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是一个人文化功底的表现;作文,是一个人思想底蕴的流露;作文,是一个人语言库存的展示。文笔呆板者,读之索然;语言贫乏者,念之平庸;没有真情者,死板僵硬;冷漠旁观者,平淡无味。要想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要想写出让人刮目相看的文章,要想在作文的挑战中有不俗的表现,要想让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写出漂亮的文字.渴望自己的笔端流淌出清新、活泼的小溪。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学习负担重、阅读量小、积累欠缺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语言的“质量”似乎并不是足斤足两.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让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从“下里巴人”奔向“阳春白雪”.  相似文献   

3.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有效的作业设计可以真正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在现实教学工作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注重机械记忆,重复练习多,缺乏灵活性与趣味性;  相似文献   

4.
5.
作文,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是一个人文化功底的表现;作文,是一个人思想底蕴的流露;作文,是一个人语言库存的展示。文笔呆板者,读之索然;语言贫乏者,念之平庸;没有真情者,死板僵硬;冷漠旁观者,平淡无味。要想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要想写出让人刮目相看的文章,要想在作文的挑战中有不俗的表现,要想让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有充沛的感情“感乎人心者莫先乎其情”,文章贵有真情,贵有激情,才能生动,才能打动人。怎样才能使文章有充沛的感情呢?“文者,气之所形”,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首要的是修炼自己,打…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受到指责最多的是教学法的陈旧。在上课的“讲”被斥之为“满堂灌”后,教师们已到了谈“讲”色变的地步了,唯恐落下个“满堂灌”的名声。于是“问”取代了“讲”。“满堂问”取代了“满堂灌”。问从上课伊始直到下课铃响是常有的事。一位语文教研员说有的老师一节课竟提了117个问题,用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好像知识、能力都是问出来的。一堂课几乎全是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琳琅满目,问问答答十分热闹,但就是触不到所学知识的实处、深处。教师一按“电钮”问,学生立刻举手成林,不加思索地简单、机械地回答,认为提问就是启发式。有一…  相似文献   

7.
<正> 每到高三复习阶段,很多学生都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在高二的时候已经认真学过,看过课本,复习时看与不看一样,反正高考又不考书上的内容。于是将课本束之高阁,而把“漫天飞舞”的各类所谓“内部资料”“经典题库”等视为珍宝,学习表现为盲目、重复地做题,复习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结果使基础知识得不到巩固,能力得不到提升,头脑中的知识显得零碎  相似文献   

8.
刘芬 《陕西教育》2011,(6):50-50
排比能加大语言的信息量。使语言条理性强,且节奏鲜明。适于反映事物的情状,尤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本期话题的提出,显然与一些强势媒体推出20世纪文化偶像的评选  相似文献   

10.
默读是阅读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当今的语文课堂已被朗朗的书声所占据.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而默读则如蜻蜒点水一带而过.但我们应明确,朗读与默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因此,语文课堂呼唤默读的落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设计默读环节,组织展开默读.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默读呢?  相似文献   

11.
王馨 《语文天地》2013,(18):38-39
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语言表达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让学生的作文语言运用能力从"下里巴人"走向"阳春白雪",是萦绕在许多同学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我认为,学会熟练、灵活地运用排比是见效较快的"处方"之一。用排比手段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更详尽、透彻;用排比来抒情,就能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排比能加大语言的信息量,使语言条理性强,且节奏明快,适于反映  相似文献   

12.
诵读,是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运作的活动,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最常使用和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但是多年来,语文学习过程中诵读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为诵读开辟一片空间当前的语文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过多的语基知识、分析讲解和练习题,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大多数同学课堂内外都习惯了默读或略读等阅读方式,长期不出声的读书使大家把诵读看成是一种敷衍,一种累赘。久而久之,学生诵读的热情受到压抑,诵读这一阅读方式便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  相似文献   

13.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有效的作业设计可以真正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在现实教学工作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注重机械记忆,重复练习多,缺乏灵活性与趣味性;作业内容繁、难、偏、旧,缺乏应用性;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距甚远,缺乏针对性;题型设计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缺乏层次性……以上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语文作业究竟该如何设计,才能充分体现“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4.
一、要巧妙设计讨论的问题 教师可针对课文内容,把文中难于理解、思维空间大、包含矛盾因素的问题提取出来,让学生讨论.一是讨论内容要聚焦能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是能提供一定的分歧点,引起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三是除了讲究科学性、启发性之外,还应该注意有适当的坡度.问题的设计,要注意顾及并能启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讨论的过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过程.这样做也能使学生的思维富于逻辑性,能保证课堂讨论顺利进行,提高讨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一位伟人在他暮年时写道,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一位圣人曾说过,智者无畏。天事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新的一年来到了,新的一年的考试又临近了,《考试》杂志也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广大读者朋友面前!  相似文献   

16.
在极具功利化的当代社会,汉母语学习的弱化,导致了学生汉语言文化底蕴的浅薄,导致了学生民族情绪的淡化,导致了学生认知视野的狭窄,由于学生人文精神的极度匮乏和认知视野的狭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受到指责最多的是教学法的陈旧。在上课的“讲”被斥之为“满堂灌”后,教师们已到了谈“讲”色变的地步了,唯恐落下个“满堂灌”的名声。于是“问”取代了“讲”。“满堂问”取代了“满堂灌”。问从上课伊始直到下课铃响屉是有的事,一位语文教研员说有的老师一节课竟提了117个问题,用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好像知识、能力都是问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美,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段表达.无不蕴涵着悠久的中国文化,体现着中国语言的优美。19世纪法国杰出的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中发现美,体会美、创造美就成了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一、引导观察,发现语文中的美中国的语言文字,从一点一捺,到字的间架结构,从一个词的运用到一篇文章的结构,无不体现语言文字的美。但作为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敏感性不强,缺乏鉴别能力,有时往往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