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伤痕"、"反思"小说的苦难叙事与其自我认同有着深刻的关系。虽然"归来"作家揭示了中国几十年来的政治运动对人的精神与肉体的迫害摧残,但他们的用心显然在于刻意强调自我无怨无悔的忠诚。在新时期之初,这正是知识分子获得历史主体地位的必要前提。但这也意味着知识分子放弃了对苦难、历史必要的追问,复杂的民族国家历史、个人情感记忆就此被简化,被悄悄重构。  相似文献   

2.
1898至1918二十年,是现代曙光孕育的年代,是太阳喷薄欲出前躁动的年代。这二十年间政治体制与思想文化观念的诸种变革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转型、现代知识分子的起源萌生、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意义无论做怎样高的评价恐怕都不过分。无怪乎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能和春秋时代相比的年代是这二十年。到目前为止对这段历史人物、思想文化及学术思潮等层面的研究论著及文章不可谓不多。这些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经验。自然也留下了经验教训和必须超越的新课题。鉴于此,杨洪承教授的新著《废墟上的精灵:前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文化的理路(1898-1918)》(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以下简称《废墟上的精灵》)在现代知识分子的孕育萌生、思想文化现代转型的内在理路等方面实现了新的开拓和超越。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李大钊以其睿智和勇敢,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旗手,他的思想引领时代前行,一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因此走上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的光明大道。李大钊的"根本解决"思想,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提出的改造中国社会的最初方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法国大革命的信息于清末传入中国后,引发知识分子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思考.中国知识分子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近代社会现状的角度,对这一异国革命进行解读与认知,通过综合清末士人对法国大革命的评述,分析法国大革命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金华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4):30-34,39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是与作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文化的创造主体———知识分子所获得的重大社会解放分不开的。一是知识分子从旧的宗法奴隶制的统治秩序中挣脱出来,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二是知识分子从旧的宗法伦理和天命神权观念束缚下解放出来,有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理性的自觉,开始从理性的视角重新审视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反思和总结,从人文关怀的原则出发,重新建构未来社会和人生的理想蓝图,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焚书坑儒"是中国古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史学界对于这一事件的研究也已经比较深入。尤其是近代以来,许多史学界大家都对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无论是中国通史、秦汉史,还是文化史、儒学史、学术史等著述中都会涉及到这个问题,并且著者都予以深刻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此问题也发表了大批高质量、高层次的学术论文,为"焚书坑儒"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约两千年来,"焚书坑儒"这一传统历史名词和成语一直为学界所习用.大家评论一致的说法是:第一,这是秦始皇一大暴政.第二,"儒"系指孔子的儒家诸生,是指当时社会绝大部分知识分子.第三,这一暴政极大摧残了我国古老传统文化.如今,有学者撰文提出:秦始皇"坑儒"应为"坑术士",并不是坑儒生.本文不同意此种观点,认为:第一,"坑儒"的"儒"就是指儒家诸生.第二,学术创新首先应当弄明白原载史料的原委,前因后果,把原文看仔细,不可顾此失彼,片面引用,就断然得出结论.第三,对历史上众目共睹的历史大事件、历史大人物,一定要从历史发展的全貌来评价.尤其是"焚书坑儒"这样两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不仅是杀几百个人的向题,它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究竟起了多大作用,有多么深远的影响,是更值得探讨估价的.  相似文献   

8.
公共战略学的"战略拐点"理论,可以有效地分析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转折点。从历史上看,美国职业教育经历了至少两次"战略拐点"。2014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战略拐点的"窗口期"已打开,因此,策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拐点",必须紧扣"学位制度建设"这一关键事件。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概述】《别了,"不列颠尼亚"》写的是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者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做到客观真实与香港回归的  相似文献   

10.
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是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必由之路,伟大的“五四”运动开辟了这条道路,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证明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作为中国当代的青年知识分子,要想承担、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须使自己成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品学兼优的四有人才,就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大学以1898年为起点,1928年为一转换,1949年终结。在这半个多世纪时,在近代大学校长们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平台,开创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辉煌;同时也为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厚实的化底蕴。历史进行了新的世纪,唯有培养出一流的大学校长才能建成一流的大学,大学校长是一个大学发达的灵魂与框纽。  相似文献   

