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时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在小学阶段,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自我意识较低,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来源于教师的评价。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学生的行为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期望。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使教师以不同的行为区别对待学生,学生按教师的期望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并以教师的期望来评价和塑造自己。  相似文献   

2.
目前公众对政府满足自身利益的期望同政府不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期望之间形成了一对越来越突出的矛盾,政府公信力不再名正言顺。开始受到了质疑。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多样,本文试图从公务员行为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公务员行为在塑造政府公信力中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公务员的某些行为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赏识性语言的精髓,就是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赏识性语言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教师赏识性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心理需要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期望变成现实,赏识变成成功,这是一个心理影响过程,学生会因为教师的赏识,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进而提高学习兴趣,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不同期望会产生不同的期望反应.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培智低年段教学中运用教师期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期望效应一直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曾对学生进行了一个智力测验,然后随机抽取20个学生,告诉教师这是班级里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生,要求教师注意观察。1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真的比其他学生进步快。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对某些学生抱以高期望,并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塑造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期望效应。  相似文献   

5.
如何应对高校教师角色和期望的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高校教师角色和期望多样性的含义角色是一定社会物质结构的产物,也是一定文化模式塑造的结果。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为其反应形式的角色也会发生转换。社会期望的结构、内容和性质对角色行为表现起客观导向作用,期望发生质的变化,行为方式也将相应地发生质的转变。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角色本质上是社会身份的持有者,是具有非个性化特征的一群人,其内容表现为行为特征,来源于人们对特定社会身份持有者行为方式的期望。高校教师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专门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在角色定位和受社会期望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一…  相似文献   

6.
江凤娟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6):105-112,128
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洗礼之后,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的常见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分析大学生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中的学习的行为意愿,通过问卷收集了1346名大学生关于混合式教学环境中学习的行为意愿的调查数据,基于UTAUT扩展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方法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混合式教学环境中学习的行为意愿的关键因素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中,移动自我效能感、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成就动机对大学生学习的行为意愿有显著影响;学习风格对学习的行为意愿影响不显著;移动自我效能感在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和学习的行为意愿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效应,绩效期望对移动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努力期望则呈现出显著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收入预期为切入点,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基于前景理论实证分析了家庭收入期望差距对其风险金融市场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家庭收入期望顺差会促进其风险金融市场参与行为,且家庭收入社会期望顺差的正向作用大于历史期望顺差;家庭收入历史期望落差也正向影响了风险金融市场参与,但社会期望落差影响不显著;当期家庭收入期望顺差影响其风险投资的边际效应要高于家庭收入期望落差.长期来看,家庭收入历史期望顺差的促进作用增强,而家庭收入社会期望顺差的正向影响减弱.家庭收入期望差距的促进效果主要表现在高收入、东部地区的家庭群体,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强于劳动性收入.机制分析发现家庭收入期望顺差通过改变家庭的风险偏好和金融知识水平来促进风险投资,而家庭收入历史期望落差仅能提升金融知识.  相似文献   

8.
契诃夫《樱桃园》中特罗菲墨夫的形象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赞成者认为他是思想的先觉者,否定者认为他也是契诃夫抨击的对象.客观来看,契诃夫借特罗菲墨夫之口道出了许多严肃的命题,对其有肯定意味,但对其“尚空谈不切实际”的行为也做了相当尖刻的嘲讽.契诃夫借特罗菲墨夫这一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既批判徒尚空谈的软弱,又始终没有放弃对人的期望与对未来的幻想.  相似文献   

9.
一、塑造行为的涵义 1.塑造行为的涵义 组织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逐步指导个体学习的方式来塑造个体,这一过程被称为塑造行为。要注意的是,组织中个体的行为与组织的目标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如果仅当个体表现出理想的反应时才强化个体,那么,几乎没有需要强化的机会。因此,  相似文献   

