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挫折教育是让学生体验有限度、可承受的挫折,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重新认识自己,达到在遭受挫折后仍能相信生活和提升自我的目的。挫折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教育目的和实施路径都高度契合,依托劳动教育实施挫折教育可以从学校课程设置、家庭和社会参与、多样化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锻炼的人,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一、什么是挫折教育许多人认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是给学生吃点苦头,其实不然。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造或利用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难题,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3.
挫折是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支配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可以说,挫折伴随着人的一生。特别是中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少,遭受挫折实在是难以避免。然而每个学生面对挫折所采取的应对方法和心理承受能力又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教师们更应注重学生的挫折教育。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走出挫折阴影更是师责所在。一、产生挫折的原因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或未达到预…  相似文献   

4.
挫折是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支配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可以说,挫折伴随着人的一生。特别是中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少,遭受挫折实在是难以避免。然而每个学生面对挫折所采取的应对方法和心理承受能力又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教师们更应注重学生的挫折教育。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走出挫折阴影更是师责所在。  相似文献   

5.
对遂宁师范学校102名在校中师生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中师生遭受挫折的成因有两方面一是素质性挫折,二是境遇性挫折.针对学生受挫折原因,积极开展了对中师生进行挫折耐受性训练和对学生进行挫折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6.
对遂宁师范学校102名在校中师生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中师生遭受挫折的成因有两方面:一是素质性挫折,二是境遇性挫折。针对学生受挫折原因,积极开展了对中师生进行挫折耐受性训练和对学生进行挫折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7.
挫折是指日常生活中遭受的挫败和失意.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人的一生遭受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学生们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到各种挫折,如父母离异、亲人亡故、学习负担过重、考试失利、同学关系不好、被人误解等.当遇到这些情况时,学生们的表现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8.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承受挫折的能力是指个人在遇到挫折时能顺利地克服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状态的心理特征。对中学生来说,心理挫折如果解决的好,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促其成长;反之,就会妨碍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不健康心理。未来社会具有快节奏、激烈竞争与不断变革的特点,要求未来社会成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耐挫折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逆境中保护自己,在顺境中发掘潜能,完美自我。产生心理挫折的主要原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由于各种无法克服的自然环境的限制而导致个…  相似文献   

9.
毛伟 《甘肃教育》2014,(8):33-33
正挫折教育,并非有意地给学生制造困境,让学生遭受磨难,品味失败;而是指帮助学生学会认识挫折、直面挫折、总结挫折、转化挫折,增强意志品质,健全心智品格,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实施挫折教育,需要提高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认识到挫折的客观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物质的匮乏,亲情的缺失,学业的艰难,事业的停滞,爱情的失意,朋友的离去,人际关系的复杂,对社会人生的幻灭,都是  相似文献   

10.
毕玉 《考试周刊》2015,(42):155-156
现代社会发展步伐之快,对当代年轻人的所提要求之高,让很多大学生不能及时适应外部环境改变带来的巨大压力,导致很多大学生遭受挫折时无法正常面对,造成严重后果,如何提高挫折承受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大学生遭受的挫折类型,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以调适大学生的挫折心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维护教师的权威与保护学生的自尊在实践中往往发生矛盾。这种矛盾凸现出挫折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教师应认识到,挫折教育不是一味地让学生遭受挫折,而是要让困难挫掉他们的骄娇二气,保护他们的勇气和锐气,并体会到教师的谆谆教诲,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维护教师的权威与保护学生的自尊在实践中往往发生矛盾。这种矛盾凸现出挫折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教师应认识到,挫折教育不是一味地让学生遭受挫折,而是要让困难挫掉他们的骄娇二气,保护他们的勇气和锐气,并体会到教师的谆谆教诲,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对个体心理有很大的影响。相对而言,职高学生遭受的挫折要比同龄人多,所以分析职高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研究受挫后的行为表现和讨论处置挫折的策略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引进课堂,它把音像资料、广播电视网络信息一网打尽,囊括在多媒体课件中,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让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因为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我们的英语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英语课上,可以欣赏到动态的画面,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音  相似文献   

15.
挫折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遇到挫折和困难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但是,经常遇到挫折且得不到及时疏导的学生,自信心受到伤害,从而使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减退、激情丧失,这种心理现象的出现对数学的教与学都是可怕的。帮助他们从这种消极情绪状态中解脱出来,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就必需增强他们的耐挫力。所谓耐挫力,包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即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不仅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能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进取、明智的心理机制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根据挫折的内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耐挫折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多媒体在教学中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手段,多媒体可以利用图文、影像以及声音充分表达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含义,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也可以开阔眼界。在小学数学实践课上使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多媒体在数学实践课程上的使用可以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枯燥乏味的气氛。主要分析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影响,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一、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1.多媒体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直观。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学生对图形平移的概念理解往往是较为困难的,我们在设计图形平移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几何的形式将图形平移的过程展现出来,以便让学生直观理解图形平移的性质及概念。2.多媒体教学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由于多媒体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地提  相似文献   

18.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培养中小学生一种内在自信心和乐观感,主要目的是培养中小学生受到挫折以后的耐受能力和恢复能力,使其树立起从挫折、困难、逆境中走出来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17):161-16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历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而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群体,固然享受到了国家复兴的福利,但由于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导致学生心理抗压能力明显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必要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添加挫折教育,使学生可以从历史的旧事当中提炼出人生的真谛,让其更加准确地认知挫折,更加正确地看待挫折,从而让学生可以在面临挫折时做出正确的举措。文章以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挫折教育为基本出发点,对于挫折教育实现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并进一步提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开展挫折教育的有效措施,以供初中历史教师和相关教育事业工作人员指导和参考,希望可以为我国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挫折承受力就是指个人遭受失败后保持常态的能力,是社会适应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的磨练和大的挫折。因此,遇上挫折有的学生就出现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过激行为,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种一下痘”、“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