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综合性学习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亮点。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理解,由于教师认知层面和教学环境的不同,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样性。《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一文中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界定为: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及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它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多元的整合。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新的板块,和传统语文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到很重要的位置,它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将如何来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是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是对以往语文教学"以本为本"的错误矫正.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人完全忽略了"语文"的主体地位,盲目地根据"综合性"的要求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把综合性学习课组织为"环境研究"、"科技活动"、"理化实验"甚至是"吹拉弹唱"或"图片展示"等活动,课堂上充斥着大量离题的内容拓展,语文反而处于从属地位.这说明教师对"综合性学习"这一课程思想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没有把它变成名副其实的教学,没有真正把握它的精髓.这种课程实施行为从根本上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4.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而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问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提问教学不应只局限于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机械化的提问,而应将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使提问具有针对性,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形态提出,既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集中体现了语文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陆倩倩 《教育》2022,(2):72-7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注重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从而突显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语文的能力形成以及思维修养的提高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而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语文综合性学习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更广阔的语文学习视野,挖掘更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却步入了误区,混淆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忽略了综合性学习中语文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想把握住综合性学习的宗旨,就要在活动中,把语文教学的"根"——"语文味"留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主题开发中重视语文味,在活动过程中彰显语文味,在语言表达中渗透语文味,在活动形式中凸显语文味,以语言教学为根本,让"语文味"成为综合性学习的魅力之源。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一切语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此为核心。综合性学习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得到老师们认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例谈在综合性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渗透了“综合性学习”板块,同时也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把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可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中用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激活课堂教学,在学生容易操作的情境下开展活动。经过一年多来的学习与教学,我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了这样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正式纳入语文教学当中,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根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使之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着重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理念,它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综合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践行能力。由于认识的错误,许多教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就是综合性与实践性,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上成综合实践活动课,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缺乏语文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标。这种脱离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已经游离于新课标的精神之外,是不可取的。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教版小学语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王崧舟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诗意语文"的主张,并不断超越自我,把诗意寓于诗性言说和诗意造境之中。在关注、尊重与接纳学生的前提下,倡导学生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把"情"作为语文安身立命的根本,让"诗意"安然地栖居在语文的大地上。王崧舟的"人本·诗意"教学艺术非常值得小学语文教师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前使用的语文教材体例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在综合性学习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这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同时也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因为这体例对目前中学教学设施、生源素质、教师队伍带来了强烈的挑战,从而也使作文课堂教学"骑虎难下",作文教学"老大难"现象又在蔓延.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结合教学实践与经验,提出"语文教学三堂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所讲的"三堂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节课,而是将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实践、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三个部分,能够使学生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归纳到课堂学习,在学习中运用,在尝试中学习。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把对学生的语文实践为目标探究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策略。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是教师面临的严峻问题,也对"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生活,而作为语文教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更是把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发展到了一种如胶似漆的程度,它是新课标理念孕育下绽放出来的一朵奇葩.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它是在新课标的推动下自成门派继而登上语文教学大雅之堂的.对于语文教师来说,精心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是教学的任务,也是育人的责任.可惜有些教师缘于种种原因而漠视它.笔者认为,把"探究、分享、反思"的精神与情怀嵌入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也许是一条较好的途径,特赘述成文,以祈方家赐教.  相似文献   

18.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形态,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综合的内容、综合的形式、以及课堂教学的开展,做到:综合的元素应该以语文为主,训练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性学习应该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紧密关联,基于学生的学情,有效地实现课内与课外的关联;设计与实施应便于教师操作.  相似文献   

19.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形态提出,既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集中体现了语文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所交织在一起的语文课程新标准的价值理念取向.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们进行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验,实验过程中,感悟收获良多。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计划性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了语文学习的五大目标。综合性学习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常规内容,是每一个学生必修的课程,它不是为语文教学做装饰的花瓶,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添头"。综合性学习在教学形式上有它的独特性,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也是有序的、系统的。教材对综合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