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工业社会正使人变得越来越疏离,另一方面,孤立感又使人们在潜意识中更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这种悖论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寻找陌生人,诉说生活中的苦闷,展示真实的内心,寻求同龄人的慰藉,也重建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2.
张晓冰 《新闻知识》2004,(9):55-56,26
经过十年的发展,互联网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交往方式发生转变,在信息传播活动中表现出了空前的开放性、主动性,给人们带来了海量信息以及极大的自由感和平等感。然而也必须看到,网络在全民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网络日益成为人们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很大,社会主义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在如何适应新形势、寻求新发展等方面,需要确立新的思路,作出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被传媒煽动而至迷狂的社会、一个缺乏科学素养的群体,在缺失权威感的情况下成为林光常予取予求的提款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靳红 《档案天地》2006,(3):37-3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档案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必将伴随国家整体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伴随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需求的提高而提高。因此,基层档案馆应把握时代脉搏,服务时代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档案工作新领域、新机制,寻求服务社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社会阔步前行推进了经济结构、文化形态的更迭与转变,人们的生存空间遭遇了“主流经济”的撞击与解构,生活、工作、心理等各种压力聚焦于“大众”疲劳的身心。当大众不能释怀之时,寻求一种消闲性的娱乐成为了内心强大的驱动力。在人们追求娱乐的过程中,曾被视为神明的“文字形态”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英国的贝尔德创建了“图像示意”的表述结构,  相似文献   

7.
梁伟  赵欣 《中国档案》2006,(2):50-51
在政府努力寻求搭建与社会沟通平台过程中,国家综合档案馆有义务也有潜在优势成为这个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被纳入政府依法行政框架之下和信息社会的网络环境之下,档案馆应从一种新的视角思考自己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伟兵 《文化遗产》2023,(1):120-126
由于现代社会仪式体系尚未自觉建构完成,当前社会仪式感的风靡都是人们自发地对仪式感功能追寻的结果。仪式感是一种广义的仪式类型,表现为社会现象与文化现象的集合体。仪式感既是仪式化的行为也是仪式文化的体现。从文化视域出发,仪式感的内涵表现为叙事方式、感性对象性活动、重复程序、象征符号系统、美学逻辑五个维度。这一整体性把握,明确了仪式感不仅是一种感觉,还是一种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实践方式,更是一种确定性的逻辑。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40年代以来,抗生素对畜牧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以抗生素为代表的化学药品的大量使用,造成细菌耐药性以及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问题日趋严重。随着近年来畜牧业规模化和商品化的发展,绿色环保养殖和食品健康安全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希望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新型产品替代抗生素。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具有毒性低、副作用小、病原微生物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替代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国外一些研究表明,受众收听广播的目的.除了获取信息外,还在于寻求一种亲密感、归属感.而地方电台恰恰能够满足受众的这一需求。在一个城市中.市民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生活状况十分关注,有强烈的认同感。若地方台播出的节目定位明确。则十分容易吸收听众参与,使广播互动交流的功能充分发挥。目前的现状是,本地新闻远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周敬 《新闻前哨》2022,(16):44-46
网络社交与“带货”相融合而形成的社交电商,近几年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发展迅速。基于微信的技术支撑和人际关系架构,微信朋友圈带货现象显示出不同于传统平台带货的半封闭性,人际关系在虚拟空间里被消费。人们对归属感的寻求和社会交换的需要,在拟态环境中被商业化,其对朋友圈社交生态的影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2.
毕靖 《大观周刊》2012,(8):5-5,7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捐赠”、“慈善”、“公益”等这一类的词语,经常撞击着人民的眼球,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公益和慈善”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体现社会温情的绝好方式,是缓和社会压力的润滑剂,更是人们表达爱心奉献公益的通道。同时“慈善”也开始作为一个标准,被人们用来衡量公众人物、企业的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13.
种子与信念     
《全国新书目》2023,(2):124-125
<正>本书讲述了被社会抛弃、身心残破的人们重回大地,亲手栽种植物,将身心与环境融为一体,见证了花园孕育生命的神奇力量。渐渐地,他们从暴戾变得温和,找回自身的价值感并恢复活力,在大自然中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5,(8):46-51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精神需求表现更为复杂。本文从受众信息寻求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媒介幸福感视域下受众的三种信息寻求动机:工具性寻求、利益性寻求及自我保护性寻求,并对受众从媒介中寻求信息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激发受众主动进行信息寻求的行为。这为检视媒介如何促进受众的幸福感提供了分析工具,从而为研究如何提高受众的媒介幸福感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业务流程重组与图书馆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在此基础上的国际互联网,对图书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图书馆正在寻求新的变革,以适应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被引入图书馆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蔚然成风,给消费者造成重大伤害.随着广告业的不断成熟、人们消费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普遍增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问题被推到风口浪尖,倍受社会关注.但由于我国相应立法工作相对缓慢滞后,有关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范还属空白.本文意在寻找形成这一法律空缺的原因,寻求改善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现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谢莉洁 《新闻爱好者》2010,(10):161-162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猛烈冲击着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意识,传统价值观念解体造成的混乱及陷于其中的现代人的异化感,使诗人们需要寻求一种平衡与秩序。中国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以其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给那些被强烈的异化感所折磨的现代主义诗人带来了“福音”,,本文拟从道家美学的核心观念入手,探讨道家美学对美国现代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印彩霞  宋建设  辛倩 《青年记者》2007,(24):101-102
作为生命本质的基本情感方式,由于个体文化人格的不同,其情感诉求的方式也有着天壤之别。但事实上,心理学研究说明,每个人都有非常强烈的情感性需要。需要安全,需要爱,需要情感,需要爱情的甜蜜感、家庭的温馨感。也都有强烈的社会性需要,需要有归属感,需要被接受、被赞扬、被尊敬。  相似文献   

19.
英国思想家休谟提出过“与他人的同胞感”的概念,也就是同情、仁爱和道德,每个个体都是构成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或幸福或痛苦的感觉,他人在某种程度上能产生共感.基于同情和道德的共感共通,形成对行为活动的赞美.现代哲学人类学的奠基者、思想家、伦理学家合勒指出,现代人不在情感生命和爱与恨的领域之内寻求明证性和合规律性,丧失了良知和细腻,而去探讨一切不会成为合乎理智的决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个人信息的权利期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物质文明愈发达,人们愈加觉得自己的私人生活有可能被他人严重,深刻,广泛和快速地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