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爱军 《中学文科》2009,(6):104-105
学会审题是考试时准确解题的关键。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答题来看,有些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解题方法,做题时不会审题,结果就出现答题时常常答不到点子上,不是漏答,就是多答了不该答的内容。所以在高考复习中必须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学会审题是考试时准确解题的关键。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答题来看,有些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解题方法,做题时不会审题,结果就出现答题时常常答不到点子上,不是漏答,就是多答了不该答的内容。所以在高考复习中必须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如何解数学题,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是正确、迅速解题的前提。解题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成功与否,即成在审题、败在审题。审题能力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审题习惯、有效的审题方法为保证。但是审题又是学生在数学解题中易被忽视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对审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经常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只有切实提高学生的审题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曾就审题问题指出: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没有弄清问题就进行演算和作图.审题即弄清题意,能否迅速准确地审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考生高考成绩的好坏.下面结合近三年江苏高考试题从隐含条件、式子结构、数据联系、图形特点等方面谈谈高中数学解题中如何审题.一、审条件——追根究底挖隐含条件是题目构成的主要部分,也是解题  相似文献   

5.
冯林栋 《物理教学》2010,(6):60-60,28
每年高考,许多考生走出考场后对自己在考试中的失误捶胸顿足、追悔莫及。而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审题环节抓得不好。如错看、漏看题目的条件或设问;未能分析清楚题目涉及到的各种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状态;不能准确地选定解题的规律;解题步骤不规范、不完整等。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审题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不愿意在审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总是担心审题占用时间多会影响解题的速度。二是有些学生也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审题训练不够,没有真正掌握审题的要领,不能做到科学、快速地审题,耽误的时间不少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6.
学科思维能力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在解决问题时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在审题过程中实现的,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成功与否。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明确审题要义,把握解题的方向;精通审题要领,优化审题过程;逐步培养其审题能力,积淀学科思维。这对于学生智慧地解题、提升学科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每年的高考中,我们的考生总是会发生各式各样、出乎意料、不该发生的错误;总是会对一些形式新颖的问题束手无策;总是会在解题中忘记分类讨论,忽视隐含条件,答而不全.究其原因,学生缺乏的不仅是数学知识,也不仅是解题方法和技巧,而是与缺乏“审题”的能力有关.审题是解题的开始,也是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袁佳蕾 《中学科技》2022,(3):33-34+37
<正>《新课标》指出数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解题时,良好的审题习惯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事半功倍。审题就是解题的基础,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正确解题的必要条件。综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审题现象:审题意识薄弱,认知储备欠缺,读题方法漠视,审题技巧缺乏,以致思考毫无头绪,结果错误百出。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教学基础。因此审题习惯的培养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提起阅读.人们习惯上想到的是文科的阅读.很难联想到数学教学也需要阅读。学会阅读对数学学习来说很重要.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是无法综合性发展的。很多学生审题能力不够,解题能力不强.学习新知过分依赖教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较差导致的。新课标提出大阅读和综合性阅读教育观,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中如何解答好理科综合试题,如何减少非知识性因素所造成的失分,是很多学生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指导学生做理科综合试题的体会,从解题原则和答题技巧两个方面谈一谈个人意见,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把握解题原则把握好解题原则,是考试成功的起点。一般来说,解题过程可分为审题、析题和答题三个步骤。1.审题审题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审好题,才能做好题;审题慌,思维浅,做题易出错。要牢记“成功在审题,失败亦在审题”。审题时一定要认真,通过仔细阅读题目,从题目提供的背景资料中…  相似文献   

11.
在平时考试或高考中总有一些数学学得好而考不好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发挥出自己的真正水平."会而不对",就是失误,太可惜了.怎样才能减少考试失误,考取理想成绩呢?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答题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作分析总结.一、缜密审题,减少失误审题不严,丢三漏四,是影响学生解题质量的重要原因.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细致深入的审题是解题成功的前  相似文献   

12.
高考生物选择题要解答好,只是记住或理解了教材中的知识点还远远不够.这是因为有相当多的试题中存在着障碍,有障碍,就应该有相应的排障方法,即解题方法.而解题的关键是审题.审题就是解题者对题目信息的发现、辨认、转译过程,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并有思维的积极参与;审题看似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是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审题时必须做到眼看、嘴(默)读、手画、脑思.下面着重谈谈选择题审题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3.
杜艺玲 《广西教育》2014,(29):109-110
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完成练习时出错的原因很大一方面在于审题不够细心、认真、到位。此外,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把阅题与析题分两步走,看归看、想归想,读到问题时才想着重新审题寻找所需的条件,思考解题的方法,因此在解题速度上比较慢。审题是解题的首要步骤,要提高学生解题效率,我们就要重视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边读边思中理解题目的意思,理清解题的脉络。一、变看为读,边读边画,弄清题意在平时的练习中,很多学生往往一拿到题目,快速浏览一遍(有的可能连题目  相似文献   

14.
陈锡滔 《教育导刊》2001,(15):95-96
教学上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可是一些稍为复杂的问题分析就不够准确,这与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很大关系。如所周知,审题是解题的首要步骤,是正确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与审题方法的指导和总结。下面是比较常用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这些能力通过审题而开展.审题看似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是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物理解题的审题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第一步迈不开,具体的解题也就无从谈起.审题是解题的灵魂,审题正确,条分缕析,所向披靡;审题失误,南辕北辙,满盘皆输.可以说审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解题的成败,“成也审题,败也审题”.高考经常有读不懂题、读漏题或读错题意等等情况,从表面上看是“粗心、马虎”,实质上是审题能力不高的表现.因此,如何指导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16.
解答题内涵丰富,包含的试题模式灵活多变,有计算、证明、应用题等,它在高考数学试卷中占得比列很大.破解解答题,审题是前提,通过审题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并深入到题目内部去思考,就会找到解题的入口,也会在解题的全部过程中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审题中要把握住以下4点.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备战高考时,对许多练习题都会出现解题错误、思路不明的现象。有些知识并非不知、不能理解,而是由于审题不清,知识拓展联系广度不够。综合所教班级及近几年高三学生的练习状况,笔者认为主要环节应从"审题"角度重点突破。如何把握试题的审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上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可是一些稍为复杂的问题分析就不够准确,这与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很大关系.如所周知,审题是解题的首要步骤,是正确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与审题方法的指导和总结.下面是比较常用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能否快速、准确地解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题的成功与否。美国学者G.波利亚说过,“对你所不理解的问题作出答复是愚蠢的”,“最糟糕的一种情况是:学生并没有弄清问题就进行演算或作图,一般来说,在尚未看到主要联系或者尚未做出某种计划的情况下,去处理细节是毫无用处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解题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过程 .而解题所需要的信息必须依靠解题者通过审题来获得 ,审题就是对题目信息的发现、辨析、转移的过程 .只有通过审题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解题才可能成功 .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审题 ,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 ,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下面我们就以 2 0 0 1年全国文科高考第 19题为例 ,谈谈审题过程中的信息处理 .题目 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长分别为AB=2 ,BC =6,CD=DA=4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这是一道平面几何计算题 ,由已有的知识显然无法直接计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