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小燕 《教书育人》2014,(11):24-2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让数学与现实联系,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发展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由此可见,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问题是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心脏,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直接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足见解决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解答数学习题,而是要求我们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培养学生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去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从...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仅要重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且更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一块很好的"磨刀石".下面,我就在解决问题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现实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分数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内容。怎样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弄清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分数解决  相似文献   

7.
体验—感悟—提高解题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让数学与现实联系,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体验的方法,可以帮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了新的课程理念,其基本目标之一是: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判断、比较、概括等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习得  相似文献   

9.
问题提出: 数学问题意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品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起点.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同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引导他们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恰恰是数学思维的根本所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建构数学思维模式,是笔者在多年教学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有幸聆听了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这节公开课,并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现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4.
有序的思维能力是指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的一种思维方法。数学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别是有序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一轮课程改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小学数学常以聚敛思维为主要的训练思维方式。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所教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循规蹈矩地用常规的思路和方式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与文本认真对话,吃透文本,讲究方法 ,在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动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创新意识,增强求知欲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些都是人类在动手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具教学的运用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对学具的运用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在思考能力的提升中获得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上,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本质意义. 一、提供思维材料——以"材"促思 思维的形成必须依附有效的客体,要想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首先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载体.何为有效的思考载体?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总是和自身的感受、体验关联在一起,是我们常说的形象性思维.因此,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形象思维所需的客体.对于不能用形象性材料展示的知识,教师也要善于通过语言、数据、表达式等,完善学生的思维形成.  相似文献   

19.
林芬 《天津教育》2023,(18):123-12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量感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以量化的方式去理解、去认识、去解决问题,这是抽象思维、运用思维的经验基础。量感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和能力。量感培养在数学课程教育中至关重要,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帮助学生从更高层次角度认识事物,使其获得对数概念的整体把握,提高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把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