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视大学精神的凝练是治校治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校风、校训、校歌、校徽是一所高校大学精神的显性特征,在加强学校文化管理、实施学校组织再造、凝练与优化大学精神的形势下,了解和把握校风、校训、校歌、校徽的基本内涵和文化底蕴,对于建立共同愿景、凸显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优化大学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文化认同是对教师开展文化领导的前提,也是发挥大学文化管理功能的基础。本研究表明,教师对大学文化比较认同,对大学的校史、办学理念与目标、大学倡导的价值观、校风、教风和大学校训等比较了解,大多数教师比较赞同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价值观,对自己大学的历史文化拥有较强的文化自豪感,大多数教师都能主动维护学校的形象与声誉,积极践行学校的校风、教风,但教师对校徽、校歌等了解不足,对校徽、校歌的情感认同和对校训、校歌的行为认同程度偏低。人口学变量对教师的大学文化整体认同及其三个维度的认同有不同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文化认同,高校需要重视对教师的文化领导与文化管理,利用好故事这一载体进行文化传承,加强大学文化传承的规划设计,重视对教师开展校训、校徽与校歌等典型优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校训,是学校办学宗旨的体现,它反映了学校特色及校风的基本内容;校徽,则是学校的标志,学校荣誉的象征。制定和阐明校训、校徽,坚持对师生进行校训、校徽教育,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形成良好校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校风--大学之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校风是一个学校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关于治学、品德、作风等等文化内容的积极沉淀。它具有喻、润、熏的教育功能。校训、校歌、校史、校徽是校风形成后的固化形态,也是校风形成时的初生形态。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生命,也是大学的特色,校风若无这一特色,犹如魂无体附。“产业论”、“阵地论”有悖于教育生命和校风之魂,应受到质疑和抛弃。  相似文献   

5.
校风解读     
界定校风的概念,揭示校风的内涵和外延。校风具有全局性、内隐性、外显性和渐进性特征。校风与校训、校规、校歌、校史、校徽有一定的区别。校风具有陶冶、调节、凝聚、激励和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陕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校企文化融通,通过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思想教育、制度保障、行为引领"三大平台,着力培养学生敢于吃苦、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弘扬铁军精神,打造思想教育平台。一是制作具有铁路特色的校徽和校歌,凝练形成"德修身、技立业"的校训、"博爱、诚信、和谐、创新"的校风和"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学校精神。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教育科研文化。学校教育科研文化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以校徽、校训、校歌和校风、教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科研精神文化,以教室文化、走廊文化、活动区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科研环境文化,以教研制度、校本教研和专题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科研行为文化,以民族特色、办学特色、学科特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科研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内乡县第五小学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材、融入课堂,用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构建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编、唱校歌《星光灿烂耀菊潭》,诵读校训,把校训、校歌贴在校园橱窗栏内;设计校徽,解读校标,使学生了解学校的精神风貌、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渊源。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的大厅、墙壁、走廊、柱子、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在建校30周年之际,回顾学校30年来的办学历程,展望开放大学的发展前景,为适应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进一步明确办学理念,凝练和完善大学文化,提升办学水平,促进事业发展,我校于2008年10月发布了《关于征集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校训、校风、校标、校徽、校歌、校旗、校服的通知》。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教育科研文化.学校教育科研文化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以校徽、校训、校歌和校风、教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科研精神文化,以教室文化、走廊文化、活动区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科研环境文化,以教研制度、校本教研和专题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科研行为文化,以民族特色、办学特色、学科特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科研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1.
校歌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影随形地滋润着大学校园中的莘莘学子,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河南理工大学校歌把好学力行的校风、明德任责的校训有机地融入歌词中,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浓缩为河南理工大学校园文化、优良传统以及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一、加强特普融合的学校环境建设 1.学校文化环境建设:校风、教风、学风、校歌、校训等,作为学校的软环境,学校在无形中要创设出行有规,言有礼,好学不倦、自强不息的适应融合教育的气氛,这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正张家口市第六中学(张家口外国语高中)是一所省示范性高中。全面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有五个年头,经历了一个从专注于"表面文章"到注重内涵从校园文化的要素建设到全面建设,从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到"统领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认识上和实践上的不断提升的过程。我们的体验主要有三方面。一、学校文化的"物化"和"文化""物化"就是把一些理念的东西用校训、校风、校徽、校歌等来表达,并与学校环境创设相结合,以实实在在的物"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化"是指把已有的传统、精神、价值观等提炼"物化"后,形成一个包括物质和精神并相互关联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一、加强特普融合的学校环境建设   1.学校文化环境建设:校风、教风、学风、校歌、校训等,作为学校的软环境,学校在无形中要创设出行有规,言有礼,好学不倦、自强不息的适应融合教育的气氛,这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一所有底气的成功的学校是应该有其特有的气质的,正如一个成熟的文化人一样。气质能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间不经意地展示其迷人的风采,学校气质同样能让接触学校了解学校的人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学校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行为(师生行为规范、制度)、视觉听觉(生态环境、校标、校徽、校旗、校歌等)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反映出一所学校人文底蕴的薄厚,长期的积淀与传承便养成了一所学校与众不同的气质。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训校歌反映着大学的文化特质,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指引学子们前进的明灯,本文通过对延安大学校训产生过程之历史回溯,通过总结大学校训校歌的基本内涵和功能特点来提炼和升华大学精神,进而以此促进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大学校训校歌体现了学校办学传统和校园文化的传承,阐释了教育实质和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本文从校训校歌的文化内涵、时代特点等出发,以延安校训校歌为实例,探讨校训校歌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史长短往往与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和学术水平密切相关.大学校史涉及许多校长和著名人物,不论历史人物的政治倾向,都应客观地书写其在大学历史上的作为和地位.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书写,更应该以身作则,实事求是.研究型大学的文化底蕴既体现在学术传统和校风校貌上,也体现在学校的个性和气质上,体现在校训、校歌、校风、校徽和校园建筑之中.在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与文化中,存在一种"两校互竞现象",这种互竞现象虽有某些负面影响,但也可促使各自学校发奋向上,努力争先,共创双赢.  相似文献   

18.
永丰县恩江小学创建于1904年,是欧阳修故里的一所百年老校。学校现有学生3900余名,教职员工153人,60个教学班。学校形成了凝重厚实的校训——孝信雅达,拥有荣获全国银奖的校歌《孝信雅达,桃李天下》。学校校风纯正,深受师生喜爱和社会尊敬。  相似文献   

19.
一、优化文化环境,打造精神家园 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可以在每届新生入学时,围绕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展开大型讨论,对制定的校训、校标、校歌、校风、校规等提出意见,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这些工作开展之前,档案室可以向师生提供一些图文资料,让活动开展得更有深度,更有文化味.  相似文献   

20.
“让我们为美丽的新校园画出最灿烂的一笔。”这是《成都市43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中的一句宣言,也是鼓动在43中每位教职工心中的一句誓言。2005年年底,学校的新教学楼即将竣工,为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学校开展了征集校徽、校旗、校训、校歌的设计方案;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