12.
小说《风和日丽》的叙事策略是通过主人公身份、角色的变迁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与悖论,将私人化的经验叙事替代新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作为新历史小说共同的叙事策略,这是作者既不引起意识形态反感,甚至与意识形态政治共同完成对过去历史进行遗忘的合谋,又实现了知识分子自我对于严肃的历史事件的逃避和迂回。作者不是像通常的新历史小说那样"重述历史",而是在对革命光环笼罩下的历史袪魅的同时,进一步对"重述历史"加以否定。作者采用一种貌似逼近"真实"、实际上却是低调的第一人称反思性语段,强调了历史的荒谬性,通过不断纠正、补充、反思、解构的过程,使小说达到了新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拒俄运动”是“辛亥革命前的留学生运动”和国内知识分子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研究“拒俄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历史作用,可以使我们看出帝国主义特别是老沙皇的侵略怎样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又怎样把广大知识分子直接推上了革命道路,从而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麦事件     
罗真 《中学生百科》2012,(15):28-29
公元1862年,在中国的大地上,正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与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打得难分难解之时。与中国一海之隔的日本,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不算太大的事情,日本历史书上称这次事件为"生麦事件",西洋有些历史书则称为"李察信事件",这件事情本来毫无知名度,只不过这次事件改变了日本历史的进程,甚至也改变了以后世界史的进程,所以非常值得记叙一番。大约从17世纪开始,统治日本的幕府开始了漫长的"锁国"政策,这一锁,就是两百年,中国由明朝到了清朝,北  相似文献   

15.
一、本时期文学概说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文学历史阶段是伴随着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而来的.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侵略,内忧外患,中国仍处在黑暗之中.接受了西方新思潮影响的知识分子,深深认识到旧文化、旧思想严重阻碍着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新  相似文献   

16.
《辞海》历史分册(中国近代史)“旅大事件”条目载:“1897年沙俄侵略中国旅顺、大连(今旅大市),次年一月派兵到貔子窝(今皮口)一带设卡征粮,强行勒索,激起当地农民的反对,俄军武力镇压,杀害一百多人。”究竟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年?是1898年还是1899年,笔者认为此事发生在1899年,而不是1898年。理由如下: 首先,从沙俄强占旅大的具体过程看。沙俄趁德国强占胶州湾之机,以“助华防扩  相似文献   

17.
《宜宾学院学报》2016,(11):26-32
曾兰是晚清民初历史转型期的著名女性知识分子,在小说和女权思想两方面都卓有贡献,其女权思想更值得关注与研究,它反映了在现代中国初发期边缘地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权利的探索。曾兰女权思想包含多个方面,其中"国女"与"良母"两大核心观念相互纠缠,构成她女权思想的内在动力机制,也成为她女权思想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既受制于其无法超越的性别身份,也反映了独特的在地经验,具有鲜明的历史过渡性。  相似文献   

18.
"平教会"为研究乡村改造的实际有效方案,1926—1937年,选择了河北定县作为实验区,形成了闻名世界的定县模式,并把这一实验成果向全中国、全世界的落后地区推广。定县实验成果对中国及世界各国农民生活的改造被几十年历史事实所证明。它所倡导的知识分子下乡、调查研究精神;"四大教育"、"三大教育方式"系统方法;科学规划、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科学步骤对农村建设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对这些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历史借鉴。因而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乌托邦型公共知识分子的出场与大步登上历史舞台 ,是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历史的奇观 :它开始是乌托邦观念的制造者与提供者 ,而后来成为意识形态的发言人与辩护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从乌托邦话语到意识形态话语的转变 ,意味着中国人文知识分子“谱系”的断裂。历史上 ,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曾是社会终极价值与意义的维护者与阐释者。今天 ,中国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应当重建与历史的联系 ,在价值承担上向传统回归。这要求它实现三种转变 :1.从启蒙心态到教化心态的转变 ;2 .从“中心—边缘”意识到“守望”意识的转变 ;3.从政治权力取向到社会公共领域取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与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知识分子相比,中国知识分子当然有其独特性,但我不认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性。从某种意义上,正是绵延不绝的专制制度决定了这个民族和作为它灵魂的知识分子的面目。在"刀俎之间",知识分子除了帮忙、帮闲之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严子陵、陶渊明隐退山水、田园,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