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曾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他善于像画家一样用精雕细刻的笔法绘制一幅幅精美动人意味隽永的画面。画面之中,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意趣和性格志向,使难状之声难描之形难绘之景难传之情变得耳闻其声目睹其形身临其景心受其情。赏读朱自清散文名品《绿》,又一次惊诧于作者笔下梅雨潭如此可爱而醉人的“绿”,尤其叹服于作者女性化手法所表现的奇妙神韵,不妨先来分析《绿》中的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对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人们总忘不了那秦淮河的灯影波光,梅雨潭醉人的绿,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古朴。朱自清的散文神韵别致,把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其中,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浅白朴素,富有诗情画意,勾画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浸透作者浓烈思想感情的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的散文被鲁迅先生称之为“漂亮”、“缜密”,这是因为作者善于通过“缜密”的构思和细腻的笔触来拓宽作品的意境。手捧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往往觉得不是在读“文”,而是在看“画”,而且是在欣赏一幅幅形象逼真、妙趣横生的中国小写意画。  相似文献   

4.
郁茹同学问:《春》一文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春景来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情的?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就像是在眼前展开一幅幅美不胜收的连环春景图,作者饱蘸热爱、赞美之墨细腻描绘、精心雕琢。笔下的春色惹人爱、令人醉。“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作者先  相似文献   

5.
这是朱自清先生在温州时的作品,“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这幅字画见证了朱自清与马孟容的深厚友情。马家是温州“书画传家二百年”的望族,家住百里坊,离朱自清住的四营堂巷很近。马孟容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最擅长画花鸟、草虫、鱼蟹,并且他们二人曾共同执教于温州中学,结下了深厚友谊。这篇美文即是朱自清依据马孟容所赠的画创作的。他以丰富的想象力来理解画面的内容,以自己深深的情怀来品味画中的意境,激动之余,他将感受写成一文,以志这段赠画的因缘。于是,一张尺多宽的画幅在作者笔下别具一种美妙情韵。一、美丽的视角作者擅长…  相似文献   

6.
提起冬天,人们自然会想起北国茫茫雪野的世界,灰蒙蒙的天空罩着冷飕飕的寒气,透着冰冷。然而朱自清笔下的冬天,带来的却是一股暖流,一种人间温暖的热流充盈其间。朱自清的散文《冬天》运用蒙太奇的方法,用变幻的镜头展现了三幅冬日的大特写,营造出“冬天里的春天”的意境和氛围,展现了人间亲情、友情、爱情永恒这一主题,是文与画合一的佳作。第一幅画面:古老的房子,昏暗的“洋灯”,乌黑的锅炉,父子四人围坐在一起就着氤氲的热气吃着白水煮豆腐。热流在老屋里滚动,驱走寒潮,给这地冻天寒的夜晚带来了如春的暖意。温馨中父子之间尽情品味难得…  相似文献   

7.
文章中的画面就像人的脸面和眼睛,画面生动而精彩,如同人有了秀美的脸面和传神的眼睛。别人一读,就觉得好,有灵气,能感人。否则,就黯淡无光,让人生厌。课文中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少年闰土月夜西瓜地逮猹是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韩麦尔先生上完最后一课时的情景是一幅充满爱国激情的画面,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一幅典雅清新的画面。……这些生动的画面,就像影视中声光色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散文名家中,朱自清先生的人格,令人敬重;他独具风韵的散文也为人称道喜爱。《荷塘月色》就不愧为一篇玲珑剔透、短小精湛的名篇佳作。这一幅中国式泼墨写意的清新幽雅的月色荷塘画,倾诉了一个进步的、民主的知识分子心灵深处的忧伤与烦恼,追求与希望。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的散文,比喻用得多,又恰到好处。尤其是那些以人喻景的比喻,确实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情味”。以人喻景,由于有带有情意的人做喻体,使附比的景物很自然带上了人的感情色彩。这样就更便于多角度、多层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内容,使得情由景生,景由情放,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景情并茂。人们崇尚真、善、美,朱自清在写景抒情的散文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尤甚,他在《论逼真与如画》文中,对“真”曾发表自己的观点,“真”就是自然。他的散文也刻意追求“真”,尤其求“人情之真”。所以,本来没有思想感情的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景物,在朱自清的笔下,…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散文佳作。文章写得很美,满贮着深深的诗意。这篇散文写于1927年7月,作者那时在清华大学教书。他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那原是一个平凡的荷塘,然而经过作者的渲染、着色,却变得十分美丽,富有诗意。照一般来说,荷塘容易描写,月色则较难描写。画家作画,不怕画山水,就怕画月色,因为月景的波光林影时刻在变幻着,很不容易在画面上表现出来。清代的国画理论家汤贻汾曾说:“画月下之景,大者亦晦,在晦中而须空明。”的确,要在晦暗中见空明,是很需要独特的表现手法的。于是便有人提出画月亮的方法:“月景阴处染黑,阳处留…  相似文献   

11.
一篇好的写景散文,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的美感作用,是往往胜过一幅风景画的。这是因为画家只能通过线条、色彩在平面上再现生活;一般人要真正理解一幅画的深刻含义,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受其感染,是不容易的。而作家要把生活的画面写成文章,除了用语言描写画的构图、色彩外,还要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然后层次分  相似文献   

12.
正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极高。朱自清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得益于其极具特色的语言艺术风格,笔者认为通对其散文语言的"画面感"、"韵律感"以及综合感官体验的"通感"三位一体的赏析路径可以更加深入体验朱自清散文的美感。一、虚实相间、动静结合——画面感强画面感强是朱自清散文的一大特点。对其散文画面的艺术审美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虚实结合。例如  相似文献   

13.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佳作。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如梦似幻,清新美妙的荷塘月色图。大多数的评论者都认为这是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理想世界,是朱自清对“属于自己的自由世界的向往”。《荷塘月色》一文正是由这两个世界构成的。而我在教学中发现,文中描写了三个世界,即烦躁的现实世界、宁静的自然世界和理想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4.
没人见过始祖鸟。生物课上的始祖鸟模型是根据化石制成的,生物课老师、生物学家甚至考古学家也没见过一只鲜活的始祖鸟。从诗人舒婷笔下的《始祖鸟》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只鲜活的始祖鸟。一、用色调烘托气氛传达情感舒婷在《始祖鸟》中描绘了三幅画面,三幅画面都是冷色调。第一幅:凌空展翅图。画面的主体是始祖鸟的翅膀,主选冷色调:“阴影”,将“丛林莽原”都置放在阴影中,连“背景”——天空的曙光都被他的翅膀遮住了。第二幅:走向永生图。这时,主画面是始祖鸟的倒下,画面一片模糊,像一幅低速快门的照相机拍摄的快速运动照。这时的背景有了“…  相似文献   

15.
传统美学中的尚清意识,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在他的笔下,无论何种题材,何种文体,都能转化为优美动人的散文。在抒情、议论、描写人物,甚至在表现音乐歌声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朱自清先生的尚清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6.
郭根福 《河北教育》2005,(22):23-24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是一幅迷人的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根据抒情散文的特点,本教学设计主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激活学生的审美想像,让学生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正>曾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在他的笔下,描绘了一幅优美画卷,令人神往。我校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历来都是鱼米之乡,山清水秀,碧水蓝天,是宜居之地。但是近几年,我们抬头看到的不再是碧蓝的天空,许多河流也不再是鱼虾生活的乐园。教育主管部门建议学校暂停户外集体活动,以避免雾霾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这些在提醒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化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关注环保教育,让学生了  相似文献   

18.
散文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安排了三个单元的散文鉴赏课。教师如何按照新课标的理念,以“引导者”的角色去带领学生在文学鉴赏的天地里“游目骋怀”,在此,笔者试图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以第三册教材或读本中的一些篇目为例谈几点自己的作法。一、引导学生多读,读出散文的画面诗是画,散文也是画。佘树森先生在他的《散文的艺术魅力》一文中说:“当我们阅读散文,接触到那些意象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不仅会为作者的真情所动,而且还会同作品的抒情背景相融合,产生出自己的想像,在心中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素质教育日趋深入的今天,语文是美的.语文中有朱自清热爱的春天,有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语文是生活里的喜怒哀乐,语文是历史中的悲欢离合;语文中有美丽画面,亦有吟咏慨叹.为此,语文课堂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富有情趣和魅力的.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五四”以来的优秀散文,被称为“白话美文”的典范作品。它既是写景的名篇,也是抒情的杰作。读着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呈现在眼前:莲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迷人.象朦胧的梦幻,象缥缈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构成了深邃的意境。在那浓烈的诗情画意里,蕴含着作者艺术上的追求与苦心。这平常的虽是“日日走过的荷塘”,在作者笔下却展露了非凡的风姿,然而我们也于这荷香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