就自己的所感、所想、所见、所闻以博客的形式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2005年8月,受学校委派,我开始了在澳大利亚南澳洲首府阿德莱德市班克西亚国际中学为期约20天的交流、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