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进行阅读教学?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教学设计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设计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整体感知课文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二、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角色,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由传统的技能训练转向策略型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是整体发生、内核生成的,字词句段、语修逻文、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是在整体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它注重学生对文本整体的感知、领悟和理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思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才能呢?多年来,本人坚持采用"激发兴趣,揭示规律,深入阅读,即兴练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整体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3,(62):32-33
新课标提出的整体感知教学理念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沟通,深入理解文章,更能拓展阅读思路的宽度和深度,提高整体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叶琳 《成才之路》2020,(7):128-129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文章以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实践指出学生课堂学习能力、阅读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传统文化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吕虹 《辽宁教育》2010,(3):34-35
传统语文教学要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即不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繁琐分析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点深刻地阐明了阅读课文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全文。那么,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带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呢?我认为,要以“读”为手段,找准文本的特点,带课题疑惑感知、看课文插图感知、循文章主角感知、抓文本主旨感知。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为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从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关注阅读解释与策略运用等方面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提取文本的信息,对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马铁光 《教师》2012,(2):52-54
“整体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法。它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从而使学生提高理性感知、审美鉴赏、探究评价的阅读能力。本文试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论的改革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从“整体感知-主体研读-语言品味-迁移拓展”四个环节来实施语文整体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是学生接触文本的起始阶段,通常每一篇课文第一节新授课中,有经验的教师大多在学生熟悉文本以后,便着手检验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情况.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落实这一环节时应着重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才能使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阅读的第一步是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怎样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点。文章从开展有效诵读,实施整体感知;认知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培养质疑能力,深入感知文本;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拓展迁移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具体的做法。一、提高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阅读的关键是要理解,即读懂文本,解决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不同文体的文章要求学生理解的内容也不同,比如,在教学记叙文时,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写了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整体感知能力训练和培养。文章从阅读教学的视角,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整体感知能力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本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共享。一、阅读教学要转变理念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部分教师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引导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1]为了有效落实课标要求,从整体入手认识文本基本内容梗概,感知文本大意,发展整体思维,应当成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初始阶段,是第二课时精读文本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目标的落实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阅读古诗文,和古人对话,走进他们的心灵,培养整体感知能力,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多年的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整体感知的方法:一、从诗文标题入手。有些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顺文章的标题之“藤”摸全文内容之“瓜”,自然“手到…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对文章的各构成要素进行协同和整合,进而形成整体的感知与理解,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这一阅读能力也被称为"整体阅读能力",教师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则可将整体性阅读教学方式引入到阅读课堂上来。基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阅读教学方式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学习方面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蔡淑蓉 《考试周刊》2013,(87):41-4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邱旻 《教育艺术》2016,(4):26-2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学中我采用"四读"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尝试读,感知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初读课文的整体感知,是承载着贯通“初读”到“精读”的衔接、铺垫、纵深的“支架”功能.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提出要注重培养整体把握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走进文本,有效进行“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但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工具性,而忽略了阅读教学的动态生成,阅读教学选点突破。只关注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有没有用心笔记,是否认真作业,却淡化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以及学生个性化的感悟学习。对于学生悟性的培养与提高,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热情,使得学生能在已有的阅读基础上提升自己对文本的感知、分析、理解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文本悟性,具体做法如下:—、入境——培养悟性之本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