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古典小说的分类历来多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说法为主,即认为明代大都为单向型的。文章认为明以后,尤清代小说多为"多向型"。作者分析了《绿野仙踪》为代表的这类"多向型"小说,指出其成因、特点及存在之必然。  相似文献   

3.
神魔小说三幻之一幻理是其作为小说类别的根本特色之一。论文在前人有关论述基础上,重新探讨了神魔小说文本叙述的幻理性质与宗旨,通过对幻理的解读评析了文本幻理的得失。  相似文献   

4.
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在中国小说史上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特色鲜明、成就较高的作品。全书以冷于冰求仙访道的历程为框架,比较全面地描写了修道成仙的具体过程,使全书具有比较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修道成仙的修炼方术;二、修道成仙的伦理要求;三、修道成仙的宗教考验。  相似文献   

5.
论《绿野仙踪》文化内涵的多元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野仙踪》是清中叶出现的一部颇具特色的作品。在题材上它兼融神魔、讲史、人情于一体,与此相对应,作品包孕的思想文化内涵也呈现多元性的特征。本文在此即对其思想文化内涵多元性的特征进行阐释与辨析。  相似文献   

6.
《绿野仙踪》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七年,由李百川所著,全书共七十万字。虽然《绿野仙踪》在艺术成就上略逊于同时期的《儒林外史》与《红楼梦》,但是仍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研究价值。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层次多样,既有官场的污浊、儒林的龌龊,又有小市民的蝇营狗苟。可以说,作品描写的社会画面十分广阔,人生百态尽在其中。通过对《绿野仙踪》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探究封建王朝末期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7.
朦胧美是《聊斋志异》的美学特征之一。它写的人物变化,不是有客观条件为依据,而是虚幻的、想像的,因之也是模糊的、朦胧的;其艺术世界的情景和人物,使人产生心理距离,距离感产生模糊体验紫朦胧美;《聊斋志异》的人物塑造,千姿百态,作者主要用“虚”笔,笔端变化,用多种自然形态的类比以传其神,具有很大程度的朦胧美。《聊斋志异》的评点家对小说的朦胧美是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捉妖记》在魔幻影像叙事中隐喻着"欲望消费"与"伦理德性"的双重蕴含,实现了电影作为"世俗神话"梦幻娱乐和人文情怀兼具的双重功能。它的成功启示我们:无论在影像的情感内涵还是形式表现层面,创作者都须平衡各种艺术元素,在优化影像本体特性的同时,亦须充分凸显电影属于艺术的"人学"主体性,以赋予电影鲜明的既娱乐大众又净化人生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9.
《绿野仙踪》是清中叶出现的一部极具特色的作品 ,其突出表征在于小说融人情、讲史、神魔等多种题材类型于一体。本文即从题材方面入手 ,阐释其题材多元化特征呈现 ,并进而探讨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绿野仙踪》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李百川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中描绘了温如玉、周琏、罗龙文、胡监生、苗秃子、肖麻子、金钟儿等众多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作品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一幅幅生活画面,表现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与炎凉浇薄的世态人情,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1.
看《长恨歌》这首诗,最主要的是要把它作为艺术作品来读,而不要把它当作历史事实来看。尤其是诗中“汉皇”与杨玉环两个形象,应当作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来看,当作一段悲剧爱情的主人公来看,而不能当作荒淫腐化的历史人物来看。自居易本人没有把这首诗编入讽喻诗,而是列入感伤诗,也说明诗人本来就是借助于历史事实的基础,吸收民间美丽的传说,  相似文献   

12.
《绿野仙踪》作为清代的一部很有特色的百回长篇小说,融神魔、历史、英雄、世情等小说为一体,体现了清代小说的多向型和兼容化的发展方向,在注重对小说题材、文化内涵、叙述手段单向性深度发掘的同时,也致力于小说多向性广度的开拓,《绿野仙踪》的出现,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在研究界备受冷落的王蒙的“荒诞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一历史批评、文化学和叙事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考察王蒙先生的“荒诞”观念出发,深入内在的文本情势阐释之中,通过对几个文本的细读,重点考察了王蒙荒诞小说的内在情势。作者认为,在这些荒诞小说中,始终交织着“真”-“幻”、“个体”——“群体”的对立结构,从而形成了文本的荒诞意味。  相似文献   

14.
《绿野仙踪》中“与”字分属动、连、介三大词类,用法多样。与《水浒全传》、《红楼梦》相比较,其用法更接近《水浒全传》,说明语言发展中新质要素对旧质要素的战胜和代替是长期的、缓慢的。  相似文献   

15.
《古本小说丛刊》中有两种抄本的《幻中真》,运用对读法,从版本、作者和思想内容等方面对两种版本进行考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廓清对这部小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作为清中期的一部很有成就的小说,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对建立在儒家文化基础上的伦理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整体衰落进行全面的暴露和批判的同时,对儒家的伦理观念和功名富贵又流露出了强烈的认同和留恋。  相似文献   

17.
《绿野仙踪》从儒家文化的本源上映照出现实的荒谬 ,从其思想核心、思想基础、政治理想三个层面暴露了儒家文化的变异衰微 ,已失去其原有的治世活力。小说写到部分儒士的暂时成功是在修道成仙者冷于冰的帮助下获得的 ,揭示了儒家文化的理想已彻底失落  相似文献   

18.
公元2012年底,莫言成了一个最热的词汇。莫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现象,引起了众多媒体的追捧。有人开始兴奋了。中国人的诺奖情结终于可以释怀了。各大书店网站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莫言的书籍了。文学终于开始扬眉吐气了。净化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相似文献   

19.
作为乾隆时期的一部颇有影响的小说,《绿野仙踪》有着复杂的思想意蕴,儒释道思想间充满了融合与碰撞。本文将结合中国文化"儒道互补"的格局,立足清前、中期儒道文化发展的现状,解读其"儒道互补"的理想文化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20.
本课定位是助读课,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学生在课前阅读原著并完成阅读手册,在课上通过分析“失眠症”这一情节,品味魔幻手法,明确孤独的心理学、社会学内涵,引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此提供给学生进入鸿篇巨制的角度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