10.
李春丽  贾利军 《山东教育科研》2014,(11):I0001-I000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之言道出了教师的重要职责:不止于知识的单向度传授,还包括学生的人格塑造、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调动和有效地答难解惑。“灵魂工程师”、“园丁”等称谓也体现出社会对教师这一角色的期望,既有对孕育人才的期望,更是对塑造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期望。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体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1.
心理契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行为学家阿吉里斯(Argyis)1960年在其所著的《理解组织行为》(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一书中提出了心理契约这个概念.阿吉里斯认为,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除正式契约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的相互期望,这些期望同样是决定组织成员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这种相互期望,就是心理契约.至今,心理契约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批评是一门艺术.批评是推动工作的武器.批评对于个人来说,是帮助他人改正缺点,自我进步的有效方法,对于领导者来说,是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所以,当我们发现别人的过失时,及时地予以指正和批评,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一个高效的管理者,最困难的部分是向员工传达你的批评.如果你太严厉,他们会有情绪上的抵触,也不会听你的.如果你太含蓄,他们又不把它当回事儿.因此,如果你想塑造一个训练有素、团结、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如果你想让你的下属按照你期望的方式和行为来完成任务,取得预期的成果,就必须要有效地掌握“批评”这个武器,来矫正、规范和塑造员工的行为、团队的文化,打造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景、创设宽松环境、塑造完美的教师形象几方面总结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事的角色变化.期望对同仁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深刻阐述了行为塑造的教育理念.他的主张深深影响和塑造了英国人的绅士性格.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成长不仅在于传授教养和学习知识,实际的并且有些强制性的活动可以塑造儿童的行为,进而形成习惯,并内化为性格,这个成长逻辑是我们当代教育经常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男性和女性通常会根据社会针对不同性别建立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格特质,所以性别角色对人格特征的分化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性别角色起源与发展的介绍以及近年来性别角色与人格维度方面相关研究的简要述评,以期望深入的了解性别角色与人格发展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永湖 《班主任》2001,(8):11-12
"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我们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来说已不是陌生的概念.它指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曾通过实验说明一个教育原理:由实验者提供的某些学生有很好发展潜力的假信息会引发教师对那些"平时受教师歧视和贫穷家庭儿童"的期望,而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会使学生在教师充满期望和爱的关注中按教师的期望来塑造自己,从而发生中等生乃至后进生取得较大进步的奇迹.  相似文献   

17.
职高学生人格塑造的阻力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的人格,是指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体系和个性心理品质及其社会化特征的综合.职高学生人格的社会化,是一项艰巨的“特色工程”,要有一个复杂的塑造过程.职高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在青年中构成了时代的“独立的阶段”和社会的“连续的中介”,他们人格的发展和完善可塑性非常大,在诸多内外部因素“碰撞”下,既可形成社会期望的人格品质,也可能“春播龙种,秋收跳蚤”,出现反社会的倾向和行为.作为职教工作者,只有敏锐地发现处于从普教到职教特殊“转型期”的职高学生人格塑造的阻力因素,才能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变阻力为动力,避免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8.
社会角色是指人们的某种与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的期望.校长作为一校的带头人,不可避免地拥有多种社会身份,社会必然赋予他不同的期望.  相似文献   

19.
教师期望是教师对学生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和一般课堂行为的推断和预测,这种期望通过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干预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对高期望学生和低期望学生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并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促使期望实现的行为,使学生的学业成就或行为等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该文对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表现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及主要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对于未成年人问题行为的矫正,一般比较注重行为主义的方法。行为主义认为,人类多数行为是习得的,可以传授、改变和塑造,它关注个体所处的环境,并试图从环境中找到行为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强化法和认知矫正。一、强化法1.正强化法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老师总是试图教授给学生一种积极行为以代替问题行为。这时,正强化就是首选的干预手段。在学生表现出老师所期望的积极行为之后,给予奖励,以增强或者维持积极行为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强度。代币制就是一种符号强化体系,学生可以用代币取代物品或活动行